導讀
希望奮戰在前線的醫生平安歸來,且被溫柔以待!
來源:醫脈通作者:小脈本文為醫脈通編輯綜合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春節将近,一場疫情防控大戰仍在持續!
據最新通報,截至1月22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内25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診病例571例,其中重症95例,死亡17例(均來自湖北省)。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393例。
對于醫護人員而言,他們正在打一場硬仗。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他們沖在抗擊疫情的最前線。
1月21日淩晨時分,武漢衛健委官微發布消息:武漢市有15名醫務人員确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另有1名為疑似病例。
1月21日晚,湖北衛健委官網通報,湖北省黃岡市5名醫護人員被感染。
防疫一線傳來的消息,令人無比痛心!然而,對其他醫務工作者而言,他們來不及感慨,也來不及為同行悲怆,因為這場硬仗還需要他們繼續沖鋒陷陣。
直面疫情,醫護人員更懂得他們與死亡有多近,然而,面對災難,他們卻義無反顧的逆向而行……
他讓大家不要去武漢,自己卻義無反顧!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教授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别專家組組長。1月18日,為了盡快對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展開調研,已經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乘高鐵毅然趕赴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
圖源:廣州日報
“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但84歲的他卻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1月18日傍晚,鐘南山院士從廣州出發趕往武漢,由于春運期間高鐵票緊張,臨時上車的他被安頓在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到達武漢後,上午開完會,他又前往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疾控中心了解情況。
鐘南山不是唯一的逆行者,無數的醫務工作者奔赴疫情前線或嚴陣以待,随時待命。
武漢醫生的朋友圈
1月22日,#武漢醫生的朋友圈#上了熱搜。
他們,淩晨1點,仍在奮戰。
身臨一線,他們也會恐懼。然而一旦需要,他們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即使是最年輕的醫務人員,亦沖到最一線,無懼于各種風險。
1月21日,武漢同濟醫院主動參加新型肺炎治療的第二批志願者報名滿員,其中一位醫生在報名申請書上寫道——“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他們堅守432個小時,夜以繼日地救治病患。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一線醫生們,脫下穿了5小時的防護服,他們汗流浃背!
圖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
聽聽央視新聞記者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的發熱門診體驗穿防護服是什麼感受:
我數一下穿了幾層。第一層是裡面隔離的衣服,第二層衣服是鞋套,第三層是護目鏡,第四層是外面的手套,第五層包括我們之前還戴了口罩和一次性的帽子,一共是七層。我感覺非常的悶,這些醫護人員要穿上這樣全副武裝的衣服,在裡面一待就是一整天,非常不容易。
女醫生請戰新型肺炎——“此事我沒有告知明昌。個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女醫生張旃副教授書寫現代版“與夫書”。寫下請戰書之時,張旃特别注明,此事沒有告知自己的丈夫——同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工作的李明昌教授。
有媒體統計,當年非典後遺症病例是5000多例,死亡349人,其中醫務工作者占三分之一。回憶當年,醫生一批一批倒下去,再一批一批填進去,從沒後退。
其實,醫護人員未必喜歡聽到“白衣天使”這樣的字句,他們選擇犧牲與奉獻,不僅因為職責所在,更因為對生命的承諾。職責和擔當,會呼起每個人内心深處的勇氣與崇高。
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網友的一段評論引發無數國人淚目,他說:在中國,我不敢說我們的醫療條件是最好的,也不敢說我們看病是最便宜的。但我可以說,中國的醫生是最讓人放心的。
“為衆人抱薪者,
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
他們擊退了肆虐的病魔,
不應該死在自己救下的患者手中。
希望奮戰在前線的醫生
平安歸來,且被溫柔以待!
醫脈通綜合整理自新浪微博、人民日報、中國青年網、網友留言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