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爺爺的賬本——記錄改革開放40年的生活變遷
受訪者:孩子爺爺,出生于1949年,現年72歲。年輕時曾在部隊服役,轉業至基層法院工作,直至退休。
1978年,改革的号角率先在鳳陽小崗村吹響,緊閉了兩百多年的國門終于打開。改革開放的春風潤澤了祖國的每一寸土地,40多年的變革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我們家,改革帶來的日常生活變化直接體現在爺爺的賬本中。
爺爺出生于1949年,與共和國同歲。1978年,他從部隊轉業時起,他便養成了記賬的習慣。每天晚上,他總要打開自己的賬本,将當天的開支一筆一筆仔細寫下來。幾十年下來,已經記了滿滿的30多本。
1.爺爺,您從小在農村生活長大,您小時候的生活條件是什麼樣的?
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住的是土坯房,屋頂是茅草墊的,外面下大雨時,屋内就下小雨。窗戶是用塑料布封的,到冬天,刺骨的寒風透過縫隙刮進來,冷得不行。吃的大多是地裡種的白菜和蘿蔔,我小時候經常去河裡摸魚,曬成魚幹,這點葷腥要留到過年才有吃。特别是三年自然災害,想吃頓紅薯都難,更别說大米面粉了。哪像現在這樣,餐餐有魚有肉,有水果有牛奶,現在的社會真是變了。
2.後來您參軍了,在部隊的生活有沒有什麼變化?
當兵以後,(生活)條件還是發生了一些變化。部隊的生活比在家裡面還是要好一些。但是也比不上現在。那時候我們當兵的時候,每天就是四毛八分錢的夥食,四角八分錢,這是部隊的供應标準。這個時候想每天吃什麼肉啊什麼的,那是不可能的。整個部隊來講,就是這樣的。物資都是由國家統一供應。一個部隊裡面要買多少什麼東西啊,米啊面啊,國家都有規定的。它的标準,就是四毛八分錢(一天),一毛六分錢一餐。你想吃什麼好的(也沒有),那時候國家(經濟)也比較困難。但是相比來講,比家裡面還是好一些。
3.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您從部隊轉業到了地方,那時您開始記賬,還記得賬本上記錄的内容嗎?
那時上面多記載日常的柴米油鹽,金額都不會超過幾毛錢。那時候我每月工資隻有30多元。而且你太奶奶沒有工作,叔爺爺、姑奶奶還在上學,除了負擔小家庭的日常用度,還要擠出一部分錢接濟大家庭。那時候,日子真是緊巴巴的,恨不得一分錢都掰成兩半用,能夠解決溫飽都不錯了,更别說生活品質了,想都不敢想。
4.您還記得賬本中的第一個大件支出是什麼嗎?
當然記得,那是一輛永久牌自行車。要知道,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自行車、縫紉機、手表是當之無愧的“三大件”,相當于現在的奢侈品了。自行車的品牌也不像現在這麼豐富,隻有永久牌和鳳凰牌。而且,當時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必須要有物資部門開具的票證才行。
5.後面的賬本中還有什麼大項支出讓您印象深刻嗎?
當然有,比如,1990年,為了好好觀看北京亞運會,我家買了第一台彩色電視機,後來家裡電視機尺寸越換越大,從32寸,到42寸,再到現在的65寸。2005年,花幾十萬在長沙買了新房子,我們在省會城市紮根落戶。2008年,你出生後,我家買了第一輛小轎車。衣食住行各方面條件都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
從1978年爺爺記下的第一本賬本,到現在整整四十多年過去了。賬本裡的内容也從原來僅有的一袋大米、一把蔬菜這樣的“小件”,發展到現在記錄下一輛車子、一間房子這樣的“大件”。這反映的,不僅僅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的變化,更折射出改革開放四十年國家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爺爺說,日子一天天變得更好,他的賬本還要接着記下去。如今,我們過着的幸福生活,都是前輩們曆盡艱辛奮鬥出來的。我們要接過前輩的接力棒,努力學習知識本領,不負韶華,努力奮鬥,建功新時代,為實現中國夢增添強大的青春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