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半島局勢波雲詭谲,美日、美韓在過去幾個月裡舉行了一連串的演習活動,甚至三方還發出威脅,稱要對地區局勢進行“空前回應”。
眼下美韓又找到了新的借口,意圖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以震懾“戰略對手”。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聯合參謀本部發布消息,稱本周五上午朝鮮向江原道通川一帶海域發射兩枚短程彈道導彈,韓方正在分析判斷該導彈的性能參數,以評估事态可能帶來的影響。
韓國聯參部稱,韓軍将加強戒備,與美方緊密合作,随時準備迎接任何挑戰。
美韓兩國免不了就所謂的導彈事件,在國際上大肆炒作,把其當作朝鮮“威脅”國際社會的證據,隻是這種炒作,掩飾不了美韓才是破壞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始作俑者這一客觀事實。
就當下的事态而言,朝鮮遠比美韓兩國克制,隻要看看美韓密集的軍演計劃就能明白。
據悉,從本月17日開始,韓軍就開始舉行2022“護國演習”,将一直持續到28日結束。
此次演習美軍也加入其中,美韓艦隊還在海上展開了針對性極強的聯合訓練,而“護國演習”一結束,美韓又将展開聲勢更為浩大的“警惕風暴”空中演習。
據韓聯社報道,“警惕風暴”将從10月31日持續到11月4日,美韓共計出動240架軍機,其中韓軍将派出F-35A、F-15K、KF-16戰鬥機及空中加油機等140架,美軍将派出戰鬥機、電戰機、高空偵察機、空中加油機100餘架,此外澳大利亞空軍也将前來參演,顯然是在助纣為虐。
美韓240架軍機蓄勢待發,可見這将是一次規模龐大、任務複雜、有着多方參與的重大演習活動。
鑒于美韓一再宣稱要對朝鮮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韓國必然對這些演習計劃可能産生的影響有預估,所以朝鮮用發射導彈的方式強硬回擊,也早在美韓的預料之中。
不過美韓估計會對朝鮮的反應感到失望,因為美韓自始至終的宣傳口徑,都是朝鮮将發起新的核試驗,為了保護韓國的安全,美國必須加大在半島地區的軍事部署。
韓國也一再附和美國的說法,主動要求引入包括“航空母艦、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等戰略資産”,并且韓國政府還不斷炒作要加快薩德反導系統的部署工作。
為了把一切演得夠逼真,美韓已持續向朝鮮施壓了半年之久,但現在後者“明顯不配合”,這讓美韓所謂的“核威脅”顯得蒼白無力。因此美國“急需要”朝鮮做出“激烈反應”,而美韓一直在加大演習強度的企圖,就是讓朝鮮意識到自己是玩真的。
美國這種瘋狂的做法,讓很多人都感到費解。自從2017年之後,朝鮮就很少出現在國際新聞上,一直默默無聞地過着自己的日子,美國卻非要将其揪出來反複敲打,這實在不盡情理。
對此很多國家都冷眼旁觀,不願支持美國的做法,但美國卻樂此不疲一再炒作,甚至連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布林肯都曾參與進來,可惜也未能打動亞太國家和國際社會。
美國當然明白自己眼下的尴尬處境,但其也沒有多少選擇,隻能将這套把戲表演下去。
原因就在于美國原來設想中的以日本為基地,鉗制整個東亞地區的戰略構想,在過去兩年中失敗了。
2021年美國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給日本解綁、讓日本沖在一線當炮灰方面,日本倒是在口頭上配合了美國的要求,喊出了“台海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就是日美同盟有事”的口号,仿佛真把美國交待的任務放在了心上。
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日本政府的做法又讓美國有苦難言,其一邊加大了軍事開支,一邊又處處避免替美國強出頭,最終美國意識到讓日本充當亞洲的烏克蘭根本靠不住。
2022年上半年,美國轉換了想法,企圖以日本列島為落點,将北約勢力引入東亞,說白了在美國看來,既然日本不行那讓自己的西方盟友前來也好。
為了實現這一構想,美國親自将日本引入了“北約峰會”,日本也樂于看到美國終于放棄自己,将心思轉移到别國身上。
于是日本首相岸信文雄親自出馬,訪問英國和歐盟國家,表現出一副歡迎西方盟軍入駐日本的姿态,甚至日英兩國還裝模作樣地達成了所謂的《互惠準入協定》。
隻可惜美國的這一番努力又失敗了,北約根本沒有向東亞地區投放軍力的能力,在疫情、能源危機、俄烏戰争的三重打擊之下,被美國看好的西歐強國都陷入了困境,哪有精力前往東亞幫助美國。
既然以上選擇都失敗了,美國就隻能打韓國的主意了,而一開始并沒有把努力方向放在韓國身上,無非是覺得其實力太弱,不足以承載自己龐大的地區戰略,但眼下卻也隻有韓國可以配合美國的計劃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韓國的态度比日本更好,隻是因為韓國更加沒有選擇,更無力反抗美國的挾持罷了。
可以說美國這一系列的計劃,不但讓自己受累,而且還非常不得人心,在喪失國際社會支持的情況下,美國強推各種荒唐的軍演,無助于實現其在亞太地區的野心,反而會加速其全球霸權的衰落。
希望美國能夠意識到人心所向,早日還東亞地區一份安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