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國家出台了新政策“雙積分”對燃油車進行“打壓”,如今燃油車企已經被壓得快喘不過氣來了,此次積分計算方式的改變也許會成為壓死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道這些傳統車企是能“幸免于難”呢?或者是“鳳凰涅槃”,進行深刻改革,不被時代抛棄?我們拭目以待!
先給大家看一下新政策下,新能源車積分的計算方法:
按照國家工信部文件中的新計算公式,新政策落地後,“單車可獲積分”将會顯著降低,就以目前主流續航裡程為500km的純電型汽車為例,在2021-2023年還能獲得3.3分,到了2024-2025将隻能獲得1.9分,整整縮了快40%。
對于那些主打廉價的A00級微型電車來說,像近兩年來很火的女性代步車五菱宏光MINI,積分縮水更多,簡單計算一下,150km續航的電車,之前可達到1.24的積分,新政策落地後隻有0.54分,跌了一半還多。
積分縮水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企倒是影響不大,但是對于同時生産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來說就麻煩了,本來這些企業生産新能源汽車就是為了積攢正積分,來抵消他們的負積分,這樣一來,他們得到的正積分也越來越少,那些新能源車企本身的積分也大大減少,積分價格可能飙升,傳統車企可能撐不過去了。
積分計算方式本來就給車企們當頭一棒,“雙積分”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了。
咱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雙積分”政策,通俗一點來解釋:如果車企賣燃油車,将會積攢負積分,如果賣新能源車,将會積攢正積分,年底進行清算,正負積分進行抵消,如果負積分大于正積分,那就要暫停高耗油汽車的生産和申報。
由于“單車可獲積分”的降低,年底還要雙積分清算抵消,所以傳統燃油車企隻能轉型生産大批新能源汽車——像近兩年五菱宏光MINI大批生産銷售,價格很低,基本上不是為了賺錢,隻為了積攢正積分。
轉型其實不容易,存在很多關鍵技術難以突破的問題,那就隻能購買積分來避免暫停生産,一個積分差不多2000-3000元,宏光MINI一輛隻能賺89塊錢,除了賣車賺的錢,去年五菱宏光MINI額外賺了13億,這些錢就是賣積分所得。
很多車企一年購買積分都要用幾十億,積分如此值錢,自然不能放任其惡性增長,于是積分池就應運而生了。
一汽-大衆負積分達到了44萬,上汽通用更是到了負71萬,吉利和奇瑞也分别到了負41萬和46萬,如果按照2000塊一個積分來算,上汽通用光買積分就要用15億元左右,随着單車可獲積分的減少,未來他們買積分的錢将會是一筆大花銷,如果漲到一定時候,買積分花的錢比賣車賺的錢多的話,那傳統燃油車企就瀕臨破産了。
因為積分價格的不穩定性,很多新能源車企将買賣積分作為一門主要賺錢的生意,比如特斯拉光靠賣積分都能額外獲利十幾億美元。但是如果積分太多了,供過于求,也不是件好事,如果這樣,積分價格将持續下降,降得很低很低,那傳統燃油車企更是有恃無恐了,他們就不必擔心負積分太多影響生産,反正價格低,他們買了也劃算,無論積分價格高低都将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于是新政中首次提及“積分池”,擁有大量正積分的新能源車企可以将他們的積分存入“積分池”中,供大于求時存入積分,等到供不應求時再拿出來賣掉,這樣就起到一個調節作用,避免了剛剛所說的兩種情況。
我們也可以将“積分池”看成一個蓄水池,用不完的水就先存着,等到自己水不夠用時再拿出,或者市場上水不夠了也可以拿出來賣,這樣就可以避免“水漫出來”和“水不夠用”,不會使“水”的價格暴漲或者暴跌。
有了這個“蓄水池”的緩沖調節,積分的價格至少能維持在正常範圍,新能源汽車轉型也能更好地向着國家希望的方向發展,傳統燃油車企也有一定的緩沖時間,想辦法解決他們的難題,對車企和綠色發展都有益處。
新政“雙積分”是不是壓死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先不說“雙積分”到底是不是壓死燃油車的這最後一根稻草,因為現在可能不是最困難的時候,從2024年開始,積分考核比例将會越來越嚴格,那傳統燃油車企的路将會越來越難走。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較好理解一點,2021年積分考核比例為14%,假如一個企業這一年生産了100萬輛燃油車,那這家企業将會被賦予14萬分負積分,而抵消這些負積分對于他們來說就隻能買了,按最低價算也好幾千萬了。
而且為了鼓勵生産新能源汽車,這個積分核算比例将會逐年提高,今年已經到了16%,2023年的考核比例将達到18%,到了2024年可不是20%,直接到了28%,直接跨越式提高,或許到2025年直接調到了38%,甚至比這個更高。
這個新政實屬是“為難”傳統燃油車企,積分核算比例越來越高,說明傳統燃油車企在生産同樣多的車子時積累的負積分将更多,那他們就必須購買更多積分,但是新能源汽車單車獲得積分将會下降不少,總積分肯定會降低。
積分少了,但是傳統燃油車企需求卻更大,積分價格勢必提高,到了傳統燃油車企填不了這個無底洞的時候,那燃油車就不再生産了,所以說“雙積分”可以稱之為壓死燃油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積分核算比例的不斷提高,會使傳統燃油車企積攢的負積分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任何一件事情的發展到了質變的時候就無法改變了,那“雙積分”确實就是壓死燃油車的稻草。
根據我們剛剛對新政策的剖析,燃油車的路會被擠得越來越窄,直到逼得他們無路可走,所以新政“雙積分”肯定是能壓垮燃油車的,隻是時間問題,你們看這個積分核算比例的數據就知道了,壓垮燃油車是必然的,除非新能源汽車本身出現安全隐患,燃油車才可能“複出”,不然可能将永遠不複出現了。
處于負積分的車企不在少數,比如一汽-大衆、上汽通用、奇瑞和吉利等等,而且他們積攢的負積分不在少數,需要一大筆錢購買積分,畢竟這些企業大部分屬于傳統企業,轉型存在諸多苦難。
後果自然不堪設想,負積分消除不了,那就隻能宣布“破産”,停止生産高耗能燃油車,或者這個企業被新能源企業收入囊中,再進行轉型。
面對如此嚴峻的情形,傳統車企們隻有進行新能源改革才能逃脫“滅頂之災”2021年底,我國新能源車銷售量占比已經達到13.4%的水平,我國銷售基數龐大,這個占比在世界上已經是新能源汽車大國了,但國家并不滿足于這點小成就,到了2025年,中國的目标是做到25%,國家這次是轉型不成,誓不罷休啊!
面對國家政策的“步步緊逼”,這些傳統車企要麼背水一戰,繼續生産燃油車,購買積分來抵消他們的負積分;
要麼就是積累經驗技術,向新能源車企學習,制定計劃慢慢轉型,才能在這場大變革中繼續站穩腳跟,躲過這“滅頂之災”。
汽車逐步新能源化并不隻是我們國家的趨勢,這也是全球的大趨勢,2021年,全球包括純電動、插電混動和燃料電池在内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623萬輛,同比增長118.6%。
跟不上國際大趨勢我們就落後了,一個行業的落後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所以車企們也要順應國際潮流,努力引領潮流,争取從跟跑到領跑。
消費者也應該倒逼一下車企改革升級,車子要賣得好,那就得和消費者的心意。新能源汽車至今來看是非常方便的,充充電就可以,油錢也省了不少,城市裡到處都有充電樁可供充電,假如我們都樂于買新能源汽車,那燃油車賣不掉,車企就不生産了,他們也就随之轉型了。
要真正實現全新能源化,不僅僅需要國家和車企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督促他們實現轉型,畢竟綠色地球是大家的,幫助車企躲過這場“災難”,是災難也是希望,挺過去就好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