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執甲逆行無畏,苁蓉當歸英雄今回。4月20日上午,廣東省中醫院舉行了簡單而又隆重的歡迎儀式。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中醫藥專班臨床救治組副組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第二批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人稱德叔)等3名隊員休整結束,廣東省中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88名隊員全部平安回家。
張忠德在醫院迎接儀式上發言說,“曆時三個月零六天後,我們再次和各位親人見面,内心充滿感激。首先,我要向各位領導、同事及隊員家屬彙報,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88名隊員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雷神山醫院、武漢漢口醫院見證了疫情的初始、爆發、攻堅到現在取得階段性的成果後,全部返院,全部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一個都不少。”
圖片由吳遠團攝。
黨建引領,高築堡壘。我們根據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以黨建引領抗疫工作。經上級黨組織批準,醫療隊成立1個臨時黨總支及2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第一批帶頭進入紅區。18人在疫線提交入黨申請書,經各級黨組織考核審批, 18名隊員火線入黨成為預備黨員,有黨員76人。把堡壘建在最前沿,把黨旗插在最困難、艱苦的地方,生動演繹了黨員的奉獻擔當和醫者的大醫精誠。
中西結合,精準作戰。醫療隊始終牢記“病人之上”的醫院核心價值觀,把人民群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作為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3-7版)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的副組長單位,率先探索中西醫協同救治方案,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打出一套精準的中醫組合拳。
集合全國中醫和西醫專家的力量,率先探索并貫徹中西協同救治方案,中醫對普通型和輕型有明顯臨床療效,中西醫能有效降低重症向危重症患者的轉變,降低病死率,大大提高了重症病例救治成功率,救治成效得到國家、廣東及湖北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及廣大患者的高度肯定與贊賞,擦亮了疫線戰場上的省中醫院名片。
醫院派出的醫療隊,共成建制接管3個病區118張床位,收治患者229人,其中危重症20例,重症96例,普通型108例,輕型5例,通過中西結合治療,符合出院标準的患者有208例,其中出院192例,符合出院标準轉至緩沖病房16例,另有15名患者由于其他病發病及慢性病轉至其他病房繼續接受治療。
科技攻關,科學施治。醫療隊作為國務院新冠肺炎專班臨床救治組副組長單位,積極開拓科技第二戰場,在武漢雷神山醫院牽頭15個馳援武漢醫療隊的病區完成了化濕敗毒顆粒III期臨床研究,這是首個獲批臨床研究的抗疫中藥新藥。此外,我們還把廣東中醫抗疫經驗整理成專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醫案精選》,該書由晁恩祥國醫大師、張伯禮院士、黃璐琦院士、仝小林院士主審,本月即将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醫院還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3項,申請抗疫發明專利5項。這一個個階段性成果的取得,充分體現了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的遠見性和優越性,充分展現了我們廣東的中醫臨床能力和科技實力。
十年磨劍,亮劍必勝。這些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醫院近三十年來對現代綜合人才的培養打造。尤其是2006年以來,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建設廣東中醫藥強省,更是讓我們的人才隊伍得到加強和發展。在省委省政府、省中醫藥局、廣州中醫藥大學的堅強領導下,醫院實施名老中醫帶徒、高水平醫院和雙一流學科建設,打造了強有力的學科/專科人才隊伍,讓中醫水平站在前言,現代醫學跟蹤的上,運用人類文明一切有用成果為患者制定最佳診療方案,也正是在這樣一種“魔鬼”式的培訓下,才有我們這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的隊伍,才能在此次武漢的重大疫情面前有序、有效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圓滿取得任務。因此,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不是偶然的,十年磨一劍,亮劍必勝!
文化沉澱,凝聚強力。大家不畏艱難,我們每個人都牢記“病人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揚仁愛、敬業、務實、進取的醫院精神, “這裡危險,讓我來”的葉欣精神,而且在醫院的發展曆史上,每一次重大自然及人文災害都有省中醫人沖鋒在前,抗震、搶險、救災,抗擊非典,這種經過曆史積澱下來的優秀文化已深植在每位隊員心中,生根發芽,所以我們能夠平安回來。
今天能夠全員平平安安回到這熟悉、溫暖的大家庭,跟大家繼續在一起工作,我們感到特别開心。感謝省委省政府長期以來對人才培養、專科建設的重視,感謝大學、醫院傾盡家底,傾盡全力對前線隊員的支持,感謝各位隊員家屬不講條件、甘願背後默默付出,感謝溫暖的大家庭,我們愛你們,謝謝!
文字丨郭靜
通訊員丨宋莉萍 莊映格 王悅欣
編輯丨黃志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