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說,夫妻二人過得好不好,要看廚房,廚房讓生活多了煙火氣。古人的想象裡,神仙不用吃飯,過得意興闌珊,于是時不時到凡間體驗一把生活。有了孩子之後,我越來越覺得,生活,需要些吵吵鬧鬧的煙火氣。
生活,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安迪一出場,就是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自帶“仙氣”。生活簡單規律:晨練—上班—下班—在家工作,工作基本是生活的全部。早晚餐一般就是牛奶、面包、麥片、煎蛋。她真的就像一台上了發條的機器,精準、程序化。
這樣的人,如果在國外,似乎感覺不到太多的不舒服。背井離鄉的人們大多都是這樣生活,可是生活在以“人情”為紐帶的中國社會,這樣的生活,就顯得孤寂、落寞,尤其是當她體驗了奇點帶給她的溫暖之後。
學習生活的智慧
人生有很多智慧,是書本學不到的。比如曲筱绡一眼認出“白渣男”的本領,不是“乖乖女”關雎爾能從書中學到的,那是從小摸爬滾打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真知”。這一點,連安迪都自愧不如。
22樓的四個女孩子雖然智商沒有安迪高,隻能算是個性迥異的普通人,而她卻從她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
最個性的曲筱绡,活得最灑脫,因為她的“真性情”,引導着安迪勇敢去擁抱生活;最圓滑的樊勝美,為人最仗義,因為她的熱心腸,讓本來就善良單純的安迪不再“獨善其身”;最直爽的邱瑩瑩,口無遮攔,雖然沒心沒肺,但活得肆意潇灑,讓事事總靠“邏輯”的安迪,開始嘗試突破自我;最沒有個性的關雎爾,最有教養,雖然很少發表自己的主見,但她的“階級論”還是讓安迪對她刮目相看。
不可否認的是,更重要的影響來自奇點。奇點的攻于人心,有邏輯的解析,讓簡單單純的安迪,懂得了中國人際交往中很多不可言說的“規則”,比如那次和曲筱绡與趙醫生的打牌。
英國作家蕭伯納說“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他人不同于我們的生活閱曆可以快速彌補我們知識體系的不足。
孔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挖掘他人身上的優點,加以消化吸收成為自己的;審視自我身上是否有他人的缺點,加以改正,有助于完善自我。
人,坐下來讀書,靜思己過;與人交往,完善提升自我。享受孤獨,還要融入社會,知世故而不世故,這才是我們每個人要努力活成的樣子。
有人幫扶的溫暖
有朋友,最大的好處就是溫暖。
22樓的關系從劍拔弩張到逐漸平和,隻因為一次電梯事件。進電梯時,曲筱绡口口聲聲說安迪是“小三”,氣氛尴尬,電梯突然停在樓層之間,随時可能有墜落的危險。此時,五個人牽起的手,以及被救後會心的微笑,撫平了心靈的隔閡。
樊勝美的父親突發中風,家裡還時時有人上門“索債”,五個人齊心合力,智鬥“追債人”,趕跑她們之後,女孩們手裡紛紛扔出來的“武器”,讓大家緊緊相擁。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共患難”的友情更彌足珍貴,也會讓我們不知覺地相互靠近。
安迪與奇點分手,又遇上了公司劉思明因為加班導緻昏迷,加上網絡的發酵,箭頭直指安迪。安迪的心情差到極點,她更擔心的是身上的“精神病基因”會因此“引爆”。22樓的樊勝美、關雎爾、邱瑩瑩徹夜守護安迪。
安迪醒後,為了答謝她們,決定給她們做早餐,在包奕凡的建議下,決定煎水餃。她專注地看着油鍋,想起大家默默的守護,聽着樊勝美勸解的話語,心裡塞得滿滿的都是溫暖。于是,她才會在22樓新年前最後一次聚會時,由衷感謝上天,能遇到大家。
我們羨慕《歡樂頌》五個女孩的故事,因為她們的溫暖激起我們心底那份對友情最初的渴望。我們身邊有太多來了又去的朋友,遇到危難時,誰又能傾心幫助?尤其是在背井離鄉的外地,友情的溫暖顯得更加珍貴。
如果說《琅琊榜》是作者對心中道義的堅守,那《歡樂頌》就是作者對理想友誼的向往。五個女孩,各有特色,各有優缺點,有過争執,有過歡笑,雖然物質生活差異巨大,但不影響心在一起取暖。她們是真正的“求同存異”,正如旁白說的,她們雖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
(簡書簽約作者,windy天意晚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