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7 11:05:34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禮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常言道:酒有酒規,茶有茶禮,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喝茶時需要注意哪些禮儀?

對于喝茶,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特殊的情懷,這并非是矯情之物,而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1

雖然經濟的發展,使得飲品的種類琳琅滿目,且現在的年輕人也沒有老一輩那麼愛喝茶,但茶總歸是一件講究禮儀的事情。真正懂茶之人,往往将喝茶當做一種享受,一種情調,于此修身養性。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2

生活中,無論是商務會談,還是三五好友品茶論道,也要講究規矩,否則會顯得自己不懂茶,更當認為是沒有禮貌。接下來,就給大家列舉6個常見的茶桌禮儀,看看你都做到了哪幾條?

1.取茶禮儀

有些人在泡茶時會直接随手抓茶葉,這種情況其實很不禮貌,也不雅觀,客人在看到時心裡也會膈應,可能就喝不下去主人泡的茶。

所以,正确的做法應該是用茶匙取茶,或是用茶夾等工具輔助,這樣都會比直接下手抓取好得多,如果沒有工具在身旁,可以輕輕的抖一下茶包或是茶盒,讓茶葉從中抖出來。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3

2.泡茶禮儀

泡茶禮儀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在泡飲前需要溫杯燙盞。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向客人表示可放心使用,而且還能保證茶湯在倒入杯中後不會快速冷掉,茶飲的香韻也能帶給客人更好的體驗感,因此,泡茶禮儀大家一定不要忽視。

3.倒茶禮儀

茶在泡好之後,接下來就是倒茶禮儀了。首先,主人要将茶杯放在客人的右前方并倒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将水濺出來;其次,要保證每個杯子的茶水量一緻;最後,茶水不能倒得太滿,保持在七分滿即可,等客人的茶倒好之後,再給自己倒茶。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4

4.奉茶禮儀

茶水倒好之後,若客人沒有立即拿起,主人要奉上茶,這時要盡可能的避免手碰到杯沿,以免客人有潔癖或是涉及幹淨問題。我們可以借助茶夾或是杯托等,能夠顯得正式且合乎禮儀,或是雙手端起杯底,再遞給客人。

5.品茶禮儀

品茶和喝酒不一樣,忌諱大口直灌或一口悶,這會顯得粗魯,也讓人覺得你不懂茶。品茶,需講究一杯三次喝,能夠充分感受茶味,也能體現對其他人的尊重;品飲的過程可以适當的發出聲音,但不能持續或是聲音過大,以免顯得沒教養。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5

6.敬茶禮儀

在茶桌上,要遵照長幼順序依次敬茶,等一一敬完之後,就可以邊飲邊暢聊,主人要懂得照顧客人的情緒,照顧周到。

以上這些茶禮,雖然繁瑣但也是不能摒棄的,希望愛喝茶的朋友,可以及時收藏,以免再鬧笑話。另外,小編還分享了幾款小衆好茶,大家可根據喜好,參考選飲!

第一款:桂花烏龍

春天的氣候比較幹燥,所以花茶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适宜的,而桂花烏龍是我國傳統的加工類花茶,具有濃郁的桂花香氣,以及烏龍的茶韻,深受國内消費者的歡迎。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6

其産地在福建安溪,采用茶葉和鮮花為原料制成。成品的幹茶條索緊實,色澤油潤,茶香高揚;沖泡後滋味甘醇鮮爽,葉底勻整有亮澤,可反複沖飲。

第二款:青馳菊

河南開封生産菊花,當地自然氣候優越,土壤多以沙壤土,所栽培出來的菊花色相、品質俱佳,特别是被列為貢品青馳菊,更是上等珍品,無論是待客還是自飲都是非常合适的。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7

青馳菊外形碩大美觀,色澤鮮黃明亮,内質營養豐富,在沖泡時,取一朵青馳菊就能泡整杯,等菊花在杯中緩緩綻放後,湯色會逐漸釀成淡黃色,約五分鐘後即可飲用;入口清新甘爽,帶有純正的菊香之味,給人一種心曠神怡之感,有助于舒緩心情,安神助眠。

除此之外,青馳菊中的營養物質含量豐富,尤其是其中的類黃酮含量更是優于其他菊花,在幫助養顔護膚抗氧化的同時保護眼睛,減少熬夜、長時間用眼等造成的眼睛幹澀、發癢等問題,無論是女人還是經常用眼的上班族、學生黨都是非常适合的。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8

第三款:嶽西翠蘭

這是生長在安徽省大别山一帶的小衆名茶,歸屬于綠茶系列。其外形舒展細直,似如蘭花,芽葉之間緊密相連,色澤青翠鮮亮,帶有清新淡雅的香氣,極具三綠(外形翠綠、湯色鮮綠、葉底嫩綠)的特質。

喝茶時需要懂的禮儀(喝茶要懂規矩老茶客)9

沖泡時,加入85度的沸水直沖;等待茶葉出湯之後,先過濾掉葉底,再倒入杯中細細品飲;清香隽永,鮮爽滑口,奇妙的花香味會留存齒間,沁人心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