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身損害類的案件中,受害人能夠得到的賠償包括醫療費、交通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等,其中誤工費就是最常見的之一,人受傷之後自然是無法繼續工作,那麼賠償義務人就有義務來對這段時間裡受害人因無法工作受到的損失進行賠償。
誤工費,顧名思義就是耽誤工作産生的賠償費用,如果要計算,其實很簡單,隻要用受害人的平均收入去乘以因受到損害耽誤的工作時間就可以了,在這種情形下,受害人隻需出具自己的工資銀行流水,然後到相關部門加蓋公章,然後再根據時間計算,就能得出能夠得到的賠償額度。
但還有一種情況,如果受害者為自由職業者,收入不固定,也無法出具收入證明,這時的誤工費又存不存在?如果存在,又該如何計算?其實在相關法律規定中,對于誤工費的計算是有明确的公式的。
第一種情形是當事人有固定的職業與收入,那麼計算公式就很簡單,即誤工費賠償金額=誤工時間×誤工收入,如果當事人的收入水平為當地平均生活費用的三倍以上,那麼最多隻能按照三倍進行計算。其中務工收入為工資、獎金以及國家規定的補貼、津貼的總和。
第二種情形則為當事人沒有固定職業與收入,這一情形又可以細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當事人能夠提供近三年的的收入情況證明,那麼此時的誤工費計算公式為:誤工費賠償金=最近三年收入總和÷3年÷12個月×誤工時間。
二是當事人無法提供收入水平的證明,那麼一般會按照事故發生地相同或相近行業上一年度的平均收入進行計算,實在無法确認的,則會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标準進行計算,用公式表達為:誤工費=誤工時間(天)×事故發生所在地的相同或者相近行業上一年度職工的平均工資或事故發生地最低工資标準(元/天)。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單價乘以時間,那麼誤工的時間又該如何确認?這需要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來進行确定,一般來說,誤工費開始計算的時間就是當事人受到事故傷害的時間,然後再根據當事人接受治療以及休息的時間來進行确認。
其中遇到法定節假日,也會将其計算進去。當然其中還有一些特殊情況,比如說當事人在受到傷害後無法工作,于是相關部門開始為其計算誤工費,但一段時間之後,當事人卻因為受到的傷害落下了殘疾,導緻以後都無法正常工作,這種情況又該如何計算誤工費?
如果當事人因為殘疾喪失工作能力,誤工費自然不可能一直計算下去,如果當事人被确定為殘疾,那麼誤工費就不存在了,隻會計算到定殘日的前一天,之後因殘疾而無法工作導緻的損失賠償則會被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取代。
一般殘疾賠償金的計算時間最多不超過二十年,且自定殘日開始,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計算年限就減少一年,比如為一個六十五歲的老人計算殘疾賠償金,用于計算的時間就不得超過十五年。七十五歲以上的,則統一按照五年計算。
至于輔助器具費,如果因為傷情有特殊需要的,則參照輔助器具配制機構的意見确定相應的合理費用标準。如果不需要輔助器具,則無需進行計算。
除去導緻當事人殘疾這一特殊情況,如果當事人死亡,那麼還存不存在誤工費?答案是存在的,而且在這類事件中産生的誤工費還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要明确的是,計算的方法不變,仍按照上文提到的公式進行計算。
而這兩個部分則分别為當事人因事故産生的誤工費,以及家屬的誤工費,對于已經死亡的當事人的誤工費,可能會有很多人存在疑問,人都死了,又何來誤工費一說?這裡又需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當事人當場死亡,那麼誤工費自然就不存在了,二是當事人在事故發生時并沒有死亡。
但由于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那麼在事故發生與當事人死亡之間就存在一段時間差,這段時間裡,當事人并未死亡,因此賠償責任人就需要對當事人賠償誤工費,計算的時間則為事故發生的時間到醫院出具死亡證明的時間。
然後是家屬的誤工費,其實也就是指死者家屬辦理喪葬事宜不能正常工作和勞動産生的收入損失,賠償責任人應當進行賠償,時間上則為死亡證明開具的時間至死者下葬或火化的時間。當事人死亡之後,誤工費停止計算,并轉為死亡賠償金的計算,計算的方式則與傷殘賠償金類似。
最後補充幾條關于誤工費的法條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造成死亡的,并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
《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複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