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9 05:53:12

(第1495期)

在曆史上,能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無非有兩個特點,要麼是作品有着了不起的藝術價值,要麼是作品有着極為廣泛的傳播度。前者一般都是耗盡作者之心力,在當時也多半都不能得到世人的認可,所謂生前作品身後名,比如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後者則不同,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多半在當時已經流傳甚廣,其死後又繼續流傳;另一種則是當時并未流傳,但其死後流傳極光,如同暢銷書。

但是前者和後者兩種要素皆兼備者,一般都比較少見。嚴肅文學,一般都鮮有讀者,暢銷書則多缺極高的藝術價值。然,王小波的作品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尤其是在文學式微的當今之時代,他的作品創造了一個奇迹,其書不僅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有着極其廣泛的傳播度,其讀者群十分龐大,甚至還有專門的自發組織:王小波門下走狗。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我們為何喜歡讀王小波)1

那麼疑問就來了,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喜歡讀王小波?韓寒和高曉松各說一理由,可謂點中要害。

一:韓寒說了一個理由是:

“……王小波生前寫了那麼多文字,苦口婆心見道理說常識。後來他死了,人們才……發現了他作品的價值……”

韓寒該評論,說中了王小波作品的一個主要特點,那就是他一直在用文學的方式,向讀者傳遞常識,這種常識在他的随筆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我們為何喜歡讀王小波)2

那麼王小波想通過文學給讀者傳遞的到底是什麼常識呢:大約有三種:第一種是文學常識。

所謂文學常識,就是他不斷告訴讀者,什麼才是真正的好文學,以及文學的價值、寫作的寫作。

對于一個作家而言,經常會被問道你為什麼要寫作,或寫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但是筆者看多很多作家的回答,比如莫言說寫作是為了吃飽肚子,餘華說寫作為了擺脫拔牙,等等如是回答,一個個都俗不可耐,或者說太過物質化、功利化。因為說句客觀的話,文學的價值和寫作的價值,如果真如莫言或餘華所說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但是在衆多作家中,隻有王小波給出了最真實的回答,那就是文學的價值和寫作的價值,猶如登山家登山。登山家總會被問道你為什麼去登山,登山家的回答是“因為那座山峰在那裡。”(見王小波随筆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的《我為什麼要寫作》)

而登山家登山了那座山,絕對不是為了莫言口中的吃飽肚子、也不是餘華口中的不再拔牙,實際上,登山家登山那座山,任何物質上的收獲都沒有,他隻是因為一個信念,或者一個心中的秘密,或者就為了看一眼登上那座山之後的風景。而真正純粹的寫作,也恰恰是如此的。

王小波寫作,是因為他相信自己有這樣的才華。他回答得十分真誠。

同時,王小波開始寫作的時候,中國已經開始流行下海經商,文學已經遠離人們的生活。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作,物質上的欲求是必然謀不到的,不可能實現莫言和餘華的寫作目的。但他還是寫了,默默無聞的寫,猶如一個登山家孤獨地登山——不問收獲,寫就是了!

第二種是會思維和愛藝術。

國人常愛熱鬧,愛追風潮,蓋因沒有自己的獨立思維,或缺乏對思維的認知。因何如此?或許是國人沒有體會到獨立思維對自己的意義。也許如此,王小波在《思維的樂趣》自序中寫道:

“我認為思維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樂趣,我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剝奪這種樂趣……假如有人說不思維才快樂,我隻有搖頭,卻無話可說……”

王小波迫切地希望他的書能夠引發讀者對思維的興趣,或者重視,然後學會思維,同時,他還希望讀者能夠熱愛藝術。

他的随筆集《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有一篇随筆文章叫《用一生來學習藝術》,其中這樣寫道:

“怎麼做對是科學,怎麼做好則是藝術;前者有判斷真僞的法則,後者則沒有;藝術的真谛就是叫人感到好,甚至是完美無缺。傳授科學知識就是告訴你這些法則,而藝術的修養是無法傳授的,隻能夠潛移默化……比之科學,藝術更能使人幸福……”

第三種是價值觀的常識。

一個人活着有什麼意義,很多人都問,很多都沒結果。芸芸衆生,都在忙忙碌碌地活,但是也是糊糊塗塗地活。即便有人有理想,也最終都掩埋在繁瑣而沉重的生存重壓之下。

王小波大概也面臨這樣的拷問,所以他的《一隻特立獨行的豬》随筆集中有一篇文章叫《工作與人生》,其中寫道:

“中國人喜歡接受這樣的想法:隻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麼樣子無所謂……我對這種想法是斷然地不贊成,因為抱有這種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種糟糕的樣子,從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義。”

生而為人,不能胡亂活,不但要求得肉體的安逸,更要求得精神的富足,甚至精神的愉悅帶給人的快樂更加無價。無論如何,不能單為肉體而活,如此與動物就沒什麼區别了。

誠如王小波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所寫:

“我活在世上,無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我們為何喜歡讀王小波)3

有關各種常識性的東西,在《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有着非常多的表述。因篇幅限制,就不在此一一贅述,有興趣的朋友或讀者可以點下方鍊接購之細品,其中妙處自能體會。

二:接着,我們再來看看高曉松說的另一個更重要的理由:

“……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我們為何喜歡讀王小波)4

韓寒在王小波的作品裡看到了常識,而高曉松則看到了王小波作品的内在魅力。

且不說,他拿王小波和卡夫卡相比較,是否妥當。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看出來的,那就是他認識到了王小波作品的價值,與卡夫卡屬于一個類型的:那就是啟示。

由此可見,高曉松也算是個傑出的閱讀家。

王小波的作品價值比較高的,要屬他的三部曲(實際是四部曲,但是因《黑鐵時代》影響略小,所以讀者一般都隻關注他最出名的三部曲,即:《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

此三部曲中,影響最大的是《黃金時代》。該書寫的是知青王二和漂亮的女知青醫生陳清揚之間的那些情史,因為對性的涉獵叙述過多,一度被列為禁書,直到獲得《聯合報》頭獎後,才引起人們的關注。王小波死後,此書更是成為熱銷書,至今仍被衆多讀者津津樂道,成為讀者間談論最多的書之一。

相比于《黃金時代》的好讀,《白銀時代》則是一組虛拟長篇,通過另類叙述展示了知識分子的别樣命運。與其說它是一部小說,不如說它是一部寓言,一部反烏托邦的寓言小說。

該三部曲中,最好看的是《黃金時代》,最怪異的是《白銀時代》,最具想象力的則是《青銅時代》。在《青銅時代》中,王小波把背景搬到了唐朝,以李靖和紅拂等為主要人物,描寫了一組秘聞似的小說,想象奇特瑰麗,愛情充滿了情趣,閱讀之時,常常忍俊不禁,一人傻笑得前仰後合。

比如《青銅時代·萬壽寺》寫了這麼一個情節:

“薛嵩為了和士兵同甘共苦,并且表示紮根湘西的決心,也請刺字匠刺了兩行字,左邊的是“鳳凰軍”,右邊的是“節度使”。但他以為自己是朝廷大員,這些字不能刺在臉上,所以刺在了屁股上。”

除了讓人大笑,也令人思索,比如《青銅時代·紅拂夜奔》中寫道:

“在我周圍有一種熱乎乎的氣氛,像桑拿浴室一樣,仿佛每個人都在關心别人。我知道絕不能拿這種氣氛當真。”

又說:

“根本沒有指望。我們的生活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到目前為止,我隻能強忍着絕望活在世界上。”

王小波的三部曲,除了故事好看之外,在叙述手段上、乃至故事背後所啟示的主題上,有着不可言說隻可意會的妙處。這也正是他的作品在文學層面的主要價值。

不過,不管是三部曲小說,還是随筆,王小波的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充滿了智慧、趣味、啟示。看之毫無乏味之感,反而有無限樂趣。可謂是大俗大雅,都到了極緻。俗人看情趣故事,智者看故事之謎底,收藏家愛藏之。

高曉松怎麼說王小波(我們為何喜歡讀王小波)5

一個讀書人之書櫃若無一冊王小波之書,恐怕是一種風景的缺失。

一個愛王小波之人,若僅一冊藏之,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見而讀之,是為喜歡。讀而藏之,是為愛!

願愛王小波的讀者朋友,在這裡相聚,願我給你推薦的這個版本,能夠成為你的新藏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