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在輸液的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出現"鼓包"。這種現象其實是發生了輸液外滲,出現這種現象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輸液外滲是指在輸液的過程中,藥物滲出血管外引起局部皮膚及組織炎症,臨床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發炎等。
輸液外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血管狀況差 2.藥物理化因素 3.患者防護不足 4.輸液操作不當。
發生輸液外滲怎麼辦
1.立即向下關閉輸液器的輸液閥,停止輸液,防止輸液繼續滲出加大腫脹,并呼叫醫務人員,給予相應的處置。
2.對外滲範圍不大,而且隻是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藥物,如輔助治療的藥液,可以不作特殊處理。
3.如果滲透範圍較大而且是刺激性強的藥物,應根據藥物的性質、pH值、濃度、滲透壓等因素來進行處理,目前有馬鈴薯外敷、硫酸鎂濕敷、局部封閉等治療。
馬鈴薯外敷法:
方法:将土豆洗淨,切成薄片(厚約0.5cm),敷于外滲部位,用保鮮膜包裹好,幹後即換,每天連續反複多次。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具有高滲作用,能緩解局部腫脹;富含B族維生素,可保護皮膚免受炎症侵害及抗神經炎。
硫酸鎂濕敷法
方法:用50%硫酸鎂浸過的紗布濕敷,紗布塊的面積略大于滲出的面積,敷料外覆蓋保鮮膜,每兩小時更換一次。硫酸鎂溶液中高濃度離子在皮膚表面可形成高滲,可吸附局部水分,降低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從而減輕輸液滲漏引起的腫脹。但不能用于甘露醇外滲。
主動預防,避免鼓包
首先,在輸液前應當及時向護士說明自身血管狀況,給穿刺部位和血管選擇等提供更多的信息,避免在同一部位反複穿刺;
其次,在輸液過程中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不亂碰輸液部位,也不可劇烈大幅度運動;
再者,千萬不要因為着急而随意調節輸液速度;
最後,注意觀察,當發現注射部位腫脹、隆起等異常應盡快呼喊護士及時處理,避免進一步發展。
溫馨提示:輸液時,一定要有家屬陪伴,盡量減少穿刺側肢體的活動,發現不适立即聯系醫務人員。您都學會了嗎?
康康照護,用心呵護(劉豔麗供稿)
參考文獻
1.丁點.輸液鼓包怎麼辦.江蘇衛生保健.2019年(12):33.
2.陶海燕,袁紅宇,王愛玲.中西藥結合外敷治療嬰幼兒輸液滲漏臨床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1,7 (11) :47-48.
3.韋林燕,譚毅.門診輸液滲漏的預防策略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3,(08):103-10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