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博士曾強調說:“我們的教育體系,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對環境的強調。”
蒙台梭利博士将環境列為教育的第一要素,可以說蒙台梭利教育其實也是“環境教育”。
既然環境那麼重要,布置好環境是否就是蒙台梭利教育了?為何還要老師不斷地接受系統而專業的培訓呢?
蒙台梭利教育主張讓兒童處在“有準備的環境”之中,通過“工作”的方式,自由、自主地發展。
兒童、教師、環境和教具構成了蒙台梭利教法的四要素,這四要素的有機結合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那麼,如何發揮教師這一要素在蒙台梭利教室中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一、做一個有心的旁觀者
教師的屬性決定了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播知識和啟迪心智。
要讓教師做一個旁觀者,這明顯與傳統觀念中教師的角色格格不入。
那麼蒙氏教育中教師旁觀者的角色定位又是什麼呢?
在蒙台梭利教學裡,教師是一個“輔導者”而不是“教導者”,這一點與傳統教學有着本質的區别。
蒙台梭利教師,重點工作在于做好“旁觀者”的角色,及時地預備好環境,恰當地介入孩子的工作,給予适當的指導。
而這,與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課堂,是有本質的區别。
那麼,蒙台梭利教育中,蒙氏教師是怎麼做好旁觀者的角色呢?
旁觀者也稱觀察者。
“旁觀”在現代漢語中被解釋為“置身局外,在一邊看”,“觀察”是“仔細察看”的意思。
作為旁觀者的一個挑戰,就是:收好自己的“愛心”,不要對孩子的工作指手畫腳。
蒙氏教師應該随時觀察孩子的行為,以不帶成人偏見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兒童操作教具時,教師主要應了解兒童的自由表現,觀察兒童對教具材料的興趣及興趣持續的時間。
那蒙氏老師隻觀察就行了嗎?不僅是觀察,蒙氏教師要清晰了解每個孩子不同的發展狀态,在孩子工作的時候,能夠恰當的介入給予适當的指導。
這也是為何蒙台梭利教育重視觀察的原因,觀察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發展和需要,然後以此提供有準備的環境。
二、做一個稱職的環境預備者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師,應該每天留出專門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蒙台梭利教室環境的設計、預備與維護。
在蒙台梭利幼兒園,老師應該将教室布置得整潔有序,所有物品要各歸其位,方便幼兒随時使用。
比如教室中教具按照固定的順序擺放在多層架上,從最簡單逐漸到最複雜,很有秩序,并且大小尺寸也都便于孩子使用。
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提出的,教師要為孩子布置好有準備的環境。
蒙台梭利教育的環境布置,不僅僅是購買系統的完整教具,還在于教師是否有心,利用身邊常見的材料,動手準備教具的延伸工作材料。
蒙台梭利曾指出,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而是在為幼兒設計的特殊環境中預備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動和主題。
這就需要蒙氏教師進行大量延伸教具的補充。
比如可以制作三段式的漢字字卡學具,讓幼兒通過“實物 — 圖形 — 字”的教學方法,輕松識字。
還可以制作花的三段卡、月亮變化規律的排序卡、多功能活動日曆,讓幼兒在自己實際操作的過程中,通過蒙氏經典的三段式教學法,了解各種各樣的知識。
三、做一個恰當的介入者
作為一名蒙台梭利教師,不僅要有一雙會觀察的“火眼金睛”,還要敏銳地觀察到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滴需求,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指導。
蒙台梭利博士特别指出,教師的指導要把握時機,恰如其分,避免做直接糾正,避免做肯定或否定回答,以免抑制和代替兒童獨立思考。
要知道,幼兒期是孩子不斷吸收各種經驗的最佳期。孩子們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是在不斷地嘗試中學習和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避免不了一些冒險和錯誤嘗試。
因此,才有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功能。
蒙氏教具的錯誤控制,不僅有助于幫助孩子意識到錯誤,自我校正,還可以由此而進行自我教育。
通過教具的錯誤控制,使孩子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等得到綜合發展。
作為蒙氏教師,必須明白我們不但不能要求孩子不出錯,還要認識到出現錯誤是孩子積累知識的必由之路。
對于孩子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要認真分析,充分理解,以科學的方法和尊重的态度對待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這條寬闊的自主之路上走得更紮實、更快樂。
蒙台梭利教師,孩子成長路上,溫柔而堅定的引路人。
作為一名蒙台梭利教師,我們要應時銘記:教師的使命就是教育,教育的中心就是孩子,孩子的成長終歸要靠自己,而教師隻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關注每日蒙台梭利微信公衆号,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故事,育兒路上,我們一起成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