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對現代人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對痛風患者而言,控制啤酒、海鮮等高嘌呤飲食的攝入,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控制痛風發作的重要手段。那麼究竟什麼是痛風?它和嘌呤、尿酸三者之間的關系又是什麼呢?
痛風(gout)的來源:“Gout”一詞來自于拉丁語Gutta,該名詞是形容關節内惡性液體堆積的疾病;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而緻尿酸鹽沉積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反複發作性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甚至關節畸形、腎石病及尿酸性腎病;痛風根據其病因,可以分為兩類:原發性(病因不明)、繼發性(腎病、腫瘤、藥物等)。
那麼什麼是嘌呤,什麼是尿酸呢?嘌呤是一種有機化合物,是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一種代謝物,而尿酸是嘌呤的代謝終産物。人體内80%尿酸來源于内源性嘌呤代謝(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合物),而來源于含有嘌呤或核酸蛋白的食物僅占20%,雖然食物來源的尿酸僅占一小部分,但是飲食卻是痛風發作的一個重要誘因。
血尿酸水平達到一個什麼程度,我們稱之為高尿酸血症呢?既往我們認為,對于男性及絕經後女性來講,血尿酸水平>420umol/l (7mg/dl),絕經前女性>357umol/l(6mg/dl),即可稱之為高尿酸血症。而現在我們認為,對于患者不分男女年齡,均以420umol/l (7mg/dl)為界,非同日2次血尿酸水平超過420μmol/L(7mg/dl)則稱之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之間有什麼關系呢?在臨床上,當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鹽結晶沉積并導緻出現急性關節炎,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臨床表現時,才診斷痛風;若維持終身不發病的高尿酸血症,則稱之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
對于痛風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來講,生活方式的改善均是兩類患者一般治療的重要内容,包括低嘌呤低糖飲食、适量運動、增加飲水排尿等。對于痛風患者來說,急性發作期應以抗炎止痛為主,發作間歇期則可開始規律的降尿酸藥物治療。對于無症狀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來說,若生活方式的幹預對能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理想範圍内,則無需加用降尿酸藥物,若生活方式的改善對血尿酸水平控制不佳,則需及時加用降尿酸藥物進行幹預。
(風濕免疫科 申雅文 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