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将按照市場需要培養人才,打通技能人才與本科、碩士銜接的立交橋
□本報記者 程孟瑤 張衡
今年年初,湖北省教育廳公布了第二批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名單,湖北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達18所,他們将踏上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辦學之路,為湖北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探路。
按照省教育廳設想,湖北省将用4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批辦學水平高、應用技術特色鮮明的普通本科高校,按照企業需要和崗位來培養人才。屆時,技能人才與本科、碩士銜接的立交橋也将打通。
第一批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進展如何,第二批又将如何探索?日前,長江商報記者來到了湖北師範學院、黃岡師範學院、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華科武昌分校、武漢東湖學院、文華學院等試點高校進行采訪。各學校相關負責人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摸着石頭過河尋發展。
将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
“與重點大學無差别的辦學定位,普通本科院校已連年面臨就業率低、專業對口率低、就業質量不高的生存窘狀。針對這一現狀,教育部也在力推本科院校轉型發展。”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在2014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曾表示,教育部正在力推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1200所高校中近半高校将逐步轉型為應用技術型高校,重點培養工程師、高級技工、高素質勞動者等,其中1999年大學擴招後,“專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是轉型重點。
去年年初,湖北省提出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并啟動試點,高校積極響應,最終11所高校進入首批試點,今年又推出第二批試點高校名單,湖北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高校達18所。“我們早在試點前就開始探索轉型。”武漢工商學院是湖北第二批轉型發展試點本科院校,但該校相關負責人說,早在2009年就在新聞系首先嘗試“三學期制”,即除開常規的春季、秋季兩個學期外,增加一個暑期實踐教學時期。“這個學期内學生必須要在相關單位、企業進行實習,并以日志的形式記錄下實習心得,實習成果直接納入學分考核。”該負責人說,這其實就是加強學生技能培養。
專業設置以市場為導向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是第一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該校負責人說,學校正在加快轉型發展,培養應用技術人才。去年9月,學校将原先的藝術與傳媒學院更名為珠寶與設計學院,并主動停止近幾年招生不理想的廣播電視專業招生,而設置一些市場前景好的專業。
該校珠寶與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祁焱華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通過對珠寶行業、珠寶行業崗位以及往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增設寶石及材料工藝學。在課程設置上尋求與市場的結合點,在珠寶鑒定、珠寶營銷、珠寶設計等方向上進行探索,充分發揮該院在珠寶方面的優勢。
為了培養學生真正具有珠寶方面的技能,該校将珠寶營銷、珠寶鑒定等專業課程直接搬到珠寶公司的工廠。請珠寶公司的專業人士到學校上課,并将課程排入課表。祁焱華說,以前學生都是大四才出去實習,現在大二就有老師帶隊去企業實習。并聘請10名來自珠寶領域知名企業的兼職老師,他們将自己的項目帶入課程,一方面讓學生能夠直接了解到珠寶行業的一些信息,另一方面企業也能夠有針對性地在學生中定向招到人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在公共課程的課程設置上,也根據應用技術型大學的要求進行調整,比如在非英語專業的大學英語課時上進行調整,将原本一學期的50個課時砍掉了一半。
武漢東湖學院則是建立專業預警退出機制,對設置不合理、培養質量不高、社會認可度低的專業,實行“關、停、并、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瞄準市場開辦新專業。去年新增财務管理、生物制藥、翻譯三個本科專業。
除開專業設置與市場結合外,多所高校正在加大“雙師型”教師培養。文華學院今年獲批試點轉型,該校相關負責人說,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必須建設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學校采取了引進人才設立“文華學者”崗位、建立教師準入與退出流動機制、改善教師住房和生活條件、建立與公辦高校教師和企業高技能人才兼職聘任制度等7個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鼓勵教師成為“雙師型”教師,武漢工程科技學院不僅給挂職教師在挂職期間保留薪資待遇,而且會定期對老師進行封閉式培訓,讓老師從思想上認識應用型教育,接下來還将制定一系列“雙師型”教師評定标準,被評定為“雙師型”的教師在薪酬方面還将比普通專業老師獲得優待。
除了鼓勵培養學校已有的科班出身的教師,不少院校也加大了從企業事業單位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層次人才直接到課堂上課的力度,成立校企合作實驗室,讓企業直接參與到教學中來。讓老師到企業中去學習更多實戰經驗,讓企業人才走進課堂更好聯系理論。
高校轉型是“長線事業”
“在教職工眼裡,學校與應用技術搭上邊就降級了,不少社會人士包括學生家長也覺得應用型技術高校等同于職業教育。”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發展與規劃處處長陳齊平一語道出了高校轉型目前所處的尴尬處境。
在“校企合作”上,對于目前大部分企業來說,如果需要工程師、管理、研究人才,更傾向于與研究型學校合作,需要一線技術人員時,高職高專又能直接提供人員,應用型高校的學生在這兩個方面都“不夠專業”。所以在尋求合作時,往往校方積極主動,但企業顯得不夠積極,合作很難深入。
在學生方面來說,學生深入企業一線工作學習意識不濃,職業意識不強,學校好不容易争取到校企合作機會,但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吃不了苦,難堅持下來。學生覺得自己來學校是學習理論基礎的,到企業實習那都是“以後的事情”。
除了需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采訪中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由于高校轉型都還是在摸索中前行,高校轉型發展中還面臨着許多困難和問題。
“教育是一項長線事業,短期内要取得成就很難。”武漢工程科技學院教務處處長李慶說,高校教學模式的創新,打破了過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分離狀态,但是轉型是否成功,還需要時間的檢驗。華中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梅志罡認為,高校要轉型,既要緊随市場和社會需求,又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本科院校轉型發展,需要整體性、系統性的改革,确立應用技術類型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學生在實驗室進行珠寶加工。本報記者 孫辰 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