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奇聞趣事》差點被宮女殺死 ——明世宗 朱厚熜
朱厚熜(cōng),(1507年-1567年)一個原本與皇位沒有一點關系的皇族,竟意外坐上皇帝寶座,運氣實在是好。首先朱厚照無子即位,其父朱佑樘又獨寵張皇後,隻有朱厚照一個兒子,興獻王朱佑杬長子又早逝。所以朱厚熜這個明憲宗朱見深的庶孫,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興獻王的次子才得以即位。
朱厚熜即位後發生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大禮議”。因為朱厚熜是繼朱厚照一系的皇權,而自己的父親卻是興獻王,在關于興獻王尊号的問題上與朝臣們發生了争論。究竟是稱呼明孝宗朱佑樘為父親還是伯父?自己生父興獻王為父親還是叔叔?
這樣的問題在中國曆史上并不是第一次發生。宋朝的“濮議之争”也是新皇帝對自己親生父母稱号的争論。宋仁宗無子,英宗以旁系身份入繼大統,就應以先皇為父,而不能稱自己的親生父母為父母。但帝王乃是九五之尊,當然想為生父母争取名分,封号之争就在所難免了。
雖然“濮議之争”與“大禮議:都是關于生父母封号的争論,且都以皇權的勝利而結束,但是兩者又有很大的區别。首先”濮議之争:僅僅一年就結束了,而“大禮議”卻持續了将近二十年之久。而且它們本質不同,“濮議之争”是名分之争,“大禮議”開始是皇權與群臣的争鬥,後來則演變成了文人儒士與勢利小人之争。最後反對派的結局也不同,宋英宗隻是貶谪(zhé)他們。而明世宗朱厚熜是輕則貶谪,重則入獄,處死,甚至在宮門口亂棍打死。
溥儀之後宋王朝并沒有因此而頹廢,但大禮議之後,明王朝卻奸臣當道。但朱厚熜哪怕自己經常不上朝,朝内奸臣當道,他依舊牢牢掌握皇權,沒有懈怠過國家大事。他和聰明,任何一個大臣都沒法忽悠他。可是他又錯誤的理解了隻要自己掌握大局就可以穩固江山,因為治國必須細而入微,用權謀和詭計是不能重振明朝的。
晚年的朱厚熜又遭遇到了明朝曆史上唯一一次宮女合夥謀殺皇帝的案件。因為發生在公元1542年,也就是嘉靖壬寅年,所以被稱之為“壬寅宮變”。關于“壬寅宮變”的原因曆來有四種說法。
一,與“大禮議”有關,因為“大禮議”剛以朱厚熜的勝利而結束便發生了“壬寅宮變”。所以推測可能是政治失敗者利用嫔妃宮女除掉朱厚熜。
二,朱厚熜暴怒無常,經常對宮女痛下毒手,曾打死宮女200多名。宮女擔驚受怕才蓄意弑君。
最後一種是說,朱厚熜當了十年皇帝後才得到第一個皇子,便有了一個規定,嫔生了男孩就要升為妃。但甯嫔王氏生了男孩,唯獨她沒有晉升,所以王氏心懷不滿,指使宮女想勒死皇帝。為了一個名位而冒如此大風險,還是太牽強了,而且皇帝死了對王氏而言并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所以這種說法最經不起推敲。
不得不說的是朱厚熜運氣好真不是蓋的,從世子當上皇帝我們已經說過了。被一群宮女合夥用繩子勒住時,繩子竟打了死結。這時間以耽擱,一個膽小的宮女跑去報告方皇後,朱厚熜這才得救。
公元1567年1月,朱厚熜駕崩,終年60歲,坐了45年皇位,葬于明十三陵的永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