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該做什麼?安其老師說:孩子90%的習慣都是在家庭中養成的,習慣養成初期離不開父母的提醒、監督和引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該做什麼?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安其老師說:
孩子90%的習慣都是在家庭中養成的,習慣養成初期離不開父母的提醒、監督和引導。
一、什麼是習慣?
習慣是一個人在一種情境下,如何應對的自動反應。
我們生下來就會的行為叫本能,除此之外,其餘一切都得學習。
而培養孩子好習慣,其實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
“好習慣是人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地增長,一個人畢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産的地步。”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父母必須先學會正确的引導方式,以身作則才能事半功倍。
三、孩子放學後,要培養他哪些好習慣?
一、按時完成作業
有些孩子放學回到家,就想着去玩耍,去看電視,去打遊戲等。
而有些孩子放學回到家,就先學會拿作業出來寫作業,完成了作業再去做别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之間會區别這麼大呢?
是因為在他們第一次從學校放學回到家的時候,父母沒有做到很好的示範和正确的引導。
那孩子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寫作業嗎?
非也,但家長可以給孩子安排或者規定一個時間段是拿來寫作業的。
二、養成正确的讀書寫字姿勢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是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的時侯,這個階段是要家長們着重去陪養的,良好的行為和良好的習慣也是從娃娃抓起,從小抓起。
當孩子在學校已經有作業的時候,回到家裡寫作業因為不正确的讀書、寫字姿勢也會對孩子的眼睛、頸椎和背部都受到影響的。
所以在孩子背誦課文、讀書、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們要進行适當的陪伴,當發現問題了才能及時去糾正孩子。
三、閱讀拼音小故事
在完成作業的情況下,可以适時陪養孩子養成一種閱讀習慣。例如閱讀一些帶拼音的故事書籍。
這個閱讀不僅能夠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還能使孩子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自己對拼音的認識,打開孩子的故事能力思維。
如果孩子處在幼小階段,家長要全程陪伴和引導。
如果孩子已經能夠自主閱讀了,那麼家長可以适當陪伴,同時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學習,将閱讀作為日常的一部分。
日本教育家福澤谕吉曾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想要孩子養成好習慣,如果家長自身不夠重視的話,單單想着指望孩子自己去自覺學習和寫字和閱讀,那麼習慣培養就無從談起了。
總而言之,如果家長對孩子哪個方面的習慣比較關注,就會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或者潛移默化地在那個方面下功夫,這樣孩子才能得到及時、正确的引導,一些良好的習慣才得以建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