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竹枝詞
——(清)葉調元
艾糕箬粽慶端陽,鳝血傾街穢莫當。
頭紮包巾穿繡襖,小家兒女馬夫妝。
辟邪痛飲雄黃酒,浴垢新煎百草湯。
午後後湖人似蟻,迎風一陣蒜泥香。
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首《漢口竹枝詞》裡,寥寥數語便将清代時漢口人過端午節的生活情景描繪得活靈活現。
端午節迄今已有2500餘年曆史,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節日。
文人墨客也特别親睐端午節,諸多筆墨書寫端午盛景。
讓我們跟着古詩詞,和老武漢人一起過端午節。
O1
黃鶴樓下玩穿越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唐)李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在五月江城的夏熱裡,即将要遠去長沙,日日西望長安也看不見家。黃鶴樓上傳來了一聲聲《梅花落》的笛聲,讓他好似見到紛落的梅花。
端午前後的武漢,哪裡會有梅花飄落呢?征客想家的相思與蒼涼,才是江城五月落梅花的正解。
不過,于夏天的江城,站在樓上,讓江風吹過,隻要心靜,也仿佛有無數梅花落在心裡吧。
黃鶴樓夜遊。長江日報記者劉帥 攝
相
關
活
動
夜上黃鶴樓
端午期間,夜遊黃鶴樓新增特色玩法:把古代夜市搬進黃鶴樓公園。工作人員一律古代裝束,扮作侍衛、詩人、官兵等角色與你互動。遊客可以通過做遊戲賺錢,置換特色小禮物。
黃鶴樓光影秀21:00開始,光影秀講述黃鶴樓千年變遷,冬日飄雪、春天櫻花飛舞的浪漫通過光影展現。觀演座位先到先得,記得提前占座。
O2
劃龍舟衆槳競渡
萬桡齊舉水飛空,
兩岸喧呼助勢雄。
搶罷對江船漸散,
小河一片夕陽紅。
過端午節劃龍舟,在現代的武漢也不稀奇。曾經的老武漢人,可是在長江和漢江上劃龍舟的。
1946年《漢口通訊》文章《漢口的端午節》一文的插圖
武漢的舊風俗是初五日為“端午”,十五日為“大端午”。在此期間,漢水和長江上經常舉行龍舟比賽,常常是數十人駕一小舟,一次約五六舟,衆槳齊飛,急如風雨,鼓聲與水聲相應,岸上觀者如堵。一般在龍王廟、集家嘴一帶龍舟競渡者為多,人們争相觀看龍舟賽,熱鬧非凡。
長江燈光秀。長江日報記者何曉剛 攝
25公裡長江燈光秀上新
今年端午節期間,武漢的兩江四岸分别展演“六一”及端午主題燈光秀。
端午節的長江燈光秀以“端午安康”為主題,通過龍舟送福、食味端午、活力端午三大篇章,刷新兩江四岸25公裡的樓宇、橋梁和地标。
江邊下起粽子雨,燈光串起璀璨夜色,點亮節日霓虹夜。
O3
踏龜山登高遠眺
漢口竹枝詞
——(清)徐志
剝殘角黍莫偷閑,
藥店椒行一概關。
黑傘遮頭日正午,
大家挈伴到龜山。
登高望遠并非重陽節的專利,老武漢人也曾有一處端午必去的登高地點——龜山。
清代藏書家、文學家範锴在他的《漢口叢談》中寫道:“五月午節,估業家各停作一晝,劇飲歡呼,招朋結倡。齊上大别山,謂之'踏龜',蓋大别山俗呼為‘龜山'也。”
聽老一輩的武漢人說,龜山山脊東首原有一處土台名為望遠台。端午時節人們常登台遠眺,以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不過目前這個土台可能已經無法找到了,據說龜山電視塔就是建在望遠台的遺址上。
龜山電視塔。城市攝影隊周建軍 攝
覽名勝古迹,述中華文化
龜山公園策劃舉辦“覽名勝古迹,述中華文化”端午節活動,讓小朋友們更好地拓展視野,在傾聽與講述中華故事過程中,感受曆史文化淵源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活動全程配有園區文化志願者導遊、英文朗誦和手工包粽子活動。
文創市集看非遺文化
武漢剪紙藝術、漢繡、捏面人、木雕……在這裡都可以看到;糖葫蘆、糖畫、缽仔糕、蒸糕……在這裡都可以吃到;精美傳統手工飾品、漢服、古裝飾品……在這裡都可以淘到。非遺文創市集,在公園遇見美好。
O4
吃吃喝喝少不了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宋)歐陽修(節選)
五月榴花妖豔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鹂時一弄。
端午節四大樣:皮蛋、鹹蛋、粽子和綠豆糕,過節與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艾糕是加艾葉汁做成的糕餅,五月初五以前的嫩艾既軟又香,人們認為用這時的嫩艾做艾糕吃,全年都會身體健康,不患雜病。
箬是用來包粽子的竹葉,是粽葉的一種,箬粽指的就是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節令飲食習俗。
從葉調元的竹枝詞中可以看出,端午節吃鳝魚在當時頗為流行。《武漢市志·社會志》也有記載:各家過端午節,喜用大蒜苗燒鳝魚。
在過去,端午節又叫端陽節、蒲節,這是因為要插菖蒲、艾葉于門窗之上,婦女以荊條拂帳,從帳内掃至帳外,謂可掃絕蚊蟲。雄黃酒由菖蒲根和雄黃泡酒制成,除了飲用,還會用來給小孩擦鼻子、耳朵,具有健身作用和驅邪的意思。
推
薦
端午必吃的傳統味
小時候奶奶愛說“吃了芝麻綠豆糕,夏天不長包。”武漢的綠豆糕偏油偏甜,記得配合清茶一起享用。
曹祥泰是武漢老字号,綠豆糕是招牌。油潤的豆蓉、清甜的豆沙夾心,武漢老人就認這一口經典味。
老字号汪玉霞,适應現代健康生活的需求,推出低糖版本綠豆糕。創新口味蛋黃肉松綠豆糕,甜鹹适宜,可以嘗鮮。
O5
五彩絲線做香包
浣溪沙·端午
——(宋)蘇轼
輕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挂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節還有“小兒節”“女兒節”的說法。叫“小兒節”,是因為端午節前,婦女多取五彩絲線編結“香包”,形狀有桃、猴、粽子等,内裝雄黃、松香、白芷、朱砂、香料,挂于小兒胸前,俗謂辟邪,實可防病。富戶小兒還要穿虎頭鞋,圍繡花肚兜,系長命縷。
叫“女兒節”則是因為這天還是出嫁女子照例回娘家探親的日子,出嫁女兒要帶粽子、鹽蛋、糕點孝敬父母。回家服飾以紅色為主,頭簪石榴花,還用鳳仙花揉染指甲。
做個五彩蛋兜來“鬥蛋”
自己動手編織五彩蛋兜,“鬥蛋”看誰的雞蛋可以立起來,現場編織挂繩并拍照打卡。
參考文獻:
1.李權時,皮明庥:《武漢通覽》,武漢出版社,1988年。
2.方明,陳章華:《武漢舊日風情》,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
3.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編:《武漢市志 社會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4.顧也文:《漢口的端午節(漢口通訊)(附圖)》,《茶話》,1946第2期。
5.徐明庭:《老武漢怎樣過端午節:答中央電視台“中華長歌行”編導問》、《圖書館論叢》、2013年第1期。
長江日報出品 來源:武漢發布 文案/編輯:甘娟視覺:孫瑞 綜合江漢關博物館 方志武漢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校對:張瑩瑩
來源: 長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