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73年,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周天子派人賜胙肉,承認其為霸主。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最後一位霸主。就是這樣一個強大到威脅中原大國的國家, 在此以後,卻鮮有存在感,并在之後的曆史裡好像消失一般, 再無提及。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其興也忽焉,亡也忽焉的國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閱讀。
春秋晚期形勢圖
越國,按照司馬遷的說法, 源自于夏朝大禹的後裔。當年夏啟的兒子太康不小心搞出太康失國以後,國家被後羿篡奪, 經曆四代夏後的努力, 到少康時期在有虞氏的支持下才艱難複國。經曆過國家差點亡國的少康, 擔心後世再出現這樣的變故,即恐大禹絕嗣,無人祭祀,于是封自己的庶子無餘于會稽,建立古越國。來祭祀埋在會稽的大禹墓。
這個說法雖然存有争議, 也可能是越國為了标榜自己為華夏後裔合法性,編造出來的。畢竟在那個時期,各諸侯國非常重視血統和出身,吳國就認為自己是周文王伯父周太伯的後裔,而楚國則認為自己是黃帝的兒子高陽氏的後裔。而且後來一直作為重點祭祀的會稽山的禹王陵,至今不能證實就是埋葬大禹的地方。司馬遷或許是在遊曆會稽的時候,在當地聽說了這個說法, 故在史記裡記載越國為夏朝少康庶子無餘的後代。
這裡僅作為大家吵架時候的一個觀點,權作參考。
所以按照司馬遷的說法, 越國是大禹後裔建立, 理所當然也要氏姒姓。越國人既然認為自己是大禹後裔, 那麼姓氏自然也要随大禹了。
但可以确認的是, 越國不屬于西周封國。所以越國在勾踐老爹允常即位期間, 已經和吳國一樣開始稱王。西周和東周的春秋時期, 隻有楚國和越國、徐國以及吳國敢于稱王, 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的國祚不是來源于西周。楚國是不滿于西周封賜的子爵, 吳國是因為得國于周太伯, 怎麼說也要比周武王姬發長三輩,徐國則是伯益後代若木在夏朝時期建立。越國則認為自己的國家是夏朝無餘建立。另外加上四川的巴蜀兩國, 這是當時敢于稱王和周天子并列的幾個國家。
需要注意的是,徐國在周穆王是被西周征服,去王号,改為諸侯。
書歸正傳,越國在允常在位的時候, 通過一系列改革, 特别是注重冶煉技術的發展, 在文明落後的長江中下遊一帶得到很大的擴張, 疆域一度擴張到西達江西東部,南至浙江南部,北達嘉興一帶。地方千裡,成為當時國際上當之無愧的面積大國。
越國在春秋早期就已經非常強大, 甚至一度威脅到春秋始霸齊國的安全。齊桓公曾經對管仲說:“天下之國,莫強于越。今寡人欲北舉事孤竹、離枝,恐越人之至,為此有道乎?”說明在齊桓公準備北伐之前,一度擔心後方被越國侵擾。大約百年左右,吳國國君壽夢即位,夾在齊國和越國之間的吳國才開始逐漸強大,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越國的威脅。
齊桓公之後, 晉楚争霸稱為當時國際主題。晉國長期奉行連吳制楚的外交戰略,推動吳國在背後牽制楚國,以降低正面戰場的競争壓力。吳國的崛起給楚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無歲不有吳師"。為了從背後牽制吳國,楚國也開始扶持越國,吳越争霸自此開始。
吳國和越國的争霸, 說白了就是你複仇我複仇然後你再複仇我再再複仇的故事。
吳國在壽夢的孫子阖闾在位期間,國力日漸強盛,在這一時期,打敗了越國奪得太湖區域, 将國都從鎮江遷到姑蘇城(今天的蘇州),公元前507年,晉國組織十八路諸侯召開召陵會盟,會上晉國執政範鞅宣布,自前546年,晉楚雙方曾經簽署的弭兵之會的盟書從此作廢,隻有晉國是中原的合法霸主。吳國據此認為楚國在國際上已經陷入空前孤立,判斷吳楚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于是在次年, 吳王阖闾在孫武、伍子胥的輔佐下,率領三萬吳國遠征軍,長途奔襲,在楚國柏舉,一舉擊潰二十萬楚軍主力(柏舉之戰),攻入楚國郢,伍子胥終于得報大仇,将楚平王屍體拖出墳墓,鞭屍三百,以報父兄之仇。
楚國幾乎滅國之際, 多年扶持的越國此時發揮了作用, 越國國王允常,趁吳國遠征國内空虛之際, 率越軍攻入吳國國内,已經陷入楚國泥潭的阖闾被迫率軍回師。楚國得以複國, 但吳越之間的矛盾已經空前尖銳,阖闾從此将戰略重心轉向南方的越國。
公元前496年, 越王允常去世, 阖闾認為機會難得, 遂趁越國國喪期間,積多年的怨憤,乘喪起兵伐越。雙方在槜李會戰(槜李之戰),越王勾踐安排死士在陣前自刎,趁吳軍震驚之際,突然殺出,打敗吳軍, 阖闾也在此戰中負傷,之後不治身亡。
可見,勾踐的狠并非嘗過夫差大便以後才有的,這個人一開始就不按套路出牌,以後也不要指望他能循規循距。槜李之戰雖然擊敗了吳軍,但因為阖闾的死,從此在吳王夫差心裡埋下了複仇的種子,從此夫差勵精圖治,一心備戰。為了不忘複仇, 夫差每天讓人提醒他:夫差, 你忘了你爹是怎麼死的了嗎?“每問必答:不敢忘。其意志之堅定, 和越王勾踐每天卧薪嘗膽有得一拼。
兩年以後,越王勾踐聽說夫差每天變态似的備戰,按奈不住,不聽謀士範蠡的勸阻, 率先下手, 出兵攻打吳國, 吳王夫差溫報,悉發全國精銳迎戰,雙方在夫椒爆發決戰(夫椒之戰),這次命運之神沒有眷顧勾踐, 越軍戰敗,損失慘重, 勾踐率領五千殘兵退守會稽山。吳軍乘勝追擊, 占領越國國都會稽,并包圍會稽山,越王無奈,采納大夫範蠡、文種建議,派文種以美女、财寶賄賂吳國太宰伯嚭,請其勸吳王夫差準許越國附屬于吳。
登上人生巅峰的夫差不顧伍子胥的勸阻,采納了奸臣伯嚭的建議,班師回國。兩年以後, 勾踐帶着文種範蠡去吳國臣服。夫差留下勾踐和文種,在吳國服侍自己。
關于勾踐怎麼伺候讨好夫差的事情,大家聽得比較多了,我們就不做詳談。總之兩年以後, 夫差覺得折磨的也差不多了,看起來勾踐是真心歸順了他, 就放勾踐回國。
不僅如此, 夫差還重新歸還了越國的部分領土,賜給他百裡之地,允許勾踐複國。雖然相較于之前的千裡之地, 越國疆域大大縮小,國力大大衰弱, 但至少,從此有了立錐之地,為未來的複仇提供了基礎。
吳國全盛時期的疆域
勾踐回國以後,模仿夫差,也搞出卧薪嘗膽的變态行為。這種屬于個人意志上的磨練, 更有意義的是, 勾踐采納了兩個智囊文種和範蠡的建議, 在越國休養生息,鼓勵生育。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我們簡單總結下:女孩子十七歲還沒嫁人的, 父母有罪, 男孩子二十歲還沒娶媳婦的, 父母有罪(強制結婚)。快生的時候報告政府, 政府安排接生(提高生育率),生兒子的 ,獎勵一壺酒,一條狗, 生女兒的, 獎勵兩壺酒,一頭豬。要是生三個人的, 政府給你安排月嫂,生兩個人的,政府負責吃穿。(鼓勵生育)
這些政策, 在今天都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如果再加上免費教育, 解決生育主要開銷問題, 我們的生育率那必然是層層的往上竄。
越國人口就這樣蹭蹭的得到大幅度的恢複和提高。
後來的故事我們也就知道了, 吳王夫差在複仇成功解決南部威脅以後, 自信心膨脹, 開始經營北上戰略。公元前489年, 吳王夫差攻打陳國, 次年, 攻打魯國, 收服魯國做小弟,四年以後的484年, 吳國帶着小弟魯國, 組織吳魯聯軍, 趁齊景公去世之際,讨伐齊國,雙方在艾陵爆發艾陵之戰。
此戰, 吳軍全殲十萬齊軍,是春秋時期規模較大的一場圍殲戰, 并且始創戰場預備隊制度,此戰以後,預備隊的作用, 被各國所重視。必須表揚的是, 艾陵之戰豐富了我國古代戰争藝術的内涵。
又兩年, 前482年, 已經打敗齊國的夫差志得意滿, 率軍北上,與晉國一起舉辦黃池會盟,讨論霸主事宜。越王勾踐眼見機會難得, 于是趁吳國精銳在外之際, 出兵複仇,包圍了吳國國都姑蘇,并俘虜了吳國太子友。正在參加黃池會盟的夫差得到消息, 方寸大亂, 一度誅殺了來報信的人員以封鎖消息。之後夫差倉促結束了黃池會盟,勉強獲得霸主的認可以後,率吳軍回援。
範蠡認為吳國雖然戰敗,但吳軍主力由于在外尚存,滅亡吳國的機會還沒到,而長途奔襲的吳軍回到國内也已經疲憊不堪,無力再戰。于是雙方議和,勾踐退兵。
但多年征戰的吳國已經元氣大傷。這裡并非單單因為被越國攻破一次國都,而是夫差一貫以來的勞民傷财所緻。四年以後,越國再度攻打吳國,在笠澤大敗吳軍。吳國自此一蹶不振。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通過卧薪嘗膽與"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最終滅掉了吳國,成為春秋時期的最後一位霸主。
熟知夫差為人的勾踐沒有給他第二次複仇的機會,從此終結了吳國的存在。
深究勾踐複仇勝利的原因, 除了外部吳國多年征戰掏空國力的因素,越國的勝利,除了休養生息鼓勵生育,還有兩點很少為人所知的原因:第一,在經濟上, 越國地處南方, 盛産水稻,這一點和中原地區盛産小麥不同, 水稻不僅高産,而且按照我們今天的對氣候的理解, 越國這個地方由于氣候比較炎熱, 水稻是可以一年兩熟的,這就給越國積累财富提供了比較快的速度,再者在上一任國君允常在位期間, 越國就比較注重冶鐵術,而越國的青銅和鐵礦資源是相對比較豐富的,這兩者在當時相當于戰略物資, 掌握了戰略物資,軍隊戰鬥力自然會強很多。第二,在軍制上, 越國采用的是全民皆兵的軍事制度。這一點和後來的多次南下的北方少數民族很類似(契丹、蒙古、後金)。由于曆史開發比較晚,文化也相對落後,人口相對稀少, 這樣的國家(民族),隻有采用全民皆兵的方式, 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補充人口的劣勢 ,充實戰鬥人員,但副作用就是對人口消耗非常嚴重,不會像中原國家那樣形成持續的戰鬥力。
言歸正傳, 越國滅掉吳國以後, 吳越之争終于結束,越國疆域得到極大的擴張, 北部已經與齊國接壤。為了北上争霸以及更好的融入華夏,勾踐于是将國都遷到琅琊(今連雲港)。
滅吳以後, 勾踐率軍渡過黃河, 在徐州與晉國齊國會盟,展示君威,又向周天子進貢,得到伯的封号。隻是富裕起來的勾踐,像極了暴發戶,為了獲得中原國家的認可,四散國财,将淮河之地歸還楚國, 将吳國掠奪的宋國土地歸還宋國, 将吳國從魯國奪取的泗水方圓百裡的土地歸還給魯國。就像今天的暴發戶富裕以後為了獲得大家的認可,四處請人吃飯抽華子一樣。越國好不容易打經營獲得的戰略要地,就這樣拱手送人。
勾踐一系列騷操作使得他似乎具有了古代聖人的作風,跟着越國不僅不需要納貢,還能白嫖失去的土地,以及不傷大雅的盟友。一時之間,中原國家争相示好,或表示臣服或表示友好。勾踐因此稱為名義上的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隻是,我們知道越國雖然自诩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但其實由于位置偏遠,文明落後, 越國主體民族更多是以當地蠻夷為主,因此其民風彪悍,據說喜歡斷發文身,搞得跟古惑仔一樣。這樣的國家, 強大起來很快, 但因為缺乏渾厚的文明底蘊來粘合, 很容易四分五裂。
這一點,從勾踐稱霸以後對身邊重臣的待遇可見一斑。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是對他最真實的寫照。範蠡在功成名就之後及時隐退,在勸說文種的時候說到,“勾踐這個人, 在吳國受了那麼大的恥辱都不去死,說明是個為了複仇可以不顧一切的人,這樣的人就是變态,可以共患難, 不可以共享樂,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建議你早點跟我跑路。”文種沒有聽進去, 不久就被勾踐找個理由殺掉。這一點和晉文公是完全相反的。
所以勾踐的性格陰暗面爆發以後, 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導緻了越國人才的大量流失。那個時候,知識分子隻有跟着貴族混才有出頭之日,所以有才能的人, 都會找個賞識自己的主子。但勾踐兔死狗噴的騷操作,嚴重打擊了知識分子的信任。沒有人會覺得自己比文種還要重要,所以越國雖然短時稱霸, 但研究史實,我們沒有發現在文種之後還有什麼名士輔佐勾踐,反而是在中原國家經常看到越國謀士的身影。失去輔佐的越國也越來越形單影隻。在縱橫捭阖的國際關系中,勾踐的及其後人的智商明顯有點捉襟見肘了。
勾踐之後,越國延續了将近百年的霸業,直到其曾孫越王朱勾時期, 越國開始顯露頹勢。在講越國内亂之前,我們需要知道的是, 越國所維持的将近百年的霸業, 實質上不過是中原國家忙于内部紛争,無暇争霸的一種表現。特别是傳統霸主晉國,此時已經到了三家分晉的最後時刻,晉國國君已經淪為傀儡, 而齊國也正處在田氏代齊的關鍵時期, 沒有人再去為了一個虛名浪費自家的實力。至于楚國,此時正在專心修複被吳國攻破的創傷,另一方面楚國這時擴張的方向在北方,雙方雖然因為江淮地區偶爾爆發戰争, 但總體維持了較大的和平。越國就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維持着他名義上的霸主地位。
這種霸權和晉國的百年霸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所以雖然越國稱霸時間長,但後世仍然對勾踐位列霸主存有争議。
言歸正傳,朱勾是一個夫差式崇尚武力的人物,曆史記載他是弑父篡位,此舉開創了越國弑君的先河,在位期間多次使用武力征伐他國,盡管彰顯了越國的霸主地位, 但也掏空了越國國力。在後期一度因為和楚國争奪泗水地區,而多次和楚國爆發戰争。據說楚惠王借助魯班發明的鈎拒,多次打敗越國。朱勾在前414年、前413年,出兵并吞了滕國(今山東滕州)、郯國(今山東郯城)兩小國,激化了齊國和越國的矛盾。等到兒子越王翳即位的時候,曾經強大不可一世的越國已經掏空了國力。
公元前386年, 周天子承認田氏齊國為諸侯,田氏代齊正式完成。完成了内部整合的齊國開始将目光轉向南方,開始對臨近的越國國都琅琊虎視眈眈。這是一個距離齊國非常近但距離越國腹地非常遙遠的地方,軍隊和物資補給都非常的困難,一方面齊國威脅迫在眉睫,而楚國再次複興,吳國故地又在謀劃複仇,必須加強戒備。
權衡再三,越王翳三十三年(前378年)被迫遷都吳(今江蘇蘇州),加強對吳越地區的控制。
又三年(前375年),越王翳的弟弟豫,先後謀害三個王子, 又慫恿越王翳誅殺太子諸咎,這一段史料沒有給與 太多詳細的說明, 作為後人我也不能理解弟弟已經弄死自己三個兒子了, 還要謀害自己的太子的時候, 作為國王竟然不能采取點措施。這讓太子諸咎非常的沒有安全感, 這年七月, 諸咎發動政變,趕走了叔叔豫,并殺掉了老父親越王翳,十月, 越國大臣寺區殺掉諸咎, 但越國内亂的核按鈕已經按下。此時在吳地的越國人擁立諸咎的兒子錯枝即位,錯枝目睹三任越王被殺(朱勾殺父親不壽,諸咎殺父親翳,寺區殺越王諸咎),無心君位,國政操縱在吳人手裡。
需要說明的是, 吳地的越國人, 其實就是被滅國以後的吳人,雖然擁有越國國籍,但畢竟是吳國舊勢力。因此越國故地的越人不甘心國家被吳人操縱, 在錯枝即位的第二年,身在越國故地的寺區起兵平叛,殺掉了罪魁禍首豫,之後進入吳地,打擊吳國舊貴族, 并廢掉了不願當越王的錯枝,擁立越王翳的兒子之候即位。之候在位十年, 又被寺區的弟弟思又殺掉,擁立之後的兒子無颛為越王。
持續了十二年的越國内亂暫時告一段落。“諸咎之亂”以後, 越國先後發生弑君弑父的悲劇,越國貴族間的互相殘殺,造成越國政局混亂、社會動蕩、經濟倒退,越王勾踐開創的霸業也走向衰落。
為了躲避日益強大的齊國和楚國的威脅, 無颛将國都從姑蘇遷回越國故都會稽,但已經不能阻擋越國衰落的命運。越王無颛死後,弟弟無疆即位。無疆大概是不甘心越國就此沉淪, 效法楚國征伐中原, 發兵主動攻擊齊國,試圖恢複越國霸業(前333年)。當時的齊國,已經到了齊威王時期,正是齊國勵精圖治國力強大之時,搞不懂越王無疆為什麼捏柿子要撿最硬的捏。齊威王派使者勸說越國,大意說辭是,楚國正在征伐中原諸國,軍隊主力正在和韓國魏國對峙,國内空虛,而我們已經嚴陣以待。你打我們拔份不如去打楚國,打敗了楚國就能稱霸。傻大個無疆聽的一愣一愣的, 于是調轉槍口,轉頭讨伐楚國去了。
這就是知識分子的力量。
為了更好的說明越王無疆的自不量力,我們需要知道當時的國際形勢。至少是在公元前396年之前, 在魏文侯的支持下,李悝在魏國開始變法。之後還有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的吳起在楚國的變法,以及公元前351年申不害在韓國的變法,以及公元前360年前後,齊威王用鄒忌實行改革。通過變法,各國相繼确立了封建生産關系,國力大大增強, 随便拎出來一個幾乎都可以暴揍越國。更何況變法以後的魏國已經成為中原強國, 一度拳打趙國腳踢韓國,先後被齊國孫膑和田忌率軍破解(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這個時候的的越國依然停留在過去那個時代, 整日沉迷于于祖上光輝,醉心于過時的稱霸事業,而忽視國際形勢的變法,貿然出兵齊國,以小擊大,不免讓人覺得可悲又可笑。
專心忙于内亂的越國沒有意識到, 這時的楚國已經基本北擴完畢, 正有滅越之心。為了滅掉越國, 楚威王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國去調查了五年, 準備那是相當的充分。此時正差沒有理由,于是楚威王率軍進攻越國, 大敗越軍。連越王無疆也被殺掉,楚軍一路占領吳國和越國故地,一戰将越國打回部落形态。
由于越王無彊生前未曾明确指定王位繼承人,導緻他的長子次子各以正統自居,紛紛建國(諸族子争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
此為越國滅國之戰。盡管史學界對此存有争議,認為之後越國仍然在錢塘江一帶苟存,但實際上,缺乏凝聚力的越國,再也沒有形成有效的國家組織,我們用部落形容或許更為恰當。留守浙江南部一帶的越人在無疆次子的率領下建立東瓯國,南遷福建的越人和當地閩人混合,在無疆長子的率領下建立閩越國。
或許隻是部落。
在之後的充滿肌肉和火藥味的戰國時代, 越人從此逐漸消失于曆史舞台。盡管在秦朝末年, 項籍起兵會稽,并最終由其侄子項羽完成滅秦大業,成為西楚霸王, 但那隻是曾經的盟友楚國後裔與秦國的複仇之戰,與越人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