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8-18 09:18:34

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紀念建院70周年中,《雷雨》是北京人藝官網平台展播的五部經典之作的首部。這令記者想起了當年在首都劇場觀摩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演出的盛況。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資料圖片)

記得那是2004年7月22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迎來了經典話劇《雷雨》劇本發表70周年,北京人藝演出《雷雨》 50周年的日子,為此,北京人藝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2

三位飾演一代《雷雨》的老藝術家鄭榕(周樸園)、胡宗溫(四鳳)、蘇民(周萍)

當天下午,首先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二樓咖啡廳,三代“雷雨人”歡聚一堂,共叙幾十年的藝術創作曆程。熱烈感人的聯歡現場引來了首都衆多新聞媒體的記者。與此同時,在首都劇場二樓的藝術家畫廊,還舉辦了第一代“周樸園”的扮演者,人藝老藝術家鄭榕的“傳統人物畫展”。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3

二代《雷雨》(周樸園)的飾演者及三代導演顧威

在聯歡紀念會上,時任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馬欣首先緻詞。他說:“熱愛經典、傳承經典、繼承和發揚人藝精神已成為北京人藝每一代人的神聖責任。在紀念曹禺大師《雷雨》劇本發表70周年和北京人藝首演《雷雨》50周年的日子裡,寄托着全院同志和廣大觀衆的願望,人藝新一代《雷雨》在顧威老師的帶領下,于今年2月2日建組後,虛心向老演員學習,認真體會和塑造角色,并在對經典的理解和诠釋中加以創新,經過四個月非常緊張的排練,将在今晚正式公演。在兩代藝術家已演出438場的豐碑上,今晚将開始第439場的演出。雖然演出的仍是悲劇,但今天卻是北京人藝和廣大觀衆喜慶的節日。”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4

兩代《雷雨》中的(周萍)蘇民(左)與王斑相會

馬書記的開場白引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之後北京人藝參加三代演出的各位代表鄭榕、朱琳、胡宗溫、蘇民、狄辛、顧威、張福元、孫大川、萬方、夏剛等衆多老藝術家、導演、舞美、及青年演員、特邀佳賓們相繼發言。聯歡會在歡樂溫馨的氣氛中結束。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5

三代《雷雨》周萍的飾演者王斑為觀衆簽名

當天晚上,北京首都劇場隆重舉行了第三代《雷雨》的首場演出。在首都劇場大廳中的有關話劇《雷雨》的小型紀念展覽吸引了衆多觀衆的興趣。人們饒有興緻地觀看幾面展版上的那些參與曆代《雷雨》創作的導演、演職員的照片、劇照、海報等等。并紛紛在展闆前拍照留影。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6

大廳的《雷雨》展覽吸引衆多觀衆眼球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7

《雷雨》作者曹禺(右)與導演夏淳(左)、顧威(中)

随着震耳欲聾的雷雨音響效果聲響起,第三代話劇《雷雨》的首場演出拉開了帷幕。座無虛席的劇場裡,不少看過此劇的觀衆随着熟悉的劇情推進,也在細細地品味、對比幾代演員的藝術創作的差異。最終,演出結束後經久不息的掌聲說明了一切。首場演出獲得了圓滿成功。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8

劇中人周樸園(楊立新飾)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9

繁漪(龔麗君 飾 右)與周沖(徐白曉 飾)

當晚,北京人藝重排的第三代《雷雨》,啟用了由該院中青年演員領銜的全新陣容,導演仍由第二代《雷雨》中的導演之一、周樸園的扮演者顧威擔綱。在《天下第一樓》中擔任主角的楊立新這次依然扮演劇中男主角周樸園,優秀青年演員王斑扮演周萍,實力派演員夏立言和王大年将分别扮演魯侍萍和魯貴,人藝最年輕的一代演員白荟、徐白曉和孫大川将分别扮演四鳳、周沖和魯大海,劇中重要人物繁漪這個角色仍繼續由第二代中有出色表現的龔麗君扮演。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0

魯貴(王大年飾 左)與四鳳(白荟飾)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1

周萍(王斑 飾)與四鳳

演出結束後,記者們紛紛圍在老藝術家鄭榕的身旁,傾聽他對此劇演出的評價。鄭榕認為此劇演出是成功的。特别是青年演員的悟性非常高。一天前他在排練現場對有的青年演員的表演提出的一些意見,還擔心不會改的這麼快,沒想到使他欣慰的是不僅改的好,而且表演的非常投入和到位。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2

侍萍(夏立言 飾)與四鳳(左)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3

魯大海(孫大川飾 中)與侍萍、四鳳

第三代話劇《雷雨》的演出成功,充分體現了北京人藝對待經典話劇創作的一絲不苟的優良傳統。正如重排導演顧威所言:“對于經典,不能夠也不應該随意性地、趨時性地乃媚俗性地‘适應時代’”。

劇照精選(攝影:馮贛勇)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4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5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6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7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8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19

北京人藝雷雨每場演出時長(回顧北京人藝第三代雷雨首演盛況)20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把一個全新的《雷雨》展示在觀衆面前,不僅是要将人藝的優秀傳統傳承下去,同時還要吸引更多的年輕觀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中國經典劇目的魅力所在。(圖文:馮贛勇)

附:《雷雨》70年大事記

1933年,23歲的曹禺在清華大學讀書期間創作了處女作四幕話劇《雷雨》。

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于由巴金任編委的《文學季刊》上。

1935年4月,留日學生戲劇團體--中華話劇同好會在日本東京神田一橋講堂演出《雷雨》三場。

1935年8月,天津市立師範學校孤松劇團在學校大禮堂演出《雷雨》,這是首次在國内演出。之後,上海複旦劇社演出《雷雨》,歐陽予倩導演。

1935年,中國的第一個職業話劇團體“中國旅行劇團”先後在天津、上海、南京演出《雷雨》。

1936年,日本出版《雷雨》日文版。同年,姚辛農把《雷雨》譯成英文,由《天下》月刊出版。

1938年,上海新華影業公司拍攝《雷雨》。

1939年,上海益友劇社演出《雷雨》。

1941年,西北戰地服務團演出《雷雨》,40年代延安青年劇團将《雷雨》搬到了解放區的舞台上。

1944年,金光洲把《雷雨》譯成朝鮮文,并在漢城連演70場。同年譯成越南文,在越南公演。

1947年,台灣觀衆演出公司在台北演出《雷雨》。

1953年11月27日,北京人藝響應全國第二次文代會關于上演“五四”以來優秀劇目的号召,決定排演《雷雨》。

1954年6月30日晚,北京人藝新排的《雷雨》公演。由夏淳擔任導演,主要演員有鄭榕、朱琳、于是之、沈默、呂恩、胡宗溫、李翔、金昭等。

1956年,新加坡藝術劇院公演《雷雨》,導演林晨。

1957年,蘇聯共有9個劇院演出了《雷雨》,共計2000餘場。

1959年11月,新加坡藝聯劇團公演《雷雨》。

1979年5月4日,時隔16年之後,北京人藝的《雷雨》再次公演,以此紀念“五四”運動60周年。主要演員有鄭榕、朱琳、蘇民、謝延甯、胡宗溫、英若誠、李翔、米鐵增等。

1981年,上海電影制片廠再次拍攝《雷雨》,孫道臨導演,演員有孫道臨、顧永菲、秦怡等。

1988年2月,新加坡實踐話劇團演出《雷雨》,夏淳赴新加坡為該團導演了此劇。

1989年10月24日晚,北京人藝複排《雷雨》在首都劇場公演。導演夏淳,主要演員有鄭榕、顧威、朱琳、周鐵貞、韓善續、濮存昕、鄭天玮、龔麗君。

1990年10月24日,北京人藝的《雷雨》作為紀念曹禺從事戲劇活動65周年的劇目,在首都劇場演出。

1992年3月24日,應蒙古駐華使館的邀請,導演夏淳赴蒙古國為該國人民軍藝術團執導《雷雨》。

1996年12月13日,曹禺逝世。

1997年12月12日,為紀念曹禺大師逝世一周年,北京人藝複排的《雷雨》在首都劇場

上演。

2000年9月24日,紀念戲劇大師曹禺誕辰九十周年,北京人藝演出《雷雨》。

2003年8月11日到9月29日北京人藝舉辦青年演員研修班,學習期間請第一代《雷雨》中主要演員朱琳、謝延甯、胡宗溫、鄭榕和蘇民等老藝術家講戲。研修班彙報排演了《雷雨》片段,其中部分演員在《雷雨》中擔任角色,如白荟、孫大川等。

2004年2月2日,北京人藝《雷雨》重新建組,由顧威擔任導演,主要演員有龔麗君、楊立新、夏立言、王大年、王斑、白荟、徐白曉、孫大川等。

2004年7月22日,為紀念曹禺先生《雷雨》發表70周年和北京人藝首演《雷雨》50周年,北京人藝全新重排版的《雷雨》在首都劇場演出。本場演出為北京人藝《雷雨》演出史上的第439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