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3:07:27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

2020年,一篇人體标本制作師的自述火遍了網絡。

人體标本制作師王耀,講述了自己多年來從事這一行業的經曆與感受。

面對疾病、死亡等種種災難,衆人心中五味雜陳。

人體标本制作師每天面臨着什麼?這些标本的最終歸宿,又走向何方?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2

不可言說的“秘密”

四川大學華西校區的嘉德堂,一直是人們不願提及的地方。

如同懸案小說中的兇殺現場,這裡令人感覺有些陰森,大門時常緊閉,至于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卻沒有人知曉。

裡是人體解剖樓,同時也是人體标本制作師王耀工作的地方。

2008年,王耀收到了一份工作邀約:前往華西解剖樓,從事人體解剖工作。

人體解剖學是醫科大學的必選課程,為了讓醫學生們真實地感受人體構造,學校通常會将真正的屍體制作成人體标本。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3

一般來說,屍體運輸、制為标本、後期保養、修護,都由人體标本制作師完成。

人體标本制作師每天需要同屍體打交道,最初面對慘白的臉頰,已經僵硬的四肢,他們内心十分恐懼。

無數人因為生死之禁忌,拒絕成為一名人體标本制作師,哪怕報酬豐厚。

萬般無奈之下,解剖樓的工作人員找到了樓層管理員王耀。

那時王耀家庭生活拮據,又無一技之長,生活幾乎沒有退路。為了維持生活,他選擇成為一名人體标本制作師。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4

多年來在華西工作的經曆,讓王耀對人體構造十分熟悉,也正因如此,經過短暫的培訓,他便能獨立、出色地完成屍體解剖、标本制造等一系列的工作。

不久後,王耀正式上崗,第一次進行正式的标本制作。回憶起那次的解剖過程,王耀依舊心有餘悸。

那是一具從醫院送來的,已經腐敗不堪的屍體。人體标本制作師王耀需要排除掉屍體上一切影響觀感的附屬物,通過解剖、清洗,确保他幹淨如新。

人體組織十分複雜,稍有不慎,便極有可能功虧一篑。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5

王耀耐心地觀察着每一處器官的結構,手上的動作緩慢而細緻,一整套解剖做下來,早已經眼睛酸痛,汗流浃背。

饒是此前已經訓練過無數次解剖,在真正實戰的那一刻,王耀還是忍不住惡心起來。更令王耀絕望的是,他仍然需要同肌肉組織共處一室,度過相當長一段時間。

肌肉組織聚集到足夠多的時候,殡儀館才會派人,将他們一并運往相關地點火化。骨頭分離完畢,下一步便是清洗。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6

王耀将其放到一個巨大的鍋裡,在下面架起火,煮三到五天的時間。在此過程中,他需要時時刻刻盯住鍋裡,防止骨頭出現太硬或者軟爛的情況。

煮好後,再用丙酮浸泡。如此,一具光滑的、幹淨的,可用于展出、研究的人體标本,便正式完成了。這樣繁重、恐懼的工作,是王耀每天的必修課。

提及自己多年來的工作經曆,王耀心生無限感慨。

他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制作完一具人體标本,總覺得自己身上帶有血腥、消毒水的味道,以至于一天洗了整整五遍澡,卻依舊無法消除自己的心理陰影。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7

生理上的不适感尚可克服,心理上的恐懼感,卻成為王耀相當長時間内需要攻克的難題。

某次,醫院将已經離世的老人的屍體運送到解剖樓,王耀需要按照規定的流程,将這具屍體制作成标本。

王耀原本想将老人的身體擡到冷凍櫃中,在接觸到屍體的那一刻,老人突然發出了輕微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聲音。

王耀大吃一驚,全身的神經細胞幾乎麻木,他不停地腦補着在電視劇中出現的各種鬼怪場景,雙手也止不住顫抖起來。

不久後,王耀冷靜下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将手伸到裹屍布的拉鍊上。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8

裹屍布被打開,胸口處的一個老式收音機。收音機依舊在運轉,反複播放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聲音。

原來,屍體家屬顧念往生超度的說法,将錄有大悲咒的收音機放到老人的旁邊,王耀在搬動屍體的過程中不小心觸發了機關。

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王耀頓時全身洩了力氣,癱坐在原地,頗有劫後餘生之感。即便有了豐富的經驗,每次在制作人體标本時,王耀依舊“草木皆兵”。

解剖室狹小,各種儀器、藥品密集地擺放着,王耀稍微轉身,便有可能觸碰到其他工具。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9

某次王耀在解剖一具屍體時,他需要轉身去取儀器,卻突然感覺到有人在背後拍打自己。

王耀頓時感覺後背一涼,他不敢回頭,用盡全身的力氣,向着解剖室的出口拔足狂奔。

逃到安全地帶後,王耀悄悄地拉開了門的一條縫隙向裡面觀察,卻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此時他才意識到,原來是自己太過敏感多疑,剛剛的拍背觸感,應該來自于自己身體與儀器的觸碰。

從事人體标本制作師這一職業以來,王耀每天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隻要接到紅十字會以及醫院的電話,有人同意捐獻遺體,王耀便需要緊急解剖。

每年在王耀手中變成人體标本的屍體高達50具,他就這樣每天的勞累、驚恐中,度過了整整10多年的時間。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0

人體标本的反思

10多年來,在王耀等一衆人體标本制作師的努力下,中國的人體标本制作已經趨向于成熟。

我國不僅向世界出口大量的服裝、玩具,也有人體标本生産基地:大連哈根斯生物塑化公司。

哈根斯公司的人體标本制作師,每天都在150平方米的屍體加工車間内,進行忙碌的屍體解剖、制作工作。

從國外進口的屍體被放在解剖台上,均一字排開,從孩童到老人,被要求制作成不同的标本。

人體标本制作師制作人體标本的原理,是用塑料聚合物替代人的體液與脂肪,将他們制作成可看、可撫摸、可觸碰的“藝術品”。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1

他們先将屍體放入溶劑,進行脫水,随後進行脫脂。脫脂結束後,制作師将屍體放入聚合物溶劑,進行最後的塑化。

一具塑化完好的人體标本,至少可以保存幾百年。人體标本制作師工作時,有着衆多限制。

工廠的工作台上,一具經過甲醛固化的男性屍體正安靜地躺着,一男一女兩名人體标本制作師正分列在兩側,進行血管與神經的處理工作。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2

圍觀的記者原本想要拿出相機拍照,女人體标本制作師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特地提醒道:“不要拍他的面部。”

原來,大部分的遺體身份都需要嚴格保密,如果屍體的面部信息被暴露,人體标本制作師将會受到嚴厲的處罰。

說罷,人體标本制作師将患者的頭部偏向一邊,阻止圍觀者繼續拍照。小插曲過後,他們再次投入到工作之中,依舊手法十分娴熟,神情專注。

人體标本制作師技術不斷提高的同時,作品也得到越來越多的展出機會。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3

1996年,日本、韓國等國家就開展了人體世界全球巡回展,此後足迹遍布歐洲各國,向大衆展示人體标本實物。

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千萬人參加巡回展覽,展覽的門票,也是供不應求。不可否認的是,人體标本的制作,對人類有着極大的意義。

這些幾乎百分百還原人體構造的标本,為醫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人體标本大多采取站立、坐卧的姿勢,看起來十分逼真。透過人體标本,人們甚至可以看到人運動時的肌肉張力。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4

與此同時,肉眼見不到的内髒器官等,也都一一展示在大衆面前,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真實沖擊。

在一個癌症患者的人體标本上,人們可以看到抽煙引發癌症的全過程。

親眼目睹身體的各個部分慢慢被癌細胞侵襲,參觀者可以真實地感受到患者瀕臨死亡的絕望,不禁毛骨悚然。

人體标本參觀結束後,不少人紛紛表示:自己一定會少抽煙,甚至不抽煙。

全球人體标本展覽火爆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更深層次的思考。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5

邱仁宗

正如生命倫理學專家邱仁宗先生所說:“即便是屍體,因為有過生命,因此有尊嚴,應該被尊重。”

作為重大疾病的樣本參考,人體标本可以幫助人類對抗疾病。然而如果将人體标本用作商業性的展覽,卻是對一種生命的不尊重,有違倫理綱常。

對于死亡,中國向來表示絕對的尊重,用于謀利的人體标本展覽,永遠不會出現于中國的主流價值觀之中。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6

人體标本制作背後的“價值觀”

除人體标本對醫學領域的指導意義外,在公益性的人體标本展覽中,普通群衆也在參觀人體标本時産生了不一樣的感悟。

其一,人體标本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死觀。在見到人體标本之前,大多數人對疾病、死亡的态度都是恐懼、消極的。

然而這些栩栩如生的人體标本,卻帶給了參觀者另一種啟示: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屍體并不恐懼,死亡也并不可怕。

其二,人體标本讓更多人陷入思考,如何在死亡之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人體标本在英國、德國以及日本展出後,不少群衆深受觸動,自願簽署了遺體捐獻書。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7

正如他們所說:“人有死的權利,在我死之後,我還能夠供别人參觀,那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同西方國家不同,中國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直講究入土為安。然而自從人體标本在中國普及後,心态轉變的人也不在少數。

目前,中國大連、成都等地,都有關于人體标本主題的展覽,展覽人體标本數高達數十件,器官展覽達到上百件。

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受益匪淺。他們可以用手觸摸标本,感受他的軟度、彈性。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8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老人通過紅十字會以及醫院找到人體标本制作師,同他們詢問遺體捐贈的相關情況。

人體标本制作師可以同他們談論死亡,甚至談論到他們離世之後的屍體解剖過程,雙方都毫不避諱。

某次,人體标本制作師王耀接待了一名農村的老人。在找到王耀之前,老人并不清楚人體标本真正為何物。

鄉鎮醫院的醫生告訴他,遺體捐獻可以為國家做貢獻,老人便馬不停蹄地收拾行李,坐着長途汽車來到華西。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19

見到王耀的第一眼,老人便急切地問道:“我死了之後,能不能把遺體捐給國家做點貢獻,給你講一下就可以是吧?”

王耀見狀,趕忙請老人坐下,将人體标本制作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遺體捐贈,需要老人本人和直系家屬簽字。說着,王耀便将遺體捐獻表拿給了老人。

老人鄭重地接過,左看右看,開心地說道:“好,有這個表,我死了我兒子就不得把我搞忘咯。”

王耀不禁奇怪,為什麼這名老人,如此執着于器官捐獻,又如此想讓兒子保留關于自己的記憶?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20

原來,為了謀生,老人的兒子終日奔波于大城市,幾乎沒有時間回家。獨居老人雖思念兒子,卻也無法将自己的感情宣之于口。

待她離世後,隻能以成為人體标本的深刻方式,在世界上留下自己走過的痕迹。

一位簽署遺體捐獻證明的網友苦中作樂,玩味地說道:“以後可能一群醫學生,在我面前鞠躬,說道,老師您辛苦了,老師謝謝您,我這一輩子,也算沒有白活了。”

人們并不知道,他們口中的玩笑,是人體标本制作師工作中的“日常”。人體标本制作師這一職業所承擔的,不僅僅隻是法律上的責任,還代表着道德上的高要求。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21

每一個願意為醫學研究捐贈身體的人都是偉大的,也正因如此,在每次解剖人體之前,标本制作師們都會習慣性地鞠躬,耐心地将死者的頭發剃掉,随後開始操作。

他們是并不起眼的幕後人,卻有着最高的職業素養。

看到自己制作的标本被送進博物館、醫院,甚至被送進學生的課堂,人體标本制作師總會感到無比自豪。

的确,人體标本看上去無比美麗,然而制作過程卻十分複雜,甚至無法避免血腥。但是對标本來說,是制作師賦予了他們第二次靈魂。

有人曾經說:“用手工作者為勞工,手腦并用者為藝匠;手腦心合用者為藝術家。”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22

顯而易見,人體标本制作師是合格的藝術家。或許在很多人眼中,人體标本制作師是一份“晦氣”的工作,他們每天同死人打交道,為人所忌諱。

然而在更多人的眼中,人體标本制作師,更多的是一種傳承。

他們極力留下人們生活的痕迹,也見證着中國醫學技術進步、人們關于生死思維方式轉變的全過程。

他們同其他的職業一樣,平等、意義重大,從無高低貴賤之分。

捐獻遺體做标本的夫妻(人體标本制作師)23

後來,人體标本制作師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他們憑借一己之力,犧牲小我,為醫學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這種奉獻精神,也深深感動了很多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追随人體标本制作師的腳步,主動捐獻自己的遺體、器官。

換一種方式,繼續生活,又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換一種方式,幫助别人繼續活着,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人體标本制作師與遺體捐獻者直面死亡,于平凡處成就偉大,值得人敬佩。

參考資料

[1]《文明》,2011年第11期,《“死亡博士”的人體世界》

[2]《中國醫學倫理學》,2005年第02期,《中國“人屍體标本展覽”的倫理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