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舟唱晚音樂:群星 - 中國HiFi絲竹
一點一畫的書法,支起中國氣質;一撇一捺的書法,蘊含中國内涵。作為一門綜合的藝術,書法是集漢字,詩詞,美學,構圖,章法,修養,情感,意志乃至胸懷于一體。可以體現音樂的節奏感,以及美術的畫面感。
書法是一種視覺藝術,它的美源自漢字線條獨特的「結構方式」與「書寫方式」。
「結構方式」是書法的「空間特點」。相較于字母文字,方塊字的特有結構,可以把線條按比例組合。即使不懂字的内容,依然可以被線條的空間結構和美感所打動。這就是書法的空間特征。
蔡襄《謝郎帖》
「書寫方式」是書法的「時間特點」。漢字的書寫具有筆順的規定,即時間節奏的規定。隻有如此,各種不同方向、形狀、質感的線條組合時,才不會雜亂無序。
而且書法要求連貫書寫,如同音樂演奏。這樣才能一氣呵成地表達情感和思想。
蘇轼《歸安丘園帖》
中國美學的基礎,從書法開始。所以應該如何欣賞中國書法之美?書法的美,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材料美」「線條美」和「意境美」。三者融合統一,彼此相互升華。
書法
是中國美學的精髓
更是世界藝術的光輝
▼
材料美
是書法美的物質
書法的材料即「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對書法起到關鍵的輔助作用。
趙孟頫《洛神賦》局部
毛筆用獸毛制成,書寫得法能産生剛健、遒婉、秀逸、凝重、流麗的表現力;
孫過庭《千字文卷》局部
墨汁色澤鮮亮而沉着,幹濕濃淡的豐富變化,會産生出生動的墨韻。
宣紙的滲化可靈敏地表現出,線條的濃淡枯濕、輕重粗細。
毛筆、墨汁和宣紙,三者結合,使線條的表現更加傳神。
張旭《古詩四帖》
另外,材料美也包括書法的裝裱。它構成了書法審美豐富的層次和獨特的視角,也可以從中獲得審美愉悅。
趙孟頫 《書劄》
線條美
是書法美的形式
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氣韻生動」。要達到此需要「骨法用筆」,即寫出有「結構美」「力量感」和「節奏感」的線條。
王珣《伯遠帖》
首先是「結構美」
古代書論裡談書法結構的文章很多,如唐代歐陽珣的《結字三十六法》,明代李淳的《大字結構八十四法》等等。
按楷書字型的類别特征,規定了書寫平正的合理原則。但具體創作中,有法而又無法,會呈現出風格各異,千姿百态的結構美。
蔡襄《纡問帖》
其次是「力量感」
書法的美,在動不在靜。寫字是力的傳導過程,發力經過肘腕再到手指、筆毫,每個環節,都可能因技巧不足而造成力的散失,要用巧勁而非蠻力。
米芾《蜀素帖》局部
「力量感」的關鍵在運筆過程,也就是力在各個環節中的處理,在線條中就表現為「逆、蓄、留」三個主要特征,舉例而言:
趙孟頫《秋深帖》
「逆」:歐陽修曾和蔡襄開玩笑,說他的字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撐船,用盡力氣依然還在原地。蔡襄深表認同。這種感覺其實就是「逆」,會顯著增強書法的力度和厚度。
蔡襄《安道帖》
「蓄」:米芾曾言,筆在運行中有意的停頓,能造成意猶未盡的感覺,停頓之後又有意往回收,這樣筆勢的方向和速度就含糊了,會有一種内在隐藏的「蓄」的感覺。
米芾《甘露帖》
「留」:清代梁同書在談書法心得時曾言:寫字時要「處處留得筆住,不使直走」,意思是寫書寫過程中要有頓挫,不可一筆飄過。這種感覺就是「留」。
做到了「逆、蓄、留」,書法的線條就有了内在的力量。
王獻之《中秋帖》
最後是「節奏感」
書法表現出的各種對比效果,黑白、粗細、幹濕、方圓等,跟運筆關系緊密。
每筆切不可一畫而過,而要在線條的起止兩部分形成互抱的态勢,這就是「節奏感」,體現出來就是粗細的對比。
蔡襄《腳氣帖》
另外,書法還講究「一波三折」,即線條要有起伏,線條之間應該有間隔,體現出連貫的節奏。這些共同構成了書法的節奏感。
蘇轼《渡海貼》局部
所以,「線條美」是書法形式的美,源自書寫者的控制。五指握筆,不均等用力,通過微妙的調節,營造出線條抑揚頓挫的美感。
線條的立體感、力量感和節奏感,囊括了書法線條審美意識的全部内容。
蔡襄《離都帖》
意境美
是書法美的精神
詩詞有詩詞的意境,繪畫有繪畫的意境,書法的意境分别對應着「神采」「韻趣」和「詩情」。
顔真卿《自書告身帖》局部
「神采」即創作之時流露的個性和表達的精神。比如唐代顔真卿的名篇《祭侄文稿》。
顔真卿生逢安史之亂,唐朝江山岌岌可危,顔真卿家族都投入到平定叛亂的鬥争之中。哥哥和侄子都為國捐軀,《祭侄文稿》就是他悼念侄子的祭文。
顔真卿《祭侄文稿》
即便抛開文章的内容,單看作品的線條布局,就能感覺到其中蘊含的情感起伏,難以抑制的悲憤之情仿佛撲面而來。
顔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相反,對比王羲之在閑适放松的狀态下寫成的《蘭亭序》,線條用筆流暢自如,流露出的是一種輕松悠閑的情緒。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如果說「神采」是書法家的個性,那麼「韻趣」就是作品的個性。比如草書裡很多筆畫都連在一起,整體感覺很飛揚而潇灑,這種特點就是韻趣。
董其昌 《節臨道德經》
衛夫人教導王羲之,曾這樣描述書法用筆:要如「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如「勁松倒石」「長空初月」。即寫字時應心存意象,筆墨才能氣韻生動。
歐陽詢 《仲尼夢奠帖》
「詩情」則是從欣賞者的角度而言。書法可以表現人的情感和脾性,欣賞書法之時,抽象的線條也可以引發聯想,勾起情緒。
欣賞書法的姿勢有很多,并無一定之規。可以「先質後文」,忽略書法的外在形式,看重内在精神;也可以「取神棄形」,注重發掘其中的精神狀态和思想境界,給人激勵,也可以予人愉悅。
趙佶 《草書千字文》局部
可以從線條出發,通過書法的運動感和節奏感,在筆畫中探索情緒的起伏變化,調動自己的人生經驗,感受作者「無意于佳而佳」的情感流露,達到情感的共鳴和升華。
比如,風和日麗的初春,王羲之和文人墨客,在蘭亭旁的崇山峻嶺,茂林修竹間飲酒高歌,當日即興作品收錄成《蘭亭集》。後世評價《蘭亭序》「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就是形容這種潇灑自如之美。
王羲之《蘭亭序》局部
梁啟超認為:「中國書法的美是線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現個性的美。美術一種要素是發揮個性,而發揮個性,最真确的莫如寫字。如果說能夠表現個性就是最高的美術,那麼各種美術,以寫字為最高。
通過書法
能感悟人生智慧和開闊胸懷
這種「感知教育」也是書法
重要的美學意義之一
趙孟頫《前赤壁賦》局部
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書法不僅是一種寫字技藝,更凝聚着民族智慧,包含着人生感悟與哲學态度,筆畫之間,魅力無窮。我們應該珍惜,和傳承書寫文化彌足珍貴的遺産。
文源|網絡
轉自:新港文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