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時無異常,卻“一睡不醒”,或者醒來後出現系列異常症狀?極可能是“中風”了!這種可怕的事情,正悄然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據統計,每4個卒中(俗稱“中風”)患者中,就約有1個是晨起卒中。
“一睡不醒”
今年62歲的陳阿姨(化姓)家住白雲區。退休後,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家帶孫子,不算辛苦和忙碌,平日裡身體也算健康。
6月30日晚上,陳阿姨像以往一樣,在10點左右入睡。次日早上6點鬧鐘響的時候,向來沒有賴床習慣的她卻任由鬧鐘響着,也不起床。老伴林阿叔被鬧鐘吵得受不了了,拍了陳阿姨幾下,但她愣是不回應。叫了幾次後,林阿叔下意識感覺到不對勁,趕緊叫來兒子。
林先生是一名神經外科醫生,他簡單為母親做了檢查後,懷疑是腦血管疾病,于是緊急聯系了救護車送往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争分奪秒!把握卒中的時間窗
接診的是我院神經内一科史濤濤醫生,為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後,排除了腦出血。患者的頭顱MR檢查顯示左側基底節、丘腦缺血竈。查體發現患者右側肢體有偏癱迹象。根據影像學檢查及臨床症狀,史濤濤認為患者是急性腦梗死。
對于此類情況,“時間就是大腦”,在急性期内,算準發病時間,是選擇治療方案的關鍵。當時已是上午9點,如果從患者的入睡時間算起,已經超過了急性治療的黃金時間!就在此時,林阿叔的一句話提醒了史濤濤:患者在淩晨4點左右曾起床給孫子沖奶粉。如此一來,患者的卒中核算時間窗為5小時,而急性腦梗溶栓黃金時間是6小時内。史濤濤趕緊将情況彙報上級醫生,通過專家組讨論後,決定給予溶栓藥物治療。
經過治療,第二天,陳阿姨的右側手腳逐漸恢複力量,到第三天已經可以嘗試着下地走路。
治療後第一天
治療後第二天
每4個卒中患者中,約有1個是晨起卒中
上級醫生匡祖穎主任行政助理表示,每4個卒中患者中,約有1個是晨起卒中。本例患者就屬于晨起卒中。“這已經是我科近期發現的第二起晨起卒中病症。”此類卒中患者通常在睡覺前無異常,醒來後出現神經系統缺失症狀。由于此類卒中患者大多無法提供具體的發病時間,常常會被排除在溶栓治療之外。這使得原本适合溶栓治療的患者得不到溶栓治療,導緻預後較差。
神經内科專家組王展航副院長提醒,高血壓是引發中風的重要因素。本例患者過往有高血壓病史,卻因血壓不算特别高、也沒有明顯不适,并未接受規範治療。另外,如果發現家裡的老人在晨起時,肢體無法活動或乏力等,應及時送醫,并準确告訴醫生患者最後一次正常活動的時間,以便醫生推算患者的發病時間,保證“時間就是大腦”的關鍵治療時期,改善病人的預後,減少後遺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