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是人類目前最需要擔心的一件事情。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逐年增加,地球的平均溫度越來越高,幾乎每一年都能突破曆史紀錄,達到新高。海平面不斷上升,許多生物因此面臨滅絕的風險甚至已經滅絕。
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對二氧化碳“咬牙切齒”,恨不得讓它少點、再少點。
可是,二氧化碳也很“冤”:溫室氣體又不止我一個,憑什麼隻讓我自己背鍋啊?!
說到這,你可能會納悶:溫室氣體難道不是二氧化碳嗎?還有其他溫室氣體嗎?
首先,咱們來明确一下:什麼是溫室效應,什麼是溫室氣體。
溫室效應,又稱“花房效應”,學名叫做大氣保溫效應。太陽光射到地球上時,一部分會被大氣層反射到太空,一部分會穿過大氣層來到地表。來到地表的光,被地球吸收,地球升溫後也會放出輻射。一般來說,射進大氣層的都是短波輻射,射出大氣層的都是長波輻射。有來有往,地球的溫度就能保持相對的平衡。
可是,偏偏有些氣體比較讨厭,它們允許短波進入,卻又不允許長波離開,而是把長波給吸收了。我們知道,波是有能量的,這些能量被吸收後就轉變為熱能,于是提高了環境的溫度,這就叫做溫室效應。而任何能夠吸收長波從而導緻溫室效應的,就是溫室氣體。
就像一個公司一樣,如果這個公司什麼錢都要,正經業務的收入揣進兜,連不法收入也全都要,早晚要完蛋。地球也是一樣,如此積蓄能量,自然是沒什麼好處的。溫度越來越高、冰川溶解、氣候越來越惡劣、物種開始滅絕……
當然,完全沒有溫室氣體也不行。畢竟,地球還是需要保持一定的溫度,讓表面的物種生存的。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地球的溫室氣體含量相對還是比較合理的。
所以,我們必須把握所有的溫室氣體、它們的來源、它們的排放量等信息,才能控制好地球的溫度。
那麼,到底哪些氣體是溫室氣體呢?除了二氧化碳之外,還有一氧化二氮、氟利昂、臭氧等,另外還有兩種可能會讓你深感意外,那就是水蒸氣和甲烷。而其中,甲烷是僅次于二氧化碳的最可怕溫室氣體。
如果是等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對比的話,前者所能産生的溫室效應遠遠不如後者。根據不同的條件,計算結果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由于吸熱能力更強,所以甲烷導緻溫室效應的能力比等量二氧化碳強至少20倍!
那麼,我們為何還要讓二氧化碳背鍋呢?
這是因為,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含量,遠遠超過了甲烷——人家是“以量取勝”。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有0.0385%的二氧化碳。雖然這個比例看起來極少,但導緻的溫室效應已經讓我們非常頭疼了。
而甲烷在空氣中的含量,大約是1850 ppb——ppb是十億分之比濃度,也就是甲烷占空氣的1850/10億。而二氧化碳的比例0.0385%就是385 ppm,也就是38.5萬ppb,相當于甲烷含量的200多倍。因此,對于人類來說,目前二氧化碳還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
可是,如果你因此就認為甲烷不足為慮,那就大錯特錯了。
據考古學家研究分析,甲烷至少有兩次都影響了地球的溫度,分别在1.5萬年前和1.1萬年前的兩次升溫期。而考古結果也顯示,這兩段曆史時期沙土中油層的含量比平時增加了3倍多,這意味着有超過平時3倍的石油從岩石縫隙滲透出來,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甲烷。
近些年來,不止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升高,甲烷也是“不甘落後”。《自然·地球科學》雜志在2018年刊登過一篇文章,其中有一組統計數字:直到21世紀前幾年的時候,地球的甲烷含量還基本維持穩定,溫室效應也并沒有那麼誇張。從2007年開始,開工其中的甲烷含量開始提升,溫室效應也開始發威。還有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開始,甲烷的增速也在提升。
那麼,空氣中的甲烷排放,來自于哪裡呢?
其中一部分,來自于人類活動、化石燃料的運行。但還有一條,說起來你可能不信:來自于牛和羊。
據估計,全世界有大約20%的甲烷排放,都來自于反刍動物。反刍動物,指的是哺乳綱偶蹄目反刍亞目的動物,最大的特點就是吃的時候先把食物吞進肚子裡,通過瘤胃的浸泡和軟化後逆嘔回口腔再進行咀嚼,這個過程叫做反刍。比如鹿、羊、牛(鹿和羊都是牛科動物)、羚羊,都是反刍動物。
就是在瘤胃裡,有很多化學反應會産生甲烷。我們知道,胃裡的氣體,是被吃掉的食物裡不屈的靈魂,它們總是要想辦法出去的。于是,要麼從前面的口,要麼從後面的口,這些甲烷就以獨特的味道和聲音回到這個世界,進入到空氣中。以牛為例,每小時可以排放30升的氣體。而全世界的牛,數以十億計……
甲烷的危害不止在于引起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大氣具有自行清除污染物的能力,而甲烷排放量的提升,也占用了其他有害氣體的名額,增加了地球大氣的負擔。
而随着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牛羊肉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因此世界上飼養的牛和羊也越來越多,而甲烷排放也随之提升。因此,如何減少反刍動物甲烷排放,以及尋求減少甲烷排放的方法已成為人們備受關注的焦點。
首先,從吃上入手。近些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合适的飼料,既能保證牛羊的正常發育,還能減少相關化學反應在反刍動物胃裡發生的總量。
其次,從放上入手。如果能夠有一套好的機制,把反刍動物排放的氣體收集起來,可謂是一舉兩得。畢竟甲烷就是天然氣,是我們需要的資源。如果能夠将這些甲烷收集提純,也能給我們提供大量的收益。
第三,還是從吃入手,不過不是牛羊怎麼吃,而是人類怎麼吃。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類應該适當減少牛羊肉的購買,這樣就可以控制全球牛羊的總數。比如澳大利亞甚至有人曾經提出靠吃袋鼠肉代替牛羊肉。其次,好好吃牛羊肉,也是必須的。在西方世界,很多人都單純地隻吃肌肉,而不吃動物内髒。這種低效率的吃法,也導緻牛羊肉需求的增加。如果他們能把吃肌肉的飯量用在吃動物内髒上,也可以減少全球的牛羊總數。
說到這,我覺得西方應該好好考慮引進東方的烹饪手段了——牛肚不好吃嗎?鴨腸不美味嗎?羊湯不好喝嗎?你們錯過的不僅僅是地球的美好環境,也是讓人流口水的美食。
如果你們不愛吃,也可以送給我們。畢竟既有美味可以吃,還能拯救地球,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