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 劉江江
編劇: 劉江江
主演: 朱一龍 / 楊恩又 / 王戈 / 劉陸 / 羅京民 / 吳倩 / 鄭衛莉 / 陳創 / 李春嫒 / 鐘宇升 / 劉亞津 / 小愛 / 韓延
類型: 劇情 / 家庭
劇情簡介
殡葬師莫三妹(朱一龍 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後的一次出殡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 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莫三妹對職業和生活的态度。
《人生大事》獲獎情況
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2022)
最佳故事片(提名)
最佳男主角 朱一龍
最佳女主角(提名) 楊恩又
最佳導演處女作 劉江江
最佳攝影(提名) 趙昱清
最佳剪輯(提名) 朱琳 / 高瓊嘉麗 / 魏永
最佳錄音(提名) 劉曉莎 / 王鋼
第16屆亞洲電影大獎 (2023)
最佳新演員(提名) 楊恩又
最佳編劇(提名) 宇敏 / 劉江江
最佳剪接(提名) 朱琳 / 高瓊嘉麗 / 魏永
人生大事,唯生死爾。
殡葬行業是亞洲電影裡很少有人會觸碰的類型,在作者有限的生命裡僅看過日本的《入殓師》和包貝爾的《臨終囧事》。從制作和影片故事格局上來說,《人生大事》與《入殓師》都帶着中國和日本各自國家的死亡哲學觀,兩者之間隻差了一首由久石讓創作的經典大提琴獨奏曲。而《人生大事》和《臨終囧事》則是在故事的接地氣裡讓人忍不住有些唏噓,尤其是《臨終囧事》中景崗山扮演的大富豪給自己辦喪事看身邊人反應的片段與《人生大事》中一位老爺子甯可在生前用拆遷補償款給自己辦喪事也不願分給不孝子女的片段,看上去是黑色幽默,實際上卻在荒誕裡透着生活的無奈與悲涼。
首先,我們要祝賀朱一龍憑借《人生大事》裡的“莫三妹”一舉摘得金雞獎影帝桂冠,這是中國電影最高獎項對演員演技的認可。朱一龍在這部電影裡的表演可圈可點,他作為武漢籍演員,不僅全程用武漢方言表演,更從外形、言行舉止等方面把自己調整成一個街頭巷尾的小人物,一個從小到大生活在“神話”二哥陰影裡,渾渾噩噩的小混子。不論是寸頭、花襯衫、深色的皮膚,還是他前期“生死看淡、不服就幹”的刺頭做事風格,後期逐漸理解“撈屍人”這一行當,認真做事給每一位逝者一份應有的體面。
朱一龍呈現的是一位小人物自我成長、自我教育的成長史,在《人生大事》裡我們忘記了朱一龍的“英俊帥氣”,隻看到了“莫三妹”的煙火市井氣。深刻地理解角色,演什麼就是什麼,這才是作為一個演員最根本的要求,是大學表演系四年教學訓練的結果,而不是“千人一面”,永遠被觀衆看到的隻是一個“偶像”标簽。
與《入殓師》裡木本雅弘飾演的失業大提琴手小林大悟相比,《入殓師》充滿了日本神道教文化下的物哀美學表達,黑色的西裝,充滿儀式感的斂容換衣,是對生命流逝的哀歎和敬重。《人生大事》則是喜慶的,不論是莫三妹出場時用點燃的黃紙點煙,還是日常生活中與老莫、小文鍋瓢碰竈沿的雞飛狗跳,都是我們日常能見的生活瑣事,是我們常見的各種不如意,我們能輕易地與莫三妹共情。
有影迷吐槽為什麼片子裡小文的奶奶去世了,周邊的人都像是失語一般不能好好和小孩說話,而是用各種隐喻,甚至欺騙來掩蓋老人去世,甚至指責莫三妹和武小文說話的方式。這就有些站着說話不腰疼了,電影是反映社會現實的鏡子,當我們在現實中都經常對自己的小孩“刀子嘴”,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認同“虎媽”式教育方式的時候,我們怎麼能代替”父不詳“的武小文,要求一直視她為”累贅“的親戚和毫無血緣關系的人能好好對她說話,他們有這個義務嗎?所以請不要随意搞道德綁架,把别人的善意當成做人的本分,過分要求。
中國從傳統文化角度來說,對于死亡這件事,從來都是諱莫如深的。從孔子曰:“子不語怪力亂神”開始,從帝王歸天後封土建陵視死如生開始,我們就不喜歡說死後的事情。因此當片尾,莫三妹把老爹的骨灰放上天空變成煙花的時候,我不禁想起莊子在妻子去世後,鼓盆而歌的場景,這種行為在孔子眼中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但卻是莊周對生死的樂觀态度,也是道家“生不喜死不懼 ”的豁達生死觀。還帶了一點佛家“萬千化身合而為一”的境界,作為導演的處女作,劇本能處理到這個境界,演員也選的很合适,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