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傳世畫作以山水畫為多,且大部分是以表現隐居生活為其作品的主調。
《青卞隐居圖》
《秋山草堂圖》
據畫史記載,王蒙的竹石畫也有很高的水準,從這幅《竹石圖》中可以略見其一斑。此圖在長條的畫幅中,上部左出翠竹枝,下部繪有湖石一塊,中間小楷書題自作七言詩四首,使畫面形成鮮明的三段式構圖。詩後識雲:至正甲辰九月五日,餘适遊靈岩歸,德機持此紙命畫竹,遂寫近作四絕于上,黃鶴山人王蒙書。”按至正甲辰為1364年。從題識還可以了解到是年王蒙曾遊靈岩,德機持紙求畫,遂有此作。
據考“德機”為王蒙同時代金壇(今屬江蘇)人張緯,字德機,居鄉教授。與兄經俱有名于時。題詩中王蒙以西施為題,抒發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詩中末句雲:“高台不稱西施意,卻向煙波弄釣舟。”充分表現王蒙晚年對時世不滿和不願出仕的清高行為與思想。
《竹石圖》(77.2×27厘米) 蘇州博物館藏
此圖是畫家借畫竹來表達自我内心情感的典型作品。詩意與畫境相互配合,使人産生無限的遐想。詩文書寫工整,筆力清勁酒脫,不脫外家遒媚風韻,結字勻稱,與倪雲林小楷書有着某些相似之處。書法與詩、畫構成了和諧的統一體,表現出元代竹石畫所特有的趣味。圖中竹葉用筆勁健而骨力内含,攢三聚五,向背偃仰皆中矩度。用墨極淡,頗具蕭疏清逸之情狀。竹枝用纖細但不失挺勁的筆法畫出,竹葉則用筆較為肥潤,與其舅趙雍的竹畫有很多相似之處。趙氏一門皆擅畫竹,王蒙的竹石畫受外家影響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元代竹畫以水墨寫意者居多,且擅畫竹者比比皆是,而王蒙此圖以簡淡清幽取勝,而非刻意于形似,貴得天趣,亦是元代竹畫中較具特色的作品。誠如明人方孝孺所稱其墨竹有“煙雨溟漠蛟龍蟠”之意趣。
《竹石圖》(局部)
《竹石圖》(局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