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是非常常見的肛腸疾病之一,可以說是不少人的難言之隐。
痔瘡并無男女的偏向,也無老幼之分,簡單講,任何年齡階段的男女皆可得病,其中,20~40歲的人群較為多發,并且随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加重,故有“十人九痔”的說法。
那痔瘡從何而來呢?
其實吧,引發痔瘡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久坐、久站、勞累等使人體長時間地處于一種固定體位是引發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時間的保持一個姿勢,很容易影響體内的血液循環,氣血運行不暢,氣滞血瘀,久郁生熱,是痔瘡病發的原因之一。
此外,運動不足同樣是引發痔瘡的原因之一。運動相對或絕對的不足,就容易導緻腸蠕動的緩慢,繼而糞便下行同樣容易遲緩,或因此而習慣性便秘,而糞便中大都帶着體内的熱與毒,長時間的聚積在體内,熱毒排不出去,同樣也可導緻痔瘡發病率增高。
所以啊,跑長途的卡車司機、超市裡的售貨員、學校裡的老師都是痔瘡高發人群。
還有啊,婦女在妊娠期,由于盆腔靜脈受壓迫,妨礙血液循環也常會發生痔瘡。
然而,痔瘡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的認知中,痔瘡大都隸屬于“腸風”的範疇之中。
所謂“腸風”,說的是邪風入腸,久積熱毒,濕熱下注所緻的便血。
《太平聖惠方》:“大腸中久積風冷,中焦有虛熱,風冷熱毒,搏于大腸,大腸既虛,時時下血,故名腸風也。”
《證治彙補》:“或外風從腸胃經絡而入害,或内風因肝木過旺而下乘,故曰腸風。”
《雜病源流犀燭》:“腸風者,腸胃間濕熱郁積,甚至脹滿而下血也。”
今天,向大家介紹一個功善清腸疏風,涼血止血的中成藥——槐角丸。
槐角丸:槐角、黃芩、地榆炭、防風、當歸、枳殼。
清腸瀉火:槐角、黃芩、地榆炭、防風槐角味苦而微寒,主入肝、大腸經,
尤善清洩肝經、大腸之火而清熱涼血,兼有潤腸之功效,多用于治療痔瘡腫痛出血諸證。
《滇南本草》:"治五痔腸風下血,赤白熱瀉痢疾。"
《會約醫鏡》:"清心、肺、脾、肝、大腸之火。治心腹熱痛。"
槐角
黃芩味苦性寒,上入肺經,中入胃、膽經,下入大腸經,中醫認為,苦能燥濕,寒可清熱,是故,黃芩功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然,黃芩清熱燥濕之中,尤善清洩上焦濕熱,與我們剛剛講的槐角一上一下,而清洩一身之火熱。
此外,黃芩兼入血分,能直折火勢而涼血止血,為治療熱盛迫血妄行所緻的便血之常用藥。
《滇南本草》:"上行瀉肺火,下行瀉膀胱火,除六經實火實熱。"
《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氣,定喘嗽,止失血,退往來寒熱;實者涼下焦之熱,能除赤痢,熱蓄膀胱,五淋澀痛,大腸閉結,便血、漏血。"
黃芩
地榆炭,即地榆炒炭之後所得,
地榆味苦性寒而善降洩,味酸偏于收斂止血,炒炭之後,收斂止血的功效更甚。
此外,地榆炭主入大腸經,其作用偏于下焦,功善瀉火解毒斂瘡,為治療便血、痔血之要藥。
《藥性論》:"止血痢蝕膿。"
《藥品化義》:"解諸熱毒癰。"
地榆炭
防風,正如其名,有防風之用。
防風辛散甘緩微溫,功善散腸風而止血,為治療腸風下血之常用藥。
《藥類法象》:"治風通用。"
防風
養血潤腸:當歸當歸,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放在這裡有三大作用,
我們上文已經講過了,痔瘡多由血熱便血、濕熱下注所緻。然,單單清洩火毒,涼血散瘀,體内瘀血阻滞的問題是得到改善了,可沒有新血的補充,就很容易再引發出血虛的問題。因此,這裡首先用到了當歸養血補血的功效,此為其一。
再來,我們知道,通常排便的時候會持續用力,造成局部靜脈内壓力反複升高,靜脈就會腫大。加上患有痔瘡的人群多由内熱難洩,熱結便秘所緻。換而言之,這類人本就比健康人群通便要來的辛苦。當歸質潤,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尤為适用體虛多病、或久病的便秘人群服用。
此外,當歸甘溫,可制約槐角、黃芩、地榆的寒涼之性,以免過傷脾胃正氣。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血,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主癥癖。"
當歸
破氣消積:枳殼最後用了一味枳殼,
枳殼味辛、苦,性微寒,入脾、胃、大腸經,是一味理氣藥。
然,枳殼和普通的理氣藥并不相同,其功善破氣除痞,消積導滞。“破氣”,聽上去就要比“理氣”來得更強烈、兇狠一些。
事實也是如此,枳殼善将郁積糾結在一塊兒像一團亂麻的氣機破散開來,直接往下清洩,加上其本就帶着些許寒性,是故,多用于治療熱結便秘諸證。
《珍珠囊》:"破氣,洩肺中不利之氣。"
《主治秘訣》:“破心下堅痞,利胸中氣,化痰,消食。"
《本草綱目》:"治裡急後重。"
枳殼
方子講到這裡,暫時是講完了,
然,方無常方,量無常量,
氣虛甚者,可酌加人參、黃芪益氣健脾;
人參,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衆所周知,人參皂苷及多糖為人參主要成分,其中單糖人參皂苷rh2占萬分之一,小分子易吸收。
人參
黃芪
血瘀甚者,當加用丹參、乳香等活血化瘀的藥材;
丹參
乳香
血熱甚者,當加用生地、白芍等收斂涼血的藥材。
生地
白芍
#健康真知計劃##給爸爸的健康錦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