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讀後感,三個字,讀重要;讀後呢,有無感,須自知。博覽群書者,未必均自願;讀時做筆記,可謂好習慣。我在前幾日,曾寫過碎片化閱讀和系統性閱讀的對比,兩種閱讀差别,似乎隻是書單,前者可無,後者必有⋯⋯也可以說,按書單讀,寫讀後感,似更在理。于是,怎樣寫讀後感,讀比寫更關鍵。
馬克思主義藝術科學是一把足以打開藝術哲學乃至美學之門的金鑰匙;啟蒙于生活本真,恒久在辯證規律,于是:如何理解藝術美與藝術醜腦洞大開。談到藝術美。請讀原載于《新語林》刊物(林語堂主編)1934年8月20日第4期,署名李又燃的文章:《沒有比跳舞更偉大的藝術——偉大的女舞家Duncan》⋯⋯
李又然:《沒有比跳舞更偉大的藝術——偉大的女舞家Duncan》
藝術崇高于一切。各種藝術,她們自己中間,則絕對沒有高低的存在;每種都能給我們以無限深的愛,每種都能使我們去無限深地愛她的。
但如果喜歡說說這種藝術比那種是更其崇高的話呢,也可以;隻要根本意識着自己的主張隻是一時的偏愛,絕非像金子也是燒不爛的就好了。
下面便是我的一時的偏愛。
我愛說悲劇是更崇高于喜劇,因為人生之究竟是悲劇,而倘若那個喜劇偉大于這一個,另一個比那個又更偉大些,就隻由于那個接觸了悲劇(人生之究竟),而另一個接觸得是更深刻些。沒有一個偉大的喜劇家不就是偉大的悲劇家;且隻說卓别林吧,他何嘗真是所謂“滑稽大王”?!
再者,我愛說詩是更崇高于散文的;為的是沒有一首地球炸裂時依然能存在的詩是散文的(單指内在力),而每篇不朽的散文(廣義的),總都就是詩,沒有詩的形式而詩意是要濕透紙背的詩(有人說盧梭的m Nouvelle Helorce的上半部,熱情到Brule le papfer——要燒起來。“詩意是要濕透紙背的”這話,我是在模仿。)
再者,我愛說音樂與跳舞是更崇高于——啊,我不多說自己的話了,因為:
一,我怕越多說紙背會越幹燥;
二,各種藝術之間根本就不應該也不能夠分别高下;
三,我這文字是來介紹Isadora Duncan(鄧肯),這個無上偉大的女舞家,和優秀的音樂家Tean-BaptjsteLlli(露麗)的。
露麗生于翡冷翠,13歲到巴黎做廚房間裡打雜的小孩,終于成為法王路易十四時代聲名飛揚的大音樂家。他一生為音樂而生活,最忠實于自己的藝術,親自訓練表現他的歌劇的演員和音樂家。倘若有懷亞鈴奏壞他的音樂,他會發怒到奪來那樂器向演奏者的背上敲破。(等到怒氣消失,他買一隻比原來那隻更值錢的懷亞鈴去賠償,并且請那被他敲得背脊發痛的不幸的音樂家一起吃飯。)
有一天,他請演員們和音樂家們表現他的一個歌劇給他自己一個人獨自欣賞,因為公演的觀衆對那個歌劇很冷淡,他氣死了。(後來路易十四聽到這消息,說道:露麗自己認為是好的,那歌劇就應該必須地是好的了。而現在我們知道它就是露麗的代表作:Armjde)。
如今我來介紹鄧肯——但她已被介紹到中國了:先有林語堂先生的《讀〈鄧肯自傳〉》,這自傳本身又已經有于熙儉先生的全譯本和孫洵侯先生的摘譯本。而我組織這篇文字,就是要大家讀《鄧肯自傳》,敬仰鄧肯,尊重跳舞藝術。
跳舞藝術,在中國被跳得不成藝術了!在中國,她跟着所有被金錢引入泥漿裡去滾的舞女們的堕落而一起被摧殘,做了“獸”發洩“人”欲之最直接橋梁了!而她,在各種藝術裡,本是能夠最直接地表現人類的情感與思想的,一如音樂!
音樂在中國也被摧殘着——被京胡與(哭)妙根笃爺(這是一隻最低級趣味的歌。在上海——中國文化中心點,像瘟疫一樣流行着!笃字是蘇州方言中的字)之類摧殘着!所以我上面順便也介紹了露麗,希望這個大音樂家之有趣的故事,引起大家對于西洋音樂的興趣,拿京胡打死妙根笃爺,并且以懷亞鈴之類去賠償京胡!
末了,我回頭補充幾句話,倘有人問我們:
“什麼比藝術要崇高?”
我們答他:
“藝術!”
倘有人問我們:
“諸藝術之間,哪一種是更其崇高的?”
我們答他:
“這一種比那一種更崇高,那一種比這一種更崇高!”
總之,藝術崇高于一切,諸藝術之間,則難分高下的。
但跳舞在中國,在更被摧殘着,我們就說“世上再沒有比跳舞更偉大的藝術⋯⋯”因為鄧肯說過“世上再沒有比雕塑更偉大的藝術⋯⋯”有一晚。
那晚成群的柏林學生,請求她在路中演說,她必立在馬車裡激動他們了,以下面的話:
“世上再沒有比雕塑更偉大的藝術。可是你們愛好藝術的人為什麼允許那些可怕的魔像(指道路兩旁曆代帝王将相的像——譯者)站在你們京城的中心?瞧這些像!你們是學藝術的,今晚就得拿石頭毀掉他們。藝術?不是!隻是德皇的魔影。”(見孫譯《柏林的旋風》章)
而我們崇拜鄧肯,第一就是因為她有這樣的思想與膽略!
但她的自傳,單說文字,也“比小說更有趣,⋯⋯比電影更冒險,⋯⋯一本劃時代的傳記”了。(見于譯《導言》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