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一詞源自英語DINK(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是夫妻兩都有收入但沒有孩子。早個十幾年如果有人告訴你他們夫妻不打算要孩子,你可能會覺得這種思維簡直是不可思議,覺得這些人是不是有毛病,特别是在農村,這種想法更是離經叛道。
随着經濟的發展和觀念的開放,丁克一族越來越多走進人們的視野,特别是在大城市。根據前幾年上海市婦聯做的一項調查顯示,結了婚卻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已經占到上海家庭總數的12.4%,其他幾個一線城市,丁克家庭也占到大約10%左右,對于這麼一批龐大的人群成為丁克産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是物質現實的考慮。農業社會裡,孩子生的多,不僅十幾歲就可以幹農活,長大後還可以加強家族力量,争水、争地,家裡沒人可争不不過别人,父母老了以後更是要靠孩子養老。現在大家都住城裡,吃飯也大多不靠家裡那幾畝地,養老大多數人有養老金,生孩子的動力就弱了,不丁克的家庭也很少會考慮生四五個,不生,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其次是經濟的發展導緻觀念的變化。以前生孩子傳宗接代是一總責任,現大更多是一種心理需要。有些人天生就是喜歡孩子,享受家庭歡樂,孩子既是壓力的來源,也是動力的所在。有了孩子,就有了和世界建立起的聯系,同窗三年,很可能一輩子再也不見;酒桌上跟同事掏心掏肺,換個工作可能不再聯系,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在世界上留下的最永恒的印記就是孩子。
但也有些人對孩子天生無感,或者說,對孩子的渴望被現實壓制了。撫養、教育需要的物質花費、精力損耗讓很多人對孩子望而卻步——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指身體健康,還有對小孩内心世界的保護、能力的培養。小孩子的内心其實是很脆弱的,很多在大人看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在小孩眼中就是天都要塌下來了,比如父母吵架、在學校被欺負等。因此養育孩子絕不是有飯吃,有學上就行了。在這些丁克族看來,照顧自己、愛人、父母都已經很難了,怎麼還有金錢、精力去照顧孩子?
有人說丁克就是自私的表現,也有人說自己條件那麼差,把孩子生出來受苦一樣自私。有人問,沒有孩子你老了怎麼辦,老了之後生病怎麼辦?也有人說,自己見過太多老了之後還要被孩子啃老,老了之後生病隻有老伴照顧,孩子面都見不到的現象。
其實生不生孩子都是個人選擇。現在國家也隻是開放二胎,并沒有鼓勵大家使勁生。
人生其實是一場修行,你可以選擇和伴侶、孩子一起,也可以獨自進行。有的人追求自由,喜歡一身輕裝,花更多時間去探索世界、讀懂世界,有的人更願意穿上盔甲(孩子),雖然負重前行,卻也有了抵禦傷害的力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