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2 04:26:07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在網上流傳很久,每次看到,都感觸很深。

一位年輕人向老者請教:

“先生,我已經來到世上快三十年了,可還是沒有學會與人打交道。

無論是作為孩童,還是成年以後,無論是與朋友、親人、同學、同事、還是剛認識的人,總是把握不好與人交往的分寸,最後不是傷了對方,就是傷了自己。

您是智者,您可以告訴我,人這一生,到底該如何與人打交道嗎?”

老者沉默了好一會兒,開口說了四句話:

“把自己當别人,把别人當自己,把别人當别人,把自己當自己。”

寥寥數言,看似在玩文字遊戲,卻囊括了為人處世的所有哲理。

天下熙攘,其實隻有兩類人,一是自己,二是别人。

人世間的所有矛盾,也無非是這排列組合後,這四種類型的矛盾。

隻要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懂得不斷地變換自己的思考方式,很多矛盾和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1

把自己當别人

不知你可曾有過這樣的經曆?

一些機會,明明近在咫尺,卻仍猶豫不決,最終眼睜睜看着機會旁落他人。

一些嘗試,别人說你可以,你卻反複糾結,總能找到各種理由證明自己不行。

無論遇到什麼事,總是先于别人否定自己,即使有所渴望,到頭來也空留遺憾。

泰戈爾曾有句詩:“看清世界,首先是看清自己。”

處世為人,最重要的是先放下對自己的偏見。

韓玉珍是我國早期的乒乓球名将,技術超群,在國内大賽屢戰屢勝。

然而第一次随隊參加世界錦标賽時,她卻開始患得患失,陷入極端的不自信。

比賽前一晚,韓玉珍承受不了心理壓力,便用刀割破手腕,謊稱有人行刺她,想以此逃避比賽。

最終事情調查清楚,韓玉珍被國家隊除名,這也成為她職業生涯的低谷期。

後來教練找到韓玉珍,開導她說:

“别總想着自己行或不行,你要想如果你是别人,怎麼赢現在的你。”

韓玉珍頓時恍然,一直以來她隻是覺得自己不夠格,卻從沒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客觀分析自己和對手。

于是,她反複觀看自己和主要對手的比賽錄像,發現她們相較自己,并沒什麼過人之處。

韓玉珍逐漸走出自我的負面思考,各種比賽中繼續屢戰屢勝,最終成功地回到國家隊。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中有句話:“走出自己,是認清自己的第一步。”

當一個人的認知囿于自身,缺乏自外而内的客觀衡量,便容易迷失于錯誤的自我判定。

妄自尊大,會帶來不必要的失敗,妄自菲薄,人生則充滿錯過和遺憾。

惟有跳出自我,以别人的身份來審視自身,有了内外參照,個人的優劣長短才會慢慢清晰起來。

常言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生活多迷茫,就把自己當成别人,換一個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自己。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2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3

把别人當自己

看過這麼一段話:

“你是顧客,覺得商家暴利;你是商家,埋怨顧客挑剔;

你是孩子,覺得父母啰嗦;你是父母,埋怨孩子調皮。”

人人各執其是,由此對錯難分,怨怼難消。

但很多時候,錯不在誰,而在于隻以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相反,學會換位思考,許多看似無解的局面也可能别開生面。

作家劉潤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

有次乘坐飛機,看到一位老奶奶占着别人的靠窗位子。

位子被占的乘客是個年輕人,手裡拿着機票,跟那老奶奶理論,讓她把位置讓出來。

在他看來,按照機票對号入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哪怕他說得面紅耳赤,老奶奶就是不走,還指責他不懂得體恤老人,非要搶一個靠窗的位置。

眼看事情要鬧到喊乘務員的地步,劉潤上前對那老奶奶說:

“阿姨你知道嗎,如果飛機出事,航空公司是按照座位号來收骨灰的。

您坐這裡,到時真要出什麼事,您的孩子以後可就成天祭拜别人了。”

老奶奶聽了,二話不說,立刻坐回到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許多時候,何嘗不是如此。

當你站在别人的位置,就會發現許多問題都不需要争論輸赢,隻要循着對方的思路去考慮,看似無解的矛盾便會自行消弭。

古話說得好,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孰是孰非,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标準。

而人生最大的智慧,不是讓别人信服自己,而是嘗試去理解别人。

把自己當成别人,惟有同頻的交流,彼此才能避免陷入無休止的消耗之中。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4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5

把别人當别人

演員陳道明曾說:“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明白世上很多事與自己無關。”

在這世上,能為自己兜底的永遠隻有自己。

打着為對方好的旗号,将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别人,在改變别人的同時,也在将别人逐漸推遠。

行走世間,做事如人所願,把别人當自己;做人如人所是,把别人當别人。

劉墉兒子劉軒曾有段叛逆時光,不想讀書,隻想成為舒馬赫一樣的賽車手。

大半年時間裡,劉軒上課不停,作業不交,一有空就看賽車直播。

但與大多數家長不同,劉墉沒有阻撓,反而鼓勵兒子:“人生是你自己的,我不做導演,隻做觀衆。”

劉墉甚至要求兒子大膽考零分,這樣就能徹底讓老師覺得他不是讀書的料,劉墉就可以名正言順送他去學賽車。

如此一來,劉軒反而下不了徹底放棄學業的決心,無論如何也給不出零分的成績。

當兒子反複糾結的時候,劉墉也沒有過多幹涉,而是管自己寫詩、作畫、學音樂。

事實證明,兒子對賽車的熱情并不長久,倒是劉墉每天學習的習慣潛移默化,逐漸讓兒子領悟到讀書的魅力。

正因如此,劉墉非但沒和孩子把關系鬧僵,而且成功引導孩子重修學業,最終考上哈佛大學,成就了精彩的人生。

長幼如此,與人交往也是同樣的道理。

無論再親近的關系,你都不能替對方去生活,唯一能做的是做好自己。

阿德勒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課題分離”。

意思是說,要将自己與别人的人生課題區分開來,彼此專注于各自的人生。

這并非是冷漠與自私,而是尊重對方獨立生活的權利,讓彼此留有屬于自己的空間。

關心有度,互近有尺,一段關系才能持久生還,彼此成就。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6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7

把自己當自己

回到最初的故事。

聽聞老者前三句話,年輕人都若有所思地點頭。

唯獨聽到最後一句“把自己當自己”,年輕人不由蹙起眉頭:“這句太深了。”

意蘊最深,也是最高的境界。

《一代宗師》裡提到人生有三個階段:見天地,見衆生,見自己。

行走世間,與人相交,本質是為尋找真實的自己,照見自我的價值。

真正活明白的人,從不是迎合各種聲音,而是懂得将生活調成靜音。

央視主持人朱迅的前半生,就可以用“一意孤行”來概括。

15歲憑借《搖滾少女》一舉成名,片酬比父母月薪加起來還要多10倍。

可當名利唾手可得,她卻不顧衆人反對,獨自遠渡日本,一邊洗廁所端盤子,一邊備考主持專業。

真正聰明的人6句話醍醐灌頂(我見過最高級的聰明人)8

27歲成為NHK電台首屈一指的主持,可聽說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又不顧台裡領導的苦苦挽留,毅然回國發展。

31歲仍然單身,親友為她擔心“女人一過30,就開始貶值”,她不以為意。

嫁給名氣遠不如自己的記者王志,身邊種種質疑與反對,她也毫不挂懷。

如今48歲的朱迅,已然7次主持春晚,是無數觀衆心中的“央視一姐”,而且婚姻幸福,家庭圓滿。

一路走來,朱迅從未迎合任何人,卻成就了人人欣賞的人生。

林語堂有句話:“我們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勇氣。”

人生在世,誰也不是孤島一般地活着。

可即使衆生芸芸,每個人依然有各自的節奏,各自的活法。

為了合群去交往,努力迎合别人的目光,最終活成自己都感到陌生的那個人。

惟有交往中保留自我,在舒服的節奏裡,才能把人生每個階段過得不留遺憾。

哲學家尼采曾說:“合群的靈魂世所誇耀,但被永遠銘記的,是與衆不同!”

當你不再以别人的目光定義自己,學會将自我付諸生活,你将逐漸活成人所欣羨的樣子。

老者四句話,何嘗不是人生四個階段。

把自己當别人,是以無我之心入世,放下自我偏見,才能認清自己,看清目标。

把别人當自己,是以慈悲之心做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替人着想,無謂的怨怼少了,人生也會變得舒坦平穩。

把别人當别人,是以通透之心閱世,尊重每個人的獨立性,放下不由自己決定的,專注自己能夠改變的。

把自己當自己,是以自在之心養性,在紛繁世事中守住自我,才能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人生在世,養的是心性,修的是心态。

往後餘生,願你走出自己,見天地之大,衆生之廣;

歸來半生,願你自在從容,雲卷雲舒,不急不緩。

與朋友們共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