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位中年女子在騎電動車時遭到了飛來橫禍,遭雷劈身亡,英年早逝。在我們對此感到惋惜的同時,也該思考,雷電為何偏偏擊中她?
平時我們總說:“壞事做盡,小心遭天譴,被雷劈!”其實上天并不會分辨好人與壞人,在選擇劈誰的時候會無差别地“針對”每一個人,隻要你處于容易被劈的位置你就會被雷劈!為了防止被雷劈,有哪些重要的細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該注意的呢?
行車記錄儀拍下的畫面
2021年7月9日,浙江甯波市甯海縣馬婆園的附近,48歲的周女士在騎電動車時,不幸被雷擊中,當場身亡。她被劈中的時候并沒有下雨,隻有滿天密布的烏雲,像是即将下雨的樣子。橫空出現的閃電不偏不倚地擊中了周女士的手部,伴随而來的是一聲響徹雲霄的雷聲,周女士應聲倒下。後方車輛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下了這一驚悚的瞬間。
那麼擊中她的電流究竟是怎樣産生的呢?閃電是雲與雲之間,雲與地之間或雲内各個部位之間的強烈放電現象,一般發生在積雨雲中。閃電的成因比較複雜,被大部分科學家接受的是冰粒子碰撞假說。上升的氣流将小水滴擡升,擡升的過程中逐漸冷卻降溫至-10℃~-20℃,形成多個冰粒子,冰粒子相互碰撞産生冰水結合物,軟雹。在碰撞的過程中,冰粒子帶正電,軟雹帶負電。上升氣流會将較輕的冰粒子繼續往上擡升,軟雹較重就落在了雲的中下層。
這時,整個雲層的上半部分帶正電,下半部分帶負電。這就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電荷分離現象。
雷電天氣的形成過程
因為雷雨雲下半部分帶大量正電,所以當它移動時,就能夠誘導正電離子在地面上聚集。地面的正電荷與雲層下方的負電荷相互吸引,當它們突破空氣的阻礙連接到一起時,正負電相通就會産生巨大的電流,這條電流沿着一條傳導氣道從地面湧向雲層時,就會産生一道閃光,它就是閃電。地面上的建築物和樹木甚至是動物體的能量都能聚集大量的正電荷,所以經常成為閃電襲擊的目标。
閃電怎樣形成的
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可以把雷雨雲看作“織女”,将地面帶有大量正電荷的物體看作“牛郎”,牛郎和織女想要見面,就不斷突破阻礙想要搭成“鵲橋”,以便他們相會。這個“鵲橋”就是閃電。
閃電的威力有多大?避雷針有什麼用?閃電的電流峰值可以達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安倍(電流強度單位)以上,雖然持續的時間短,不能輸送太大的能量,但功率卻很大,所以也有很強的破壞力。
閃電擊中人體後,人身上的水分會瞬間蒸發,使人瞬間燒焦;擊中樹木會直接将樹幹劈斷;擊中建築物時,電流和高溫和大量的電磁輻射和沖擊波會幹擾通訊,毀壞電路電器,甚至釀成火災。
被閃電擊中的大樹
當雷雨雲中的負電荷尋找正電荷時,會将位于高處的物體當做對象,因此高層建築,山頂的樹木都是“突擊對象”。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和損失,比較高的建築物上都會有避雷針,避雷針的制造材料一般是銅,它會将原本通向建築物上的電流截引導自己身上,将電流導入與它相連的地下裝置,電流流入地底,就能避免建築物被雷電破壞。
避雷針被閃電擊中瞬間
不過,避雷針是我們慣用的老式叫法,其實它已經在十多年前就改名字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标準GB50057-2010《建築物防雷設計規範》”中,将避雷針改稱為“接閃杆”。而接閃杆僅僅是“接閃器”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還有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用于接閃的金屬構件和金屬屋面,都被歸為接閃器。接閃器就是建築物的防雷裝置,所以在某些建築物上你可能看不到明顯伫立在屋頂的避雷針,但其實它可能有其他防雷措施。
房屋頂部的接閃帶
閃電為何偏偏擊中她?說完了閃電的形成原理和防雷設施,我們就來推測一下,當時公路上來來往往的車也有很多,為什麼閃電為何沒有擊中他們,而是擊中了騎電動車的周女士呢?
汽車的車身也是一個導體,在空曠或高處也是很容易遭受雷擊的,但一般情況下,汽車遭受雷擊後,裡面的人也能夠安然無恙。
1836年,英國的物理學家用一間金屬箔做的房子進行了電擊實驗,它采用的是靜電發生裝置,與閃電的性質相似。他發現,電擊過後,屋子中的任何物體都沒有帶多餘的電荷,本以為金屬箔會成為導電體,但卻像一個籠子一樣保護了房子的内部,後來這個裝置被稱為法拉第籠。
而我們開的汽車也可以将它看為一個法拉第籠,汽車的金屬車身會将電流導向輪胎,通過輪胎流向大地,巨大的電壓可能會讓輪胎爆裂,但車内的人一般不會受到傷害。
而電動車本身也是一個導體,但它并沒有形成包裹裝将人體保護起來。人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子和金屬粒子,金屬粒子主要指的是血液中的鐵元素等其他微量金屬,因此人也是容易導電的導體。人坐在電動車上,增加了高度,進而成為了一個更容易導電的導體。
人坐在電動車上時,高于汽車車底,而且沒有保護體
閃電為何偏偏擊中周女士的手部呢?據行車記錄儀拍攝的車主描述,在周女士之後10米左右也有一輛電動車,但卻沒有擊中他。
猜測可能有兩種原因:可能是周女士當時在一邊騎車一邊打電話。不過手機雖然能夠發出無線信号,産生電磁輻射,但是不會吸引雷電。手機中有金屬制品,能夠導電,手機被擡高後,讓聚集在上部的電荷更集中,更容易導電。另一種猜測是周女士手腕上戴有金屬飾品,也增加了被雷擊中的幾率。
電擊擊中周女士的瞬間
而且從圖片中來看,事故發生路段像是一條處于上坡路段的高速公路,當時的周女士恰巧騎車來到了一處坡峰,相對其他電動車來說處于制高點,路面也相對空曠,所以就成為了雷擊的對象。
被雷擊中是小概率事件,但不得不防閃電的本質是強電流、受熱膨脹的空氣産生的高溫和沖擊波。電流是最直接的“加害者”,對人體的損傷也最大。強電流擊中人體後,人體會産生高溫、神經麻痹或暫時性休克,近半數遭受雷擊的人會立即死亡。
不過,也存在一些“倒黴的幸運兒”,在被雷擊中後卻活了下來。全球每年因雷擊死亡的人數超過3000人,美國每年有400人被雷擊中,其中約有100人當場身亡。世界上最倒黴的人羅伊·沙利文一生中總共被雷擊中了7次,但每次都活了下來。
羅伊·沙利文和他的一頂被雷劈過的草帽
我們在惋惜生命逝去的同時,也要提高警惕,防止悲劇在自己或親人身上重演。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外出,如果已經外出,不要前往高處或空曠的地方,不要躲在樹下,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人一生被雷劈中的概率大約是一百七十五萬分之一,但這隻是用全球人口算出來的平均概率,到了不同的區域,這個概率就會變大,因此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