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白居易為啥寫長恨歌

白居易為啥寫長恨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7 14:40:38

白居易有詩《長相思》: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願,願至天必成。

願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看到“枝枝連理生”,你可曾想到他的《長恨歌》中的“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為啥寫長恨歌(你可知白居易的長恨歌原來寫的是他自己)1

讓我們将時間線拉回到唐貞元六年。為避家鄉戰亂,白居易随家人遷居到父親的任官所在地——徐州符離。母親對他很嚴格,隻允許他讀書,不要貪玩,教導他以後要做大官,白居易也很聽話。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少年的白居易也向往那窗外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在外散步的白居易看到了一個明媚的身影,女孩油亮的黑發用紅絲線紮成兩個丸髻,碎發在粉白的頰邊和脖頸處飛舞,桃紅色的衣裙半掩在草波間,猶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粉荷。

白居易為啥寫長恨歌(你可知白居易的長恨歌原來寫的是他自己)2

所謂的一見鐘情也就是如此了吧,初相遇,故事也便由“人事”(何為人事,世間最無常的便是人事)開始書寫了......

少女是當地一個貧寒家庭的孩子,喚做湘靈。笑靥如花,聲音動人說的也就是她了吧。一首《鄰女》從白居易筆下流淌出來: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何處閑教鹦鹉語,碧紗窗下繡床前。兩人相視,都紅了臉......白居易送給湘靈一面鑲锲着雙盤龍的銅鏡,明鏡也代表了少年“願為明鏡分嬌面”(出自唐代劉希夷《公子行》)的心意。

二人也就此私定終身,憧憬着未來的生活。但事情還是被白母發現,白母認為今後定然要做官的兒子得講究門當戶對,湘靈是配不上白居易的。

白居易為啥寫長恨歌(你可知白居易的長恨歌原來寫的是他自己)3

反抗也是沒有用的,在貞元九年,白居易的父親遷任襄陽别駕,白家也舉家遷往襄陽。相戀的兩人也抵抗不了分離,一方淚水漣漣,一方無語凝噎。湘靈将那面銅鏡還給了他,說:我等你将它再次給我。

白居易接過鏡子,沉默不語,隻是重重的點了點頭,也在離别之際通過詩句再次表達心意。《留别》秋涼卷朝簟,春暖撤夜衾。

雖是無情物,欲别尚沉吟。

況與有情别,别随情淺深。

二年歡笑意,一旦東西心。

獨留誠可念,同行力不任。

前事讵能料,後期諒難尋。

唯有潺湲淚,不惜共沾襟。

兩個人再望了一眼,這一眼,便是許久未見。不見方知相思苦,那道明媚的身影一直萦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白居易提起筆飽含深情地寫下《寄湘靈》:淚眼淩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遙知别後西樓上,應憑欄幹獨自愁。在襄陽,雖然生活水平比以前改善了許久,但隻歎“當初不合種相思”。(出自姜夔《鹧鸪天》)

白天《晝卧》:抱枕無言語,空房獨悄然。誰知盡日卧,亦病亦非眠。

晚上《暮立》:黃昏獨立佛堂前,滿地槐花滿樹蟬。大抵四時心總苦,就中腸斷是秋天。

難眠時《寒閨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籠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

湘靈,我真的好想你啊。

貞元十年,白居易的父親去世,一家人再次回到了符離。按照禮法,白居易要丁憂三年,雖然可以見面,但豈敢違背禮節前去私會。

貞元十二年,丁憂畢,已經二十五的白居易向母親祈求這門婚事,母親依舊不允。白居易豈能違背禮法而違抗母親之意,一腔相思之中也充斥着淡淡的無奈。

貞元十四年,白居易便寫下了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長相思》。所以,再次回看他的《長恨歌》,其中辛酸寫的到底是唐明皇和楊貴妃還是他本人與湘靈......哪有什麼天長地久,有的隻是此恨綿綿。

寫到這裡,其實後文也不用再贅述,因為封建禮法的存在,結局也定然是悲劇收尾。

其中最令人唏噓的便是在白居易四十四歲,湘靈四十歲時二人再度重逢,然已是物是人非,二人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曆史也為我們留下了《逢舊》二首。

我梳白發添新恨,君掃青蛾減舊容。

應被傍人怪惆怅,少年離别老相逢。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夢中。

即今歡樂事,放盞又成空。

......

我們是曆史的花邊,熱衷于在曆史的邊邊角角裡探尋樂子與冷知識的九零後小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