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來,全國火鍋市場可謂是風起雲湧,新開的火鍋店如同雨後春筍般地湧現,這也讓不少火鍋企業逐步走上了轉型的道路,這是餐飲市場激烈的競争現狀所導緻的一種必然趨勢。
不少企業家認為,火鍋行業已進入群雄割據的混戰時代,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存活下來,就必須要在個性和細分上謀劃新出路。
十五年前,重慶小夥王贻達放棄衆人羨慕的公務員,離開了家鄉,出發去北京。開始了長時間的北漂生活,在此期間他非常懷念家鄉的味道。在這裡他吃過很多家火鍋,盡管味道不被自己看好,但每家生意還是異常火爆。這讓王贻達心裡逐漸有了一些想法:火鍋店真的那麼容易掙錢?王贻達從小就愛研究火鍋,來北京一直沒吃到正宗的重慶火鍋,對于地地道道的重慶人來說,确實有些不能接受。因為在北京吃不到口味正宗的重慶火鍋,王贻達決定自己開一家正宗重慶風味的火鍋店。
跟姐姐商量後,王贻達從選址方案中确定了一個店面,門店很窄,約三米,需要穿過一個二十八米的過道才能進去,雖然過程很麻煩,但在王贻達姐弟看來,這是重慶的洞子火鍋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租下這個地方後,王贻達立刻按照裝修重慶當地火鍋店的感覺,采用獨特的重慶火鍋元素:石桌子、木闆凳、寬闆凳、大鐵鍋、九宮格、全牛油……,第一家店230多平,投資60多萬,于2006年4月29日正式開業。取名為“寬闆凳老竈火鍋”,起初他的想法也比較簡單,僅僅是想讓在北京的重慶人能吃上地道的家鄉味道。
但是第一家店的經營并沒有很順利,第一個月就虧損了6萬元,這讓王贻達突然很是疑惑,之前去别的火鍋店吃火鍋一個個都生意火爆,為什麼自己卻不行呢?此後他逐步開始了解北京的餐飲市場,并向朋友學習了一些經營方面的知識,卻依然沒有挽回虧損的局勢。在2008年的某個晚上,營業額甚至隻有寥寥幾百元。
但是王贻達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2011年對他來說是幸運的一年,随着微博的興起,不少覺得寬闆凳火鍋口味好的網友都在微博上稱贊,火鍋店的名聲漸漸大了起來,甚至有明星都來品嘗,更是引來了巨大的流量。這一年的年末,王贻達已經開了三家門店。到了2014年,寬闆凳火鍋的門店已達20餘家。
但是這時候王贻達和寬闆凳火鍋卻迎來了發展瓶頸。原來有人比他們更早地搶注了寬闆凳的商标,這也意味着一旦王贻達繼續使用原名将會構成侵權。
王贻達一度為此很煩惱,但他很快就明白眼下最要緊的是轉型升級,不然将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2015年,“寬闆凳”正式更名為“井格”,更名井格後,王贻達合理利用了手中的資源,通過明星朋友的宣傳影響力迅速讓老顧客知道了“井格”的更名,最大程度減少了同名企業的惡性競争對“井格”的影響,挽回了可能會“流失” 的顧客。同時,他也開始在微信上構建社群,讓井格定位的消費人群能夠真正認識井格。“井格要帶着大家一起相聚,一起玩,而不僅僅是營銷推廣,這也是微信等新興社交平台出現後的一種企業營銷的進化,要與消費者做朋友,不僅喜歡我們的産品,更要認同我們的理念,這樣未來我們如果做新的餐飲品牌,理念是一緻的,消費群體也直接有了。”王贻達在接受采訪時如此說道。
其實在這個時候,井格火鍋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品牌意識,還有如下問題:
1.企業定位不夠精準,對于消費者畫像、環境定位、服務務定位、産品定位等認知模糊,無法集中全部公司優勢資源形成品牌競争力;
2.連鎖人才複制輸出系統不能滿足企業高速發展需要, 導緻門店服務品質、 出品速度下降,人員穩定性與招聘面臨極大挑戰。
3.薪酬績效激勵機制不健全,崗位職責與流程不清晰,導緻人員效率不高,員工激勵沒有發揮出價值,團隊人員士氣不高。
帶着這些問題,王贻達帶領團隊走進了逸馬,并制定了全套的解決方案:
通過對現有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調研分析,明确消費者畫像、消費需求、産品偏好、服務及環境等偏好,為門店服務産品、環境升級提供了準确參考依據;明确門店營銷認識求點,借助自身媒體及明星資源加強品牌傳播,擴大品牌在顧客心中的辨識度和認可度。
通過内部講師培養和标準化課件制作,将以往經驗型培養方式升級知識與技能型訓練方式,通過門店PK的方式來推行督導訓練系統,短時間内顧客的滿意度大夫婦提升,同時項目成果也落地的很到位。
導入逸馬“雙軌”模式,通過“四欣會”、“反省會”等企業文化活動的開展,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自我更新能力,并運用在日常工作之中,大大加強了員工對企業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提升了整個團隊的人員士氣和工作戰鬥力。
同時,對于門店的擴張這一方面,井格火鍋采用了直營和加盟兩種模式:
一、直營
直營,就是指由公司總部直接投資經營,這種以一個品牌為主導,在各地投資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模式。直營模式是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通過吞并、獨資、控股等途徑,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和規模的一種形式。直營可以保證供應鍊的穩定性,但直營對企業資産依賴較重,需要充足的資金供應量,所以發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一般井格會在北京、上海這些對品牌提升有幫助的區域去建直營店。
二、托管加盟
托管加盟的好處是用一些盈利去解決直營門店快速擴張的資金問題,但托管加盟對區域營運體系的要求較高,如果一個區域整個營運體系沒搭建好,就很難實現快速拓展。井格現在隻在京津冀,上海、華東,重慶這幾個區域通過托管加盟進行擴張。
三、特許加盟
特許加盟是特許人與受許人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根據契約,特許人向受許人提供一種獨特的商業經營特許權,并給予人員訓練、組織結構、經營管理、商品采購等方面的指導和幫助,受許人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特許加盟的好處是快速擴張,弊端是管理力度不夠,會出現一些諸如食品安全問題,進而影響品牌方的聲譽。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井格在進行特許加盟時,會着重把控幾個點;
1.共同的價值觀
要求加盟商認可公司文化,服從公司的管理規範。
2.幫助加盟商經營好門店
在盈利上:給加盟商留出更多的盈利空間,将整個供應鍊的價格調整得和直營門店一緻。
在營運上:要求加盟商将井格的所有标準化進行落地實施,使之在運營管理上正規化。
在督導把控上:運用強大的督導系統,定時定點對加盟商門店進行督導。
在擴張的過程中,井格摒棄了多數餐飲品牌大規模擴展的形式,井格采用的是重點加盟商裂變的形式,這樣方便管理,運營管理相對更輕松。
在火鍋店競争激烈的情況下,各大火鍋企業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不得不加快腳步。井格老竈火鍋現階段正處在高速發展期,放開加盟後,計劃在未來将“井格”拓展至100家門店。
但王贻達同時也表示,擴張的速度一定是根據自身的運營能力來定的,加盟這一種商業模式本身是很先進的,它的好和不好取決于品牌方的決心和信念以及對速度的把握上。
“我并不覺得一年放出幾百家加盟店最外面來說是最好的選擇,這是需要配合内部的運營能力去做。我評估了一下我們整體的運營能力,目前一年隻能支撐20家,再多就需要更進一步的優化了,這個事不能盲目去做,一個品牌做大做強的前提一定是做久。”
在王贻達看來,做加盟的目的是為了把品牌做得更好,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在加盟的管理方式上,井格選擇了托管的模式。
也就是說加盟商可以隻是單純地參與投資,運營管理上還是由井格方面來做,這樣更能保證品牌的形象不受影響。
随着對行業的深入了解,王贻達在核心競争力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企業把産品作為核心競争力,但我覺得産品隻是一個根本。”在他眼中,思維和系統是成就企業核心競争力密不可分的兩部分。企業的思維,說白了就是老闆的思維。時代變幻的速度很快,新的東西,新的知識叠代更新的也很快,老闆的思維能否跟上時代,跟上前沿的發展、轉變往往決定着企業的發展速度。系統方面,整個企業組織架構、整個團隊的搭建、整個大系統的打造是企業的重中之重。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量級以後,與同行競争拼得最多的就是系統。 建系統沒有捷徑,隻能靠企業一步一步地去搭建。在王贻達看來,未來有好的系統,好的團隊的企業,它會發展得比其他企業更好更快更穩。
更多連鎖相關請繼續關注或私聊逸馬連鎖學堂,有需要的歡迎咨詢私聊我們。連鎖學堂永遠是您的企業最值得信賴的連鎖課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