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是指機體對血糖的調節能力,在糖尿病前期,患者最先會出現糖耐量受損,表現為空腹或餐後血糖高于正常值,但又尚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标準,因此臨床上把糖尿病前期又習慣稱為糖耐量異常。出現糖耐量異常後患者進展為糖尿病的風險大大增加,據一項長期随訪觀察發現,有10%-50%的糖耐量異常患者10年後人群會進展為糖尿病患者。
怎樣才算糖耐量異常?
我們首先要明确是否存在糖耐量異常,糖耐量異常又可分為三種類型: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減低以及空腹血糖受損合并糖耐量減低。其診斷标準是空腹血糖5.6-6.9mmol/L或OGTT試驗2h血糖7.8-11.0mmol/L,符合任意一項或者兩項均符合,都可以算糖耐量異常,即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異常可以恢複正常嗎?如何做呢?
糖耐量異常并非糖尿病,是可以恢複正常的,但需要結合自身的高危因素進行幹預,這在糖尿病的三級預防中屬于一級預防,目标是控制糖尿病的危險因素,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具體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生活方式幹預
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并制定合适自身的能量與自身營養素攝入方案,達到維持健康體重(BMI<24kg/m2)的目标,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應在3-6個月減輕體重的5%-10%,同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戒煙、限酒。
2.增加體力活動
如果之前有長時間靜坐的生活方式,應進行調整,增加體力活動的時間,建議體力活動到250-300分鐘/周。
3.藥物幹預
對于已嚴格執行生活方式幹預達6個月但血糖仍控制不佳(空腹血糖>6.1,餐後血糖>7.8mmol/L)的糖耐量異常人群,是可以考慮采用藥物幹預的,可根據不同的糖耐量異常類型選擇不同的幹預藥物,如空腹血糖受損(空腹血糖>6.1),推薦使用二甲雙胍750-1700mg/d,若有減輕體重的需求,可使用平均劑量2550mg/d。對于不耐受二甲雙胍的人群,可使用阿卡波糖150-300mg/d或羅格列酮8mg/d、吡格列酮45mg/d。如果是糖耐量減低(餐後血糖>7.8mmol/L),可考慮使用阿卡波糖150-300mg/d,不耐受阿卡波糖可使用羅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劑量同上。
總之,糖耐量異常必須警惕!開始生活方式幹預後,應定期進行随訪血糖變化,建議每年至少一次至醫院行空腹血糖和(或)OGTT檢查,如果OGTT檢查顯示正常,可以停用幹預藥物,但生活方式幹預以及增加體力活動仍建議繼續進行。
#健康科普排位賽# #男性健康專家談# @頭條健康 @健康真相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