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杏子成熟的季節了,似已隐隐嗅到杏的芳香味道。總覺得,天下最好吃的杏子,莫過于家鄉昭陵的禦杏。
它的代言人,可是千古聖君李世民。傳說唐太宗騎馬狩獵路過杏園,嘗過梅杏後,留下詩句“四時陵園山自潤,千果梅杏水長流”。
不知家鄉的杏子,為何有梅杏這麼好聽的名,從古至今,都這麼喚它。家鄉的杏樹很多,但禦杏,隻産于昭陵山麓。它的味道分外芳香甜美,果是不負帝王的屈尊代言。
杏,原産于我國,不是舶來品。它起源很早,《山海經》已有記載“靈山之下,其木多杏”。《莊子》有載“孔子遊缁帷之林,坐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管子》雲“五沃之土,其木宜杏”。漢朝,杏樹已有園栽,《夏小正》“四月囿有見杏”為證。
從杏花到杏子,多有詩人詞人為它吟詠。詩人陸遊客居京都臨安,許是古城杏樹少,或是江南人雅緻惜物,雨後飄落的杏花,翌日清晨,小巷裡已有叫賣聲“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古人頗為風雅。要把應時節而開的花兒,戴在頭上。詩人杜牧和友人九日登高,寫下詩句“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秋有菊,春有杏,詩人的另一首詩,寫杏園賞花。
《杏園》
唐·杜牧
夜來微雨洗芳塵,公子骅骝步貼勻。
莫怪杏園憔悴去,滿城多少插花人。
一場春天的夜雨洗濯杏花,枝頭的花兒愈清麗,地上雨打的落花,花瓣嬌柔。清晨,天光晴好,城裡的公子也騎着馬來賞花。待遊人散盡,杏園憔悴,不複妍麗。惟見城裡的男女老少,有多少人,頭上都戴着杏花哪。
時光流轉千年,這樣的場景又在重現。家鄉的禦杏杏苑,杏花時節,遊人如織,着漢服留影。隻是今人遠不及唐人活潑,遍是賞花人,并無插花人。杏苑卻依是憔悴,皆因花太盛,風未至,人過語喧,花兒就落了。
詩人蘇轼的詩句裡:
杏花落,青杏始。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宋 蘇轼《蝶戀花·春景》
滿樹的杏花已凋落,枝上冒出小小的青杏。燕子在人家的檐下翩飛,清澈的河水繞着村莊流淌。晚春的風拂過,樹上的柳絮愈是稀少,春天雖漸行漸遠,天涯處處,依是有碧草如茵。
這首詞的背後,有一段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年已花甲的蘇轼,被貶到嶺南瘴疠之地惠州。愛妾朝雲,常為他這首詞。唱至曲半,想起蘇轼貶谪天涯的境遇,已是難掩悲傷。朝雲過世,蘇轼不再聽《蝶戀花》。
小時候,小毛桃小青杏總會被村裡調皮的淘小子摘下來,啃上幾口,又酸又澀,随手就扔掉。那些時日,外婆的村莊,村頭村尾常有大人追趕着偷桃摘杏的半大小子,佯作打罵狀,惹得衆人笑。
小小的青杏長大,顔色是明豔溫潤的黃,像一個個圓圓的小太陽,你擁我擠蹲在枝頭。
寫出令人驚豔的靈秀詞句“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宋代詞人李之儀,另有清新詞句提及杏子。
綠水滿池塘。點水蜻蜓避燕忙。
杏子壓枝黃半熟,鄰牆。
風送花花幾陣香。
——宋·李之儀《南鄉子·綠水滿池塘》
夏日雨水豐盛,漲滿一池碧水,這是蜻蜓的樂園。燕子低飛,蜻蜓躲閃,薄翼輕輕掠過水面,泛起漣漪,一圈又一圈。
人家的杏樹,結滿了杏子。沉甸甸挂在枝頭。到了夏天,杏子金黃,即将成熟。一縷清涼的風拂過,送來鄰家花兒的芳香。
最喜詩人範成大詩句裡的田園,杏子,麥花,蝴蝶,那是我熟悉的童年夏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蛱蝶飛。
——宋·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已是初夏,枝頭梅子金黃,成熟的杏子橙黃飽滿。田裡麥穗揚花,望去一片白。昨日黃花鋪錦,如今菜花已結籽。夏日農事漸忙,村落靜寂。隻有蝴蝶和蜻蜓,繞着院落的籬笆,追逐花兒。
上小學時,有一形影不離的同學紅。她說在老家時,門口有棵杏樹,夏天的鮮杏,冬天的杏幹,還有杏仁,總沒斷過。杏月裡,整幢屋子,都聞得見杏子的清香。紅擁有滿樹的杏子,多富有,多讓我羨慕。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知道,紅老家門口的杏樹,還在嗎?
遠房親戚陳媽,出版了一本自傳。書裡有張照片,年過八旬的陳媽,笑盈盈站在老屋窯洞門前的杏樹下,提着一兜杏子,也提着一兜童年往事。曾經,她是個笑盈盈的小姑娘,住在窯洞裡,杏黃時節,天天仰頭數着杏子。
杏樹不說話,隻在夏風裡,輕搖它的葉子。
-作者-
作者童話。北方女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