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俗印記中的年味

年俗印記中的年味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11:44:46

年俗印記中的年味(故鄉雅安年俗與鄉愁⑦)1

這隻眼神懵懂的雞,就是我們當地農村拜年的禮物之一

過年向長者拜年,是春節期間的一個重要習俗,也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傳統方式。

全國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拜年形式,據說在河北的一些地區,從大年初二淩晨兩三點開始,向家族長者的拜年儀式就開始了,一衆人睡眼惺忪起來,在家長的帶領下,摸黑來到長者家,一進院裡,即行跪拜年,拜完這家,再趕下一家,如果親戚多的話,要一直從天黑拜到天亮。

聞聽此地習俗,我這個向來喜歡晚睡晚起的人不由倒吸一口涼氣,無論對于登門拜年者,還是被拜年的人,淩晨兩三點就要出門拜年或開門迎接拜年的客人,對我來說,都是一件艱難而麻煩的事。

好在與之相比,我們雅安老家的拜年相對比較寬松。老家的拜年一般從初二開始,可以持續到正月十五或者更久,隻要在正月裡就行。拜年的形式不外乎是到家族中的長輩或者親戚朋友家,帶些禮物,見面後聊天吃飯喝酒,對長者問聲好就行,不必下跪叩拜。如果距離近,吃一頓飯後就可返回,如果離得遠,和主人家關系又很親近,那麼,住上一兩天再走也行。

不過,拜年者如果是未成年人或新婚夫婦,或者成年人帶着孩子,那麼,主人家的長者還得回報以“拜錢”,數額多少沒有明确規定,視主人家的經濟條件和與拜年者的親疏遠近而定,但也不能與拜年者攜帶的禮物價值相差懸殊,否則會被取笑的。

早些年間,雅安人拜年的禮物一般是帶一兩塊臘肉,以瘦肉較多的二刀肉最好,再買一些米花糖和糕點什麼的,如今,随着副食品的繁榮,拜年的禮物也開始多樣化,有的就帶一箱牛奶、豆奶,或者抱一隻大紅公雞,要麼就買些水果和老年人的保健食品,反正形式不一,盡到心意就行,主人家也不會太當回事,收下後放在一邊,或者轉手送人。

不過,在當年物質貧乏的時候,這些拜年的禮物可都是孩子們眼饞的“香饽饽”。可是,那時各家條件都不寬裕,于是,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一包封好的米花糖或糯米糕,趙家拜年送到張家後,張家舍不得吃,作為自己孩子拜年的禮物又送到了李家,李家也如此,自家孩子拜年時,又送到了王家……在正月裡如此循環一通,又回到了趙家,打開時,有的竟然已生了綠黴。好在,雖然不能再食用了,但它作為拜年禮物的使命已然完成。

我們那裡的拜年還有一種講究,即新婚夫婦結婚的第一個春節,要到親戚中的長輩家“拜新年”,接待的主人家,不僅要給予一份不菲的拜錢,而且拜年禮物中最有價值的那兩塊臘肉還不能收,隻能收諸如糕點的其它食品,這樣,新婚夫婦就不必再返回遠處的家重新取臘肉,隻需就地再購買一些糕點,就可以再繼續去下一家親戚中拜年。

可是,有一年,我們這裡的有一戶人家,在一對新婚夫妻前來“拜新年”時,竟然裝糊塗把連同臘肉在内的禮物全都收下了,還給了小倆口一個空背篼。這件事,一直被鄉親們恥笑,認為這家人太扣門,太“不落教”(我們本地方言,不地道、不講道理的意思)。

兒時拜年,我們最愛去雅安下裡的舅舅家,哪怕為此要翻山越嶺走大半天的路,因為舅舅對我們最好最親,不僅舍得給我們豐厚的“拜錢”,而且還會給我們講很精彩的西遊記和聊齋故事。

遇到壓歲錢花沒了的時候,我和弟弟就會就近拿着一兩封米花糖,去同村的姑姑或二伯家拜年,然後給予各種暗示,“啟發”他們給我發“拜錢”。時隔多年,這些往事回憶起來,依舊很清晰,很溫馨。

等到長大成人,踏入仕途,才知道,拜年不隻是表達親戚朋友之間的親情友情,也是處理關系和謀求人緣的一種途徑。然而,我平生不愛鑽營,在職場這麼多年,逢年過節隻會去我心裡由衷敬重的領導和師長家,一來表達一下尊重和感恩,二來聊一聊一年來的感受和新年度的打算。而對于那些心裡敬佩不起來的那些領導,不管我如何受制于他,也不管他能夠如何左右于我,我就不情願去拜這個年,更不要說借機去送禮,謀求個人進步或其它。

不過,有的領導卻很看重誰來誰不來拜年這事。有個朋友分析,這是因為八項規定出台後,反腐抓得更緊了,财務也查得更嚴了,從公款開支或者重大工程上面做手腳,極容易被發現,風險太大,而下屬過節拜年送個信封,雖然每人表示不多,但集腋成裘,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他給我算過,某個單位下屬的單位差不多就有30個,每個下屬單位兩名主官,一人哪怕隻表示5K,一個春節下來就是30多W,如果再加上機關科長和下屬單位的副職領導,收獲還會更多,這還隻是春節,還有中秋節呢?

這個朋友補充說,而且這種拜年方式,不顯山不顯水,且不托你辦事,收了沒人知道,也沒有後患,而且某些領導認為,下屬單位主官的這筆拜年款即便公款不好處理,但部屬們的工資都漲了,個人腰包裡掏也承擔得起,因此,收得也心安理得。

所以,個别人品較差私心較重的領導,就把過年時下屬來拜年作為反腐高壓之下的生财之道,你去拜年了他不一定記得,但你沒去拜年,他一定記得很清楚。前幾年,一些單位過完春節不久就開始研究轉業幹部,那麼,某些領導就會依據下屬來家裡拜年的情況來确定新年度的幹部轉業名單,想留的,偏讓你走,想走的,就要讓你留。

他還給我講了一件事。3年前,有個單位研究轉業幹部時,某位領導并沒有按年齡、兵齡和工作成績來确定轉業人員,年紀輕的讓走,兵齡新的讓走,剛被軍區一級評為先進,甚至就在元旦前,還被他認為是本單位近60位下屬單位主官中最優秀的一名主官,在年度評功評獎時一定要把這個級别中唯一的三等功指标給他,但一過春節,這名領導卻陡然變臉,堅決把這個幹部列入轉業名單。

這個朋友說,後來另一名也被确定走的人打電話咨詢這位領導,這位領導在電話裡說:“既然你不想走,過年時怎麼不來說一聲?”這番對話傳出後,那一年其他幾個同樣被安排離開的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們都一樣,過年都沒去給這個領導辦公室或家裡拜年!

“過年時怎麼不來說一聲?”這句話成為這位領導的下屬們私底下流傳的一個笑談,從此也成為了某些人的形象标簽。

這位朋友講的,我未辨真僞,隻是當傳說來聽。其實,轉業本來是一件很尋常的事,很多人都能報以豁達的态度對待個人的進退走留,但是,如果某些人私心作祟,不能秉持公正,甚至為了一己私利而以“劣币驅逐良币”,自然會給組織形象和單位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看來,作風建設在路上,反腐确實沒有休止符。某些領域要真正做到徹底的風清氣正,還有一段長路要走。本文寫到這裡,筆者由衷希望,反腐繼續深入到每一個領域和每一個時節,讓拜年——這個本該屬于百姓年俗的傳統,真正能夠返璞歸真,回歸本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