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不是名氣不大,隻是在現代名氣不大。說起來,唐宋八大家中,存在感最低的就數曾鞏了,許多人認為他隻是一個湊數的,其實不然,在明清兩朝,曾鞏在文章方面,備受推崇,甚至超越蘇轼。
唐宋八大家
首先要明确一點,唐宋八大家,評選的隻是在文章方面有建樹的作者,所以就别問李白、杜甫為什麼不能入選了。
另外,唐宋八大家這一概念,是在明朝才提出的,明朝文壇複古,提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口号,反對八股文和台閣體,于是乎,從明朝初年開始,朱右就編纂了《八先生文集》,而“唐宋八大家”這一稱号,是直到明末,一個叫茅坤的人編纂了《唐宋八大家文鈔》之後,才确定下來的。
曾鞏
說到曾鞏啊,真的有點悲劇,唐宋八大家中,好像隻有他是唯一沒有任何作品入選中小學課本的,這也直接造成了他名氣不大。
但曾鞏為什麼能受到推崇,并入選八大家?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無論是修身、還是治國,其核心都是遵循儒家思想——這就是曾鞏的特點。
曾鞏是一個充滿了儒家氣息的君子,他年輕時屢試不第,家中十幾口人的重擔,又都在他一個人身上,換做别人早就被累死了,但曾鞏還能忙裡偷閑,讀聖賢書。在他長達十幾年的讀書生涯中,豐富了他的文學功底,也堅定了他純粹的儒家立場。
曾鞏文壇地位的變化
兩宋
蘇轍為曾鞏寫挽聯,評價道:“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就是說曾鞏的文章和思想,足以和先秦兩漢時期的大學者媲美。
北宋之後,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走上了儒家正統地位,而曾鞏醇正、端莊的文風,深受理學家的喜愛,朱熹直截了當地誇贊:“予讀曾氏書,未嘗不掩卷廢書而歎,何世之知公淺也。”
這就相當于把曾鞏推到了與孔孟比肩的高度。
明清
明朝在前面已經說了,就跳過,直接到清朝。
康雍乾三朝,是清朝的巅峰,當時文壇以桐城派散文為主,而這一派的文風,主要就是為了宣傳儒家思想,以程朱理學為理論基礎,前有朱熹把曾鞏推上神壇,到清朝,曾鞏的地位自然再次以被拔高。受到人們的推崇也就不意外了。
清朝以後
清朝末年,西方文化輸入中國,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強烈的沖擊,2000多年來形成的傳統禮教,在西方文化面前不堪一擊,其中遭受打擊最大的就是孔孟之道。
所以,清末首先被打擊的就是桐城派,而桐城派推崇曾鞏,自然而然地,曾鞏就被時代抛棄了。
小結
雖然曾鞏自從清末受到打擊以來,直到今天也難翻身,但是,任何人在評價曾鞏時,都繞不過兩個字:醇正。
我們讀八大家的古文,各有風格,韓柳率真而生動,歐陽修華美、王安石重理、蘇東坡豁達,而曾鞏過于醇正的文風,讀起來就十分無趣了。但是,對于學者來說,曾鞏卻是他們研究古文,不可多得的瑰寶。
而且,曾鞏雖然“無趣”,但他自始至終堅持正道,不忘初心,正是現代人應該學習的。
所以,曾鞏不應該被遺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