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區所在學校的“停課不停學”工作已經到了“攻堅拔寨”的階段,學生“停課不停學”,老師要“停課不停教”,那麼下一學期的課程老師該如何教,學生該如何學相關課程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前兩篇文章介紹了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一課《古詩三首》中的前兩首,那麼第三首的《村晚》應該如何學呢?作為一線老師,我來為你支招吧!
第一招:解詩題《村晚》這個題目交代了地點和時間,比如我所在的地區就是鄉村,而鄉村的傍晚時分就是這首詩題目的意思。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不管年輕的時候從事什麼行業,他們在晚年的時候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隐居,而且隐居的地點不會在鬧市中,而是選擇靜谧的鄉村。所以這首詩的題目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詩人晚年在鄉村隐居的某一個傍晚的所見所聞。
第二招:知作者
《村晚》的作者是這篇課文中的第三個南宋時期的雷震。如果說是神話傳說中的雷震子,估計大家都比較熟悉,但雷震這位詩人,估計知道的人并不多,他是宋甯宗嘉定年間的進士,他之所以能夠進入我們的“法眼”,說白了也是因為這首詩的功勞,這和那位寫《楓橋夜泊》而“一詩走紅”的張繼算是同一種款式的詩人。晚年隐居的雷震,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牧童,看待春天傍晚所看到的一幕幕,于是這一首詩便有感而發。
第三招:明詩意
要了解這一首詩的意思,首先要從掃清理解的障礙開始。如何為理解一首詩的意思“清淤排障”呢?其實很簡單,詩中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字把它搞懂了,整首詩的意思就豁然開朗了。比如這首詩中比較難懂的字有“陂”(村邊池塘的岸)、“銜”(嘴巴裡含着)、“寒漪”(水上的波紋)和“橫牛背”(橫着坐在牛背上)。
把這首詩中的這些關鍵字搞懂了,對于整首詩的意思我們就恍然大悟了:在鄉村一個青草萋萋的池塘中,池塘裡的水滿盈盈的,遠遠望去,一座山仿佛用嘴巴銜着(含着)夕陽,池塘裡的水如同一面鏡子,夕陽被那座山“叼着”的影子倒映(沉浸)在水面上。已經是傍晚時分,橫坐在牛背上的牧童也準備“打道回府”了,他用笛子吹奏着随心所欲不成調的曲子,笛聲扣人心弦。
第四招:抓字眼
關于寫古詩,我們聽說過“詩奴”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雙淚)流”,我們聽說過盧延讓在《苦吟》中所寫的“吟安一個字,撚斷數根(莖)須。”古代文人墨客的詩句能流傳千古,而我們現在有些人寫的打油詩為何做不到呢?原因就在“推敲”二字。在對詩句的用字方面的“推敲”中,詩人讓詩句的意境變得更悠遠,内容變得更有味道。《村晚》這首詩中哪個字有這種“功效”呢?我覺得“橫”字就用得特别傳神:如果牧童憂心忡忡,還有沒有“橫”在牛背上的閑情逸緻?肯定不會!所以,一個“橫”字,充分表現出牧童在鄉村生活的悠然自得、悠閑自在、無憂無慮。所以,抓住“橫”這個字眼,在朗讀這首詩的時候就應該用輕松惬意的語調來讀。
家長朋友們,學了這一首詩之後,你的孩子感受到牧童的那種心情嗎?他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不妨和孩子互動一番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