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初春,大地冰雪已融,河水淺淺細細。偶爾稍大的春風就将黃土卷起來。農曆的二月,不要期待春色滿了田野,也不要希望河堤上的茅草芽鑽出地面、水塘河灘的蘆葦能有幾分的綠色!
少時,春天對我而言,是從土裡鑽出的尖尖茅草芽,水塘河灘的蘆葦芽,那可是我兒時春天的竹筍。
因為生長在北方的我,少時從沒親眼見過竹筍的模樣。“雨後春筍”隻是我心裡一直希望的詩歌,是我每年春天詩一樣的期待和妄想。
後來我讀唐代詩人李颀的《籬筍》“東園長新筍,映日複穿籬。迸出依青嶂,攢生伴綠池。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但恐春将老,青青獨爾為”。我還是不理解春筍是怎樣的一種生長狀态,也不理解“雨後春筍”這詩意的四個字到底是怎樣的一種讓人驚喜。
十年前偶然的機會。我到南方,那是農曆的二月,是江南的二月天。我坐在去臨安的車上,路過村莊的地方,總看見有人坐在家門口忙碌地剝筍。一堆堆的青色、紫色筍皮堆在那裡,從車上就可以聞到竹筍的清香。
到了友人家裡。我第一次品嘗春筍的地道味道。竹筍美味,名不虛傳,難怪“於陵論價重如金”;也難怪美食家蘇東坡如此推崇:“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焖豬肉”、“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連朋友也說:“食得竹筍,方知春天”。
當天下午,我要求他帶我去挖春筍,他笑笑說:“下了雨才好,這江南的雨很尋常,也許明天就可以。”
果然,夜裡聽西風作響,細雨沙沙,樹葉搖曳。我的心情為之一喜。天明,我就可以看到“亂迸苔錢破,參差出小欄”的新筍了。
第二天清晨,友人帶我進山。一路上,翠鳥鳴叫,鮮花盛開,竹林滴翠,溪水叮咚,樹木成蔭,清新的空氣彌漫着花、草、樹、竹的各種香氣。這江南的秀美在一場春雨過後,讓人掉進了詩裡,融入了畫裡。
來到友人自家的竹林,低頭瞧去:遍地破土而出的竹筍,迎着初升的、籠霧的陽光,如迎着春光的尖尖牛角。此時我懂了“雨後春筍”的詩意,也懂了“竹筍才生黃犢角,知蕨芽初長小兒拳”的詩意。這春雨就如同筍的催生婆一般,讓在石縫間、地母下倔強的生命,一夜之間成為春天活力四射的生命之詩。于是瞬間感悟:春雨驚春筍,人間已成詩。
我第一次感受到春筍給我帶來驚憾的力量,和春天頑強的生命力!
我面對這麼多新的生命,我不敢毀掉它們,不想“試尋野菜炊香飯”,隻想讓這遍地的竹筍能生長為參天翠竹!
帶着對竹筍的敬意,我離開那個詩情畫意的竹林。竹筍、春雨、活力、力量,在我心裡成為不變的人生詩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