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導讀
夏日裡玩海,在海裡或者沙灘上見到海蜇是常有的事。
海蜇有毒,被其蟄傷甚至會危及性命。但同時,海蜇又是這個季節很多大連人餐桌上的美味。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海蜇有毒,為什麼還能吃?
每年夏季都有海蜇蟄傷事件炎炎夏日裡,玩海是大連人得天獨厚的樂趣。沙灘上或者海裡,你或許會見到這種萌物,沒錯,它就是海蜇。
海寶水域的海蜇
但是說實話,夏季玩海,大連人都比較害怕遇到這種海洋生物。
海蜇俗稱水母。這種外形像個大蘑菇一樣的海洋生物,有着柔軟、半透明的身體,看起來溫和可愛。但事實上,它并不是很好相處呀。
海蜇的身體可以分泌毒素,一旦被海蜇蟄傷(主要是觸手部分會有毒素),人體就會出現一些不适症狀,比如,輕微的反應是短時間内出現像觸電一樣的刺痛感,之後幾個小時會出現線裝排列的有紅斑的血疹,又疼又癢。
而嚴重一些的反應可能會出現倦怠、肌肉痛及不安的感覺,還可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口渴、冷汗及不眠等。對毒素敏感者,出現呼吸困難、肺水腫和血壓下降,這類症狀嚴重的情況,一旦搶救不及時,甚至會出現死亡。
事實上,大連乃至全國的各大海濱城市,每年夏季都會出現遊客被海蜇蟄傷、甚至死亡的事件。
海蜇有毒為什麼還能吃?
海寶水域的海蜇
眼下正是海蜇出沒的季節。各大農貿市場裡,新鮮的海蜇很受大連人歡迎,買回家涼拌一下,清涼爽口。但問題是,既然海蜇有毒,為什麼還能吃?怎麼吃才安全?
海寶君特地咨詢了海洋生物方面的專家。專家介紹,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要看看海蜇的結構。海蜇的身體其實分為兩部分—傘部和口腕部。
口腕部,就是大連人稱作海蜇頭的部分。分泌毒液的觸手就位于這部分。海蜇的觸手表面布滿能夠分泌毒液的刺絲囊,而在每個刺絲囊的外側頂端都有一個針形觸發器,一旦外界刺激接觸到觸發器,刺絲囊就會彈射出來,将毒液注射到接觸者體表,以達到防禦或捕食目的。
傘部,其實就是平常大家說的海蜇皮,比較平滑,大家現在在市場購買的平闆狀、透明的海蜇,就是海蜇的傘部。這部分并沒有毒素,食用也沒有問題。
專家介紹,因此,海蜇是活體的時候會分泌毒素,但一旦死掉,毒性就會縮減。但是,如果要食用海蜇,尤其是海蜇頭,還是應該經過加工處理。可以用明礬水搓洗海蜇頭,把毒素處理幹淨之後再食用。
一旦被蟄傷,千萬别用淡水沖不能因噎廢食。大熱天的,海邊還是要去的。隻要知道這幾件事,海蜇就沒那麼可怕了。
首先,玩海的時候要盡量觀察好周邊的環境,一般體型較大的海蜇毒性更強,但也比較容易發現。如果發現海蜇千萬不可碰觸,更不能捕撈。
其次,做好個人防護,穿着對身體覆蓋面積大些的泳裝,也可以在一旦遭遇海蜇時避免其對皮膚大面積的傷害。
再者,一旦被海蜇蟄傷,最需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能用礦泉水等淡水沖,因為淡水會加速刺胞釋放毒液,可以用海水沖洗。可以用海水或沙子搓洗傷口把毒刺清洗掉,也可以毛巾等擦去毒液。然後可以在傷口處塗抹堿性溶液中和毒素,比如如明礬水或1%碳酸氫鈉液(肥皂水也可以)。
另外,一旦被海蜇蟄傷,如果面積比較大,應該立即到醫院就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