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校園人工湖征名

校園人工湖征名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7 15:32:13

校園人工湖征名(萬金征名6小時15萬人熱捧)1

跨珠江人行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蘇韻桦 攝

校園人工湖征名(萬金征名6小時15萬人熱捧)2

掃一掃,參加征名活動

一橋連城,一“名”驚人。為進一步提升廣州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昨日舉行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全球征名新聞發布會,6月即将竣工開通的人行橋征名H5正式發出。此次征名的人行橋将是廣州中軸核心段首個由本土設計師完成的地标性建築物,建成後将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寬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亦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同心橋”“自信橋”“友誼橋”“幸福橋”。

在現場,人行橋兩個設計團隊的領銜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和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總設計師、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等“大咖”都紛紛呼籲國内外友人一起為這座擁有“廣州特質”的人行橋集思廣益命名。征名帖發布後受到廣泛關注,截至昨日17時短短6個小時訪問人數達153886人次,投稿量達4806條。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麗莉、許曉芳、李波

征名入選獎金最高五萬元

征名分三個階段進行

活動主辦方在現場還發布了人行橋征名宣傳片及“橋牽之喜——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全球征名活動”H5,并介紹了面向全球征名活動規則。此次征名活動分為“社會征集、專家評審、公衆投票”三個階段,最後經報批後公布結果。

據悉,5月13日到5月28日24時是全球征名活動的第一階段,公衆可以通過官方平台“新花城”客戶端、廣州日報微信公衆号等征集渠道提交名稱。第二階段為專家評審,評委選出10個入圍名稱後将進入公衆投票階段。

專家評審團陣容強大

專家評審團的強大陣容成為發布會現場備受關注的亮點,10位專家中有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首席總建築師何鏡堂,有國際著名鋼琴家、廣州城市形象代言人李雲迪,有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李勁堃院長,有來自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總設計師、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還有老少粉絲衆多的漫畫家林帝浣等。專家評審團除了學界外,還有文藝界、建築界、設計界、媒體界等“大咖”加盟。

10個入圍命名均有獎勵

值得一提是,進入公衆投票的10個命名均可獲得一份“驚喜”,以票數高低設置入選獎1名,獎金人民币5萬元;入圍獎2名:按照分數第二名獎金為人民币3萬元,第三名獎金為人民币2萬元;優秀獎7名,獎金各人民币5000元,以上獎金均為含稅獎金。

“最終的命名将結合專家評審團、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公衆投票等因素選出适當的名稱進行報批。”活動主辦方提醒,此次有償征名主辦單位與應征者構成合同關系,名稱是否被采用由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全球征名活動工作小組決定,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征名發起方所有。

征名帖發出6小時

訪問量153886人次

發布會結束後,市民代表與40多位媒體記者一同前往探訪正在“裝修”的人行橋工地,本地KOL組合“港夫廣妻”組合的李劍禧、孫嘉晞在參觀後贊歎不已。而來自中國香港的李劍禧說:“今天我親身感受了人行橋的設計理念,特别是其中的嶺南元素令人印象深刻。今後有朋友來廣州,我會帶他們上橋‘打卡’,領略嶺南文化。”而來自中國澳門的暨南大學學生陳殊倩則認為,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中體現的文化一脈相承,能夠幫助灣區人民更好地凝聚力量,團結發展。

活動受到廣泛關注,截至5月13日17時,官方投票頁面“橋牽之喜——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全球征名活動”H5已累計吸引153886人次訪問,收到投稿4806條。在征集到的名稱中,既有參考其他大橋命名方式的“平實命名派”,也有結合橋梁設計元素的“詩情畫意命名法”,比如“團結橋”“彩虹橋”“廣州弦”等,活動積極發揮了“我為人民城市建設獻智慧”的熱情,命名各有千秋。

這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同心橋:将成珠江兩岸發展及增強灣區活力新紐帶

在現場,廣州市城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陳強介紹,人行橋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聯合設計,廣州市城投集團投資、建投公司代建,中鐵廣州工程局承建,跨度為198米,全長488米,寬度為15米,已于2021年2月8日順利合龍,目前人行橋已經進入開通前的最後沖刺,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鋪裝、設施、燈光等工程,将于6月30日前竣工開通。

據悉,人行橋的規劃建設充分考慮新中軸線珠江兩岸慢行系統的互聯互通,打造城市活力空間,它超越了普通的橋梁,将成為縫合城市南北軸線的紐帶、點綴城市客廳的活力場所。實際上這是一座“同心橋”,充分體現了“老城市新活力”及“活力灣區”的精神風貌。在便民過江的同時,有利于海心沙島、廣州塔景區人流的雙向快速疏散,提高安全保障;在打造兩岸無縫銜接觀景長廊的基礎上,為市民遊客提供獨一無二的通行、觀景新體驗,提高環境品質;建成後将成為珠江兩岸經濟、商務、旅遊、文化發展的新紐帶。

自信橋:中軸核心段首個本土設計師完成的地标建築

“它是廣州第一座跨江人行橋,建成後将成為世界上跨度最大、寬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何鏡堂介紹,人行橋造型融入了嶺南地域文化的元素,橋的平面提取了粵劇水袖的形态特征,橋拱融入了嶺南古琴的造型元素,橋面景觀以嶺南花舟為主題,共同打造極具嶺南特色的花城新花橋,打造珠江上看與被看皆宜的新景點。“輕盈通透的體量,既能夠避免對珠江視線通廊的遮擋,又與都市天際線和諧相融,劃出一道珠江上的最美曲線。”

作為廣州中軸核心段首個由本土設計師完成的地标性建築物,設計師們自信地将嶺南文化元素融入設計中,人行橋将成植根嶺南、借勢灣區發展的創新文化名片。

不僅如此,人行橋還是一座智慧之橋、科技之橋。“從外觀上看,橋上除了拉索之外,主要線條幾乎沒有一處是直線,這在特大橋梁中是非常罕見的,是全三維曲面造型的藝術之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築師、人行橋項目設計負責人、主創設計師丘建發揭秘稱,人行橋還是廣州首個以智慧橋梁理念設計的人行橋,橋上的視像識别系統,能夠識别橋上的人流量與行為,在出現擁擠等危險情況時可以及時預警管控。

在結構技術難題的突破上,人行橋還展示了建設者攻堅克難的自信。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廣東省首屆勘察設計大師甯平華透露,結合橋梁的通行能力、無障礙通行、橋下通航及防洪等實際需求,在保證結構安全、實用耐久的前提下将造型概念轉變成可實現的藍圖。

承建方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雲介紹,該項目目前實現了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環保“零投訴”、施工“零封航”;以“四新”技術攻克了各大難點,其中采用抗壓強度可達到150兆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是普通C30混凝土抗壓強度的5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江水對拱腳的侵蝕,這在我國橋梁建設史上尚屬首次運用。

友誼橋:将國内外設計元素有機融合的“新橋梁”

遠眺母親河珠江,她孕育了兩千多年來廣州的滄海桑田,見證了廣州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地勇立潮頭與世界城市交往的故事,見證了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祖國的強大、城市的變遷,見證了生活在廣州的國際友人與廣州人民一起為城市發展砥砺奮進的碩果,見證了廣州架起與世界人民的友誼橋梁、共譜合作華章,全面立體展示了多彩的廣州、活力的廣州。

珠江上的橋梁更是“友誼橋”,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梁成為廣州日益繁華的紐帶,助力廣州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樞紐城市的同時,掀開了城市快速發展的新篇章。記者采訪獲悉,1951年修複開通海珠橋以來,珠江兩岸架起了越來越多的跨江大橋,而首座跨江人行橋的建設,不僅讓隔江相望的廣州塔與海心沙亞運場館實現相互牽手,還在廣州塔設計者馬克·海默爾與海心沙亞運場館設計者等本土設計師之間,架起了在廣州國際化大都市城市空間裡國内外設計元素有機融合的“新橋梁”。

幸福橋:實現市區核心區域慢行通道的互聯互通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記者在現場了解到,跨珠江人行橋的建設從市民使用出發,注重人性化設計,體現生态理念,設置複合功能,是融入市民生活的都市綠橋,建成後将實現珠江新城CBD商務區、海心沙亞運公園、二沙島藝術公園、廣州塔遊覽區等核心區域慢行通道的互聯互通,提高集聚人流的快速疏散能力,整體提升了核心區域環境品質,也是市民觀景、步行、休閑的新場所。

“這是一座‘幸福橋’。”采訪中,有市民遊女士就感歎,現在已經對人行橋充滿期待,未來不僅出行便利,還将給工作、休閑生活帶來全新的體驗。“每天在人行橋附近散步,國際化大都市美景盡收眼底,生活裡就需要這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在何鏡堂的設計團隊看來,廣州首座跨珠江人行橋就是一座技術之橋,一座人文之橋、藝術之橋。他們認為,該人行橋将會成為廣州人生活的一部分、記憶的一部分,成為廣州發展曆史的一部分。

廣州,我想牽你的手,走過這座橋

虹橋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一橋飛架南北,一頭連着過去,一頭連着未來。

一彎長虹卧波,一頭枕着現實,一頭枕着理想。

流過了千古興替,流過了歲月滄桑,珠江依然奔騰不息,廣州仍然奮鬥不止。自公元前214年築城以來,廣州因水而興,亦曾為水所困——曾幾何時,一江之隔,水遠山長。以至于,“甯要河北一張床,不要河南一棟房”。橋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橋梁夢便是珠江夢。自1951年海珠橋修複重啟以降,珠江兩岸,橋似春筍。修建跨江人行橋,尚屬首次,開創珠江“建橋史”。

橋,為誰而建?城,所以盛民。橋,所以連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這座人行橋,是黨和群衆的“連心橋”,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橋”,更是助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體現活力灣區的“地标橋”。

“邦畿千裡,維民所止”。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建一座橋,串起海心沙、二沙島和廣州塔;換一角度,行走廣州,盡覽新時代的珠江上河圖。可以說,這座橋早就在廣州市民群衆的心中、夢中。化群衆願景為幸福實景,隻用短短一年多時間,速度是力度更是溫度,彰顯為民辦實事的态度。

站在橋上看風景,心曠神怡,此樂何極;站在橋上成風景,成為美麗珠江背景闆,人橋兩相宜,何其幸運。把廣州推向世界,橋是橋梁;把世界拉進廣州,橋是紐帶。

橋,因何而美?因形意而美,因人性而美,因創造而美,因精神而美。

似嶺南古琴,如粵劇水袖,取花舟形态,注嶺南元素,大開大合皆有神韻,橋是“藝術橋”;注重人性設計,體現生态理念,突出舒服性、安全性,一枝一葉俱見匠心,橋是“貼心橋”;克服技術難題,工藝精益求精,實現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缺陷”、環保“零投訴”、施工“零封航”,沖刺世界跨度最大、寬度最寬曲梁斜拱人行橋,敢為人先不甘人後,橋是“創新橋”;人行橋是廣州中軸核心段首個由本土設計師原創的地标性建築物,廣州為本土設計師搭建舞台,本土設計師迎難而上,通力合作不負衆望,橋是“廣州橋”。

橋,昭示什麼?橋梁寓意着紐帶,實現更多連接,意味着機遇,帶來更多可能。人行橋不僅成為一條維系城市南北軸線的紐帶,将廣州中軸無縫對接、連為一體,延續城市客廳的空間活力,改善市民群衆的生活品質,更進一步提升了廣州國際化大都市形象,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珠江因你而妩媚,廣州因你而美好。

“橋首”以盼,“橋牽”之喜,願美好如期綻放。

廣州,我想牽着你的手,走過這座橋。

(廣州日報評論員 練洪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