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我們所關注的餐飲圈,可能地攤經濟的重新興起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而在我們身邊,也能明顯地感覺到,這個利國利民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消費,增強了市場活力。
每一個趨勢的出現都隐含着一些機遇,而對于那些想用這個方式來創業的朋友們,首先應該對“地攤經濟”這個觀念有些更深層的思考。
在人們的傳統意識裡,總是把地攤兒和規模小、沒面子等一些沒有必要的東西聯系在一起,但經過了這幾年市場的洗禮,我相信大家的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
一個成功的餐飲經營,和店面的大小,人員的多少,有沒有面子等,沒有必然聯系,地攤隻是一種成本合理,規模合理,風險可控的創業模式而已。
但在這個模式之下,如何走出我們自己的路,其實一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一招先!
“一招先,吃遍天”這6個字的俗語人人皆知,在小吃業更是個真理式的存在,我們不說很多大道理,今天我講兩個我身邊的故事。
1、小兩口的烤冷面
就在我家附近美食街的一個路邊攤,有小兩口經營着一個餐車,也有些年頭了,品種是烤冷面。
這種小吃大家都耳熟能詳,冷面大多是成品,前期的工作不是很複雜,主要是現場操作以及醬料的配制。
小夥子配的醬料口味很好,加上現場表演式的操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人氣,幾年來生意一直都火爆。
一位經常光顧他那裡的老客戶,我的一位妹子曾經描述過他們每天的銷量,他們一般是下午4點多出攤,一直到晚上十點半左右,每天六個小時基本都很忙,銷量基本都能維持在五百張上下,趕上人多的日子,還要多得多。
而冷面的價格是5元一份。把餐盒等全都算上,毛利也有50%多,每天平均五百張是個什麼樣的收入,而用人就是小兩口,費用就是不多的攤位費,大家明白了嗎?
第2個故事,一款鐵闆鱿魚烤出的小品牌
這家小吃在我們這裡西郊一個市場上,也是一個餐車,品種是鐵闆鱿魚,老闆30多歲,多年來就是深挖這一個品種,把他的鐵闆鱿魚做成了一個知名的小品牌。
鱿魚我們都知道,本身沒有什麼味道,但口感和質地好,需要搭配上醬料才能出效果,這位也是自己研制了一款口味獨特的醬料,成就了自己一方小天地。
他的銷量我們也不必去細算了,和冷面那位一樣,人們在他們的餐車前排隊的時候,總能發出“小吃掙大錢”的感歎。
這兩個故事不重要,我相信大家留心的話,在你們身邊也有好多,關鍵是我們從中能體會出怎樣的經營觀念?怎樣的生存方式?怎樣的發展思維?
但他們的共同特點很容易看出來,就是“一招先”,用自己研制的醬料做出了與衆不同的東西,身邊同種類的經營很多,隻能看着他們火爆,這就是區别!
既然說了這樣兩個故事給大家思考,也就順手再給大家兩個配方,跟着故事走,一個冷面醬,一個鐵闆醬,供大家參考。
東北烤冷面醬料:
戶戶醬2斤、番茄醬半斤,花生醬100克、甜面醬150克、蒜蓉醬100克,蚝油50克、雞精15克、味精10 克、五香粉10克、白糖30克、色拉油200克,洋蔥碎50克,大蒜碎50克。
自制五香粉:花椒40克,八角24克,桂皮20克,沙姜10克,小茴香10克,百裡香8克,黑胡椒7克,批量制作打粉。
制作:色拉油入鍋,油溫5成,放洋蔥碎和大蒜碎煸出香味,放入醬料炒香,下入所有調料,加适量啤酒稀釋,熬制15分鐘關火冷卻即可。
2、鐵闆醬
韓式辣椒醬300克,蒜蓉醬150克,蜜汁烤肉醬150克,柱候醬100克,芝麻醬80克,花生醬50克,孜然粉20克,美極鮮200克,紅油100克,黑胡椒碎30克,雞粉30克,蒜泥50克。
鍋中放少許色拉油,加入蒜泥炒香,下入醬料熬制到香味融合,下入所有調料和香料,加适量水稀釋,熬制10分鐘關火冷卻。
兩個小故事,兩個小配方,隻願給愛好小吃的朋友們提供些思路和借鑒!
自然門美食e道哥 一個緻力于替大家學習的,草根美食愛好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