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交易量1.3萬噸,高峰時段每日1.8萬輛車輛出入,輻射人口6000萬人……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場所都遭遇停工停産,但重慶卻有一個特殊的市場一直以來高負荷運轉,它就是重慶最大的“菜籃子”——雙福國際農貿城。
近日,記者從重慶交運集團獲悉,作為我市最大的綜合性一級農産品批發市場,雙福國際農貿城切實保障農産品市場穩定供應,日均交易量達1.3萬噸左右。今年4-6月,蔬菜、水果、冷鍊交易均實現正增長。目前市場已輻射四川、貴州、湖北等多個省份,逐步成為西部地區交易規模、聚集輻射範圍都位居前列的全國跨區域骨幹流通網絡節點市場。
日均交易量1.3萬噸
輻射人口達6000萬人
“這些水果新鮮的很,再不拿就沒有了……”26日下午,在雙福國際農貿城的水果市場,重慶龍威屹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隆炳忙得不可開交。
由于交通便利,加上市場客流量大,在他的“水果攤”,如今每天有100噸左右的李子、桃子、猕猴桃、葡萄等時令水果被賣往重慶各地,乃至陝西、貴州等周邊城市。
唐隆炳的忙碌,僅是雙福國際農貿城交易的一個縮影。
據悉,作為重慶市實施的“菜籃子工程”和“民生工程”,雙福國際農貿城是重慶最大的綜合性一級農産品批發市場,彙聚了蔬菜、水果、糧食、食用油、幹貨、副食、肉類、水産、蛋品、凍品、花卉等16個類别。自開業運營以來,供應量逐步增長,維持了量足價穩、購銷兩旺的局面,目前已輻射重慶、四川、貴州、湖北等多個省份,輻射人口達6000萬人。
2019年,市場日均交易量突破1.3萬噸,年交易量達416萬噸,年交易額達357億元,交易量和交易額保持兩位數增長,已逐步成為西部地區交易規模、聚集輻射範圍都位居前列的全國跨區域骨幹流通網絡節點市場。
今年,雖面臨疫情壓力,但市場仍正常運轉,全方位保障市民“菜籃子”,通過上半年防疫工作和當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目前各類農産品進場、批發、銷售已基本平穩,市場中像唐隆炳這樣的大大小小經營客商已近3000家。
今年上半年,市場總交易量完成197.93萬噸,交易額155.6億元。其中4-6月的蔬菜、水果、冷鍊交易量均為正增長。
農産品“量足價穩”
基地儲備達到9萬噸
張懷文是雙福國際農貿城第一批經營戶,主要銷售調料品,今年來,雖然他的産品得到更多客戶青睐,但他卻沒有漲過一次價。
“由于産品易于儲存,我們春節期間就囤了一個季度的貨,以滿足市場供應。但我們沒有‘坐地起價’,還是維持了原價銷售。”張懷文表示。
同樣,興旺蛋類批發部的戴京鵬,為了滿足更多超市的需求,他從今年大年初三就開始上班,他避開疫情區去尋找蛋源,但其批發價不但沒有漲,反而比去年還便宜了不少。
“在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的前提下,保障市民餐桌農産品供應、保障農産品交易價格平穩是我們的使命。”雙福農産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衛永生表示,今年來,雙福國際農貿城積極與市内外生産基地簽訂的框架協議,确定供應品種,大力組織貨源,基地儲備達到9萬噸。同時,雙福國際農貿城還積極發動經營戶與生産基地經營戶對接,達成具體的采購協議,明确采購時序。
“這也要感謝經營戶對我們的支持。”衛永生說,從大年初一開始很多經營戶都沒有休息,提前組織貨源進場。雙福國際農貿城也相應地加強了場内服務,同時加強對入場農産品的抽樣檢測,騰出足夠多的攤位,協調運輸車輛快速入場,讓農産品能盡快銷售出去。
截至3月中旬,農産品日均入場量達9526噸,農産品儲備充分,包括蔬菜、水果、肉類、糧油、凍品等,儲備量約50566噸。4月至6月,蔬菜市場交易量達85.12萬噸,同比增加了0.48萬噸,漲幅達0.57%;水果市場交易量達22.49萬噸,同比增加了2.82萬噸,漲幅達14.34%;冷鍊交易量為3.8萬噸,同比增加了0.37萬噸,增幅達10.79%。
此外,市場還積極幫助客商拓寬經營渠道,借助場内物流優勢,引導客商充分利用網絡營銷的力量實現銷量增長,以及積極對接永輝、新世紀等大型商超,确保場内貨品銷售渠道。據統計,3月至5月期間,水果市場線上每日銷售超2萬單。
将加快智慧市場建設
市場更規範品類更豐富
“按照規劃,雙福國際農貿城的日交易量還可翻一倍,達到26000噸左右。”衛永生表示,接下來,雙福國際農貿城将繼續統籌抓好聯防聯控和經營管理工作,守穩“米袋子”,拎好“菜籃子”,端好“果盤子”。同時,在擴大經營規模、規範市場管理等方面發力。
衛永生透露,雙福市場正着力推進市場實體經營,向實體化、差異化、平台化轉變,向差異化、特色化、便利化的現代商貿轉型。
例如在平台化建設方面,依托交運集團主業優勢和現有市場資源,将打造線上與線下互聯互通的平台化運作體系。線下平台主要是以城鄉一體化物流配送網絡為基礎,建設層次鮮明、高效通暢的農産品流通網絡。線上平台主要建設智慧農貿平台,具體有電子結算系統、肉蔬溯源系統、供應鍊金融服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綜合管理平台等。
智慧化體系建設方面,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線上線下互動結合,把産業生态鍊的供應商、批發商、貿易商、消費者和利益相關方有機聯系,以電子交易結算為核心打造“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智慧型農批市場。目前正在進行系統開發,預計明年起有望逐步推廣。
“此次疫情,也讓農産品交易方向發生了調整,因此,在拓展經營方面,我們也在思考如何創新。”衛永生表示,未來,市場除了更規範更智慧,也将更精細。例如,市場将加大為商超供應加工農産品。同時,在拓展品類方面,随着中國西部(重慶)東盟農副産品分撥中心的建設,未來東南亞的水果将通過陸海貿易新通道進入市場,市民可以在更短時間内、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到更多進口水果。
相關:
交運集團将深化川渝農産品領域合作
其實,雙福國際農貿城僅是交運集團市場商貿闆塊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
據悉,今年來,交運集團市場商貿闆塊圍繞“建設大平台、發展大市場、構建大流通”這一主題,全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截至目前,市場商貿闆塊實現營業收入15.37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23.48%,增幅33%。實現營業利潤1.11億元,降幅31%。實現交易量297.06萬噸,同比下降18.68%。實現交易額244.68億元,降幅27.35%。随着複工複産的有序推進,經濟恢複效果顯著,下降幅度逐步收窄。其中,6月份實現交易量57.75萬噸,較去年同期減少2.29萬噸,降幅3.81%;實現交易額45.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7.25億元,降幅13.82%。
此外,集團通過對11家劃轉企業的整合重組,進一步夯實了集團農批市場的發展基礎。
交運集團方面表示,未來将進一步壯大農産品建設運營與批發業的産業規模,确保農批市場對集團營收貢獻達20%以上,推進農批市場從粗放租賃的經營向實體化,品牌化、平台化轉變。通過智慧農産品市場體系建設、标準農批市場體系打造以及積極推動農貿經濟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力争在十四五時期把旗下農批市場平台建設成為“全國領先的農産品流通平台商”。
據悉,在深化川渝農産品領域合作,推動成渝市場體系一體化方面,交運集團計劃依托雙福農貿城和成都蒙陽市場打造立足川渝、輻射西部、聯動全國的市場集群,建立兩地共享的農産品供銷體系,構建成渝兩地農産品流通的長效合作機制,促進西南地區農産品大流通。
同時,依托集團的物流通道優勢,着力構建跨區域集散結合、冷鍊物流、産銷對接、信息暢通、追溯管理的現代農産品市場流通網絡體系,實現成渝1小時鮮活農産品物流圈;結合四川農産品産地基地優勢和重慶的消費需求,建立兩地農産品保供聯動機制,搭建四川攀枝花、彭州和西昌等基地蔬菜水果入渝,重慶特色農産品進川的綠色通道,實現“川渝好品進雙城”。目前交運集團旗下中歐木業的西南國際木材交易平台,雙福公司的農産品産銷對接正積極與四川企業進行合作。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孫瓊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