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培訓青年教師學習日志?■“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系列報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全員培訓青年教師學習日志?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系列報道
在這裡,小學生6年中要參加90項家務勞動、90項校内勞動、90項農場勞動、30項志願服務公益勞動;
在這裡,學生遵循傳統曆法,設計二十四節氣農場耕種計劃,種菜、養蠶、除蟲、收割;
在這裡,鄉鎮農田裡處處閃動着學生揮汗勞作的身影,人氣旺了、農戶笑了、鄉村美了;
……
這一切,皆源自當地推行的“新勞動教育”模式。
這裡的勞動教育究竟有何特點?近日,記者走進杭州市富陽區這處富春山居圖裡的“秘境”,撐起一支教育的“長篙”,向富春江水深處“漫溯”,去尋找勞動教育的“一船星輝”。
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
打開課堂的邊界
一顆土豆能做什麼?
在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土豆成為各科課堂的主角:勞作課種土豆、語文課寫土豆、數學課算土豆、美術課畫土豆、采摘節收土豆、财商課賣土豆……
不單是土豆,小麥、蠶豆、油菜、向日葵、兔子等學生種的植物和養的動物,都在這所學校裡散發出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學生們不斷去探究。
行走在富春七小校園裡,開心農場、勞動大廳、木工教室、農耕文化館、科普基地……種種開展勞動教育的場所讓人目不暇接。
據不完全統計,在富春七小校園裡養殖過的動物有十幾種,種植的植物有70多種。與其說這是一所學校,不如說這是一座神奇的城堡,學生對這裡的一切都好奇地探索着。
為什麼把勞動教育擺在如此突出的位置?
2009年,面對剛剛建成的嶄新校園,富春七小首任校長章振樂心裡一直琢磨的是如何把學校辦出特色。彼時,一項針對本校1000多名學生開展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調查顯示,91%的學生缺乏真正親曆農耕勞動的體驗、70.3%的學生不參加日常勞動,這些數據讓喜歡健身、登山的章振樂心裡很難平靜下來。
“沒有親近過土地的孩子,就沒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沒有勞動實踐的教育,就像是‘空中樓閣’。”章振樂說。
而後,富春七小把辦學特色緊緊瞄準在勞動教育上,這一瞄就是11年。
11年間,校園西邊的15畝土地,從建築垃圾的填埋地變成了種植區、養殖區、農具博物館以及現代農業區等分工明确的“開心農場”,成了各個班級勞作的樂園。
漸漸地,勞動在富春七小校園裡蔚然成風。
立春時,學生們來到開心農場尋找春天;立夏時,學校操場上舉辦收獲節,學生們摘蠶豆、剝蠶豆、煮蠶豆、吃蠶豆;立秋時,學生拿起鋤頭,整地施肥種蘿蔔;小雪時,油菜長大了,大家測量油菜的高度,在素描本上為油菜畫像……學生不但在勞動中認識了農作物,親身體驗感受二十四節氣,更在觀察、訪問、調查、繪畫、寫作、詩歌創作等活動中經曆一次次綜合性學習。
2018年5月,經過9年開發,富春七小《蠶豆成長記》《呀,土豆!》《嗨,小兔!》等6本校本教材,以及勞動教育實踐系列課程“大地上的勞作:二十四節氣親子書”前後出爐。
勞動教育不單單出現在校本教材之中,它還像火種一般被播撒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點燃了創新的火焰。
一年級新生入學時,學校會為每個班級頒發為期6年的班級責任田“土地證”,并收取六年級學生耕種并收獲的向日葵種子;每年的“采摘節”、農事運動會上,學生們争相拿出自己種植的蔬菜、水果進行分享;“最美農場”“小小農博士”“勞動小能手”等評選,則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等勞動熱情。
随着勞動教育内容不斷豐盈,11年間富春七小逐漸構建起一套以“新勞動教育”為特色的課程群,包括三大闆塊:開心農事、田園放歌、愛心分享等組成的農事勞作課程群;小小農科院、智慧小魯班、理财小能手等組成的創意勞動課程群;生活整理、志願課程、成長30事等組成的美好生活課程群。
新勞動教育新在何處?“新勞動教育不僅限于德育,還涉及教學和綜合實踐等領域。”章振樂說,主要體現在目标上與德、智、體、美融通,内容上與學科課程整合,評價上側重體驗。
在“小小農博士”課程中,富春七小圍繞各學段學生種植蔬菜活動,設計若幹探究性學習項目和小課題,讓學生成為農場探秘的博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再如“種桑養蠶”項目中,學習流程包括桑葉選取、扡插、管理、桑葉采摘、養蠶結繭、抽絲等,讓學生在勞動中提升探究欲,在探究中提升學習的興趣。
三大課程群,60多門項目化、開放式的選擇性課程,每一門課程都是學生們認識世界,并試着去創造世界的奇妙之旅。這些課程從勞動中來,又回到勞動中去。
在新勞動教育理念的引領下,課堂的邊界被打開了,學生在更廣闊的“土壤”裡紮根、發芽、成長。
“通過對蘿蔔進行觀察、做實驗,能否知道植物的莖彎曲或直立生長的秘密?”“杭州的市樹樟樹四季常青,為什麼剛萌發出來的嫩葉卻呈淺紅色?”
不經意間,學生們在土地裡刨出了興趣、刨出了創新、刨出了未來。
僅2017年、2018年兩年,該校學生參加全國小學生科學小論文競賽的作品中就有67篇分獲一、二、三等獎;2017年,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富春七小學生的13項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
在富春七小示範帶動下,富陽區要求各校都在學校内設立勞動專業教室或勞動實踐基地,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開展跨學科的項目整合學習。目前,全區共建設49個各具特色的校内勞動實踐基地以及相關課程。
在裡山鎮中心小學,在校園的山坡上開辟一片茶園,依托當地安頂雲霧茶相關資源,全體學生在“知茶、事茶、悟茶”的茶文化系列校本課程中開展勞動教育,學生不僅學習種茶、采茶,還嘗試制茶、賣茶、泡茶。
生機勃勃的校園成了富陽的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這裡裝滿了他們成長的趣事。
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
成為生活的主人
5月1日,一份特殊的榜單在富陽區家長的朋友圈刷屏了。
在這份表彰榜單中,18名中小學生獲得“勞動抗疫”小能手、13名教師開發的課程獲得“勞動抗疫”優秀課程、16所學校登上“勞動抗疫”光榮榜,“芹菜變身記”“狀元饅頭”“釘紐扣”等内容吸睛無數。
如何把2020年這個超長假期過得有意義,富陽的孩子們在勞動裡找到了最好的答案,做飯、刷碗、掃地、鋪床、疊被……
勞動,之所以能夠成為超長假期裡的“抗疫神器”,正是得益于全區早就發布的“新時代勞動教育”指導建議。
“一年級學生在家能垃圾分類,學洗襪子、紅領巾;二年級學生能連根拔除雜草,并學習用小鋤頭除草;三年級學生要做些向父母表達孝心的事,如洗頭、洗腳等;四年級學生要養護班内綠植,有序擺放室内物品;五年級學生要采集土壤标本,研究土壤的結構和成分;六年級學生要管理家裡一周的生活開支,并做數據分析,給出建議……”
這份富陽區教育局下發的小學“新時代勞動教育”指導建議,根據小學生發展現狀和年齡特點,共分成“家務勞動”“校内勞動”“農場勞動”“志願服務公益勞動”4個方面。前3個方面按年度分别列出了小學生6年需完成的90項勞動;“志願服務公益勞動”方面,包括了30項公益勞動。
這份指導建議的出爐,正是出自富陽區新時代勞動教育研究院。研究院學術顧問委員會由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浙江省教科院、杭州市教科所等單位的12位專家組成。
“生活即教育。”談起富陽區推動勞動教育的初衷,富陽區委書記朱黨其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在他看來,學生能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能不能實現自主管理,是勞動教育的一塊試金石。“因此,勞動教育必須走出校園、走進家庭、走向社會。”
在新勞動教育理念引領下,富陽區立足區域社會特點,進行頂層設計、系統推進,打通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圍牆,全面提升區域教育的品質和特色。
除了智庫,富陽區逐步搭建起勞動教育的“四梁八柱”,制定出台了《關于區域推進富陽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明确了富陽區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标、實施原則、主要策略和保障機制;成立了富陽區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教育聯盟,33所學校成為首批聯盟成員學校;發布了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方案,4.4萬名中小學生直接參與……
在一系列強有力政策的推動下,陽台、廚房成了小課堂,社區、花園成了運動場,學生在生活中獲得全面的成長——
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很多家長要進行複工複産,富春中學班主任李志芳在班裡推出“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學生們主動承擔家務,準備一日三餐,做起了小當家;
圍繞“掃幹淨,堆整齊,種滿園,點漂亮”,洞橋鎮中心小學學生開展了家門口的新勞動教育實踐課——打造潔美庭院,做起了小小園藝師,原本雜亂的庭院變得整潔、漂亮;
三八節,實驗小學的孩子們燒上媽媽最喜歡的炒蘆筍、花菜,做紅糖饅頭、蛋糕,打掃衛生等,把勞動成果當作最好的禮物送給媽媽;
……
指導建議發布一年後,新時代勞動教育研究院進行了實施情況調查,對低段學生穿衣、整理書包、折襪子等10項家務勞動的調查發現,83.1%的學生全部都會做;對中高段學生整理衣櫃、洗衣服、燒飯等10項家務的調查中發現,79.2%的學生全部掌握,前後對比明顯。
愛生活、會生活,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這些優良的勞動基因正在嵌入富陽學子的身體裡,成為新時代富陽學子身上顯著的特征。
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
站在鄉村的中心
“将篾絲穿進去,再拉一下。”在洞橋鎮賢德村施家3号,一位篾匠師傅身邊圍着10個孩子,他正在教孩子們用竹子編蒸架。看了一兩遍,孩子們便迫不及待地動手嘗試,十幾分鐘後,一個個竹編簡易蒸架就成型了。
“這是我第一次做竹編,原來這麼有趣。”13歲的王瑾钰說,這是自己第一次和小夥伴們一起住到鄉村農戶家,她們還去田裡幫農民伯伯種菜澆地,大家都很興奮。
除了施家3号,在賢德村還有四戶人家正熱鬧着。這次勞動實踐體驗,富春七小五(8)班47名學生分成5個小組,分别住到了5個農戶家,跟着主人體驗各式各樣的田野課程,有的去山上挖筍、采茶,有的到田裡拔草、摘野菜,還學砍柴挑擔……
當天,“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洞橋鎮正式授牌。
“實踐基地是富陽區域層面推動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效抓手。”富陽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方亮介紹,基地活動的開展,主要通過兩大類形式,一是依托“農戶 ”和“鄉鎮 ”兩種模式,組織城區學生進農村,讓農戶變成孩子們的“勞動課老師”;二是依托“企業 ”“文創 ”“科技 ”,組織農村學生深入企業、工廠、文創點等,感知體驗新科技下的勞動,開創“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新途徑。
作為富春山居圖作者黃公望的隐居地,富陽有古法造紙、竹編工藝、豆腐制作等特色非遺傳統項目,也有造紙工業、光纜生産、球拍制作、水稻種植等現代特色項目,自然人文資源豐富。
為了保證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富陽區重點做了三件事:一是“出資金”,區裡配套專項資金,平均每生每天200元專項活動經費,組織全區4.4萬名三至八年級學生到“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參加勞動實踐。
二是“定标準”,富陽區先後制定了《“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标準及認定流程》《“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準入制度》《“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考評辦法》等,對申報單位和農戶的硬件條件、安全措施、配套設施、規範管理等進行嚴格認定準入,挂牌認定後進行嚴格培訓與管理。
三是“建課程”,依托富陽區國企——文旅集團和民營企業——野生君團隊,立足勞動教育目标和要求,借助基地本土資源,結合學生特點,進行項目化、課程化的設計。
“課程是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核心。”富陽文旅集團總經理蔣祖雲介紹說,富陽區農村實踐基地設置了三類課程模式,分别是農耕課堂、農戶課堂及手藝課堂,農耕及農戶課堂為标準課程,手藝課堂因基地不同而課程各不相同,包含“黃豆的一生與豆腐制作”等。城區實踐基地共設置了工藝類、科技類、自然探究類、創意制作類課程,包含“解密富春山居圖”“小小服裝設計師”等内容。目前,全區建成以“新勞動教育”為主題的可實施項目與課程149個。
在推進新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富陽區還有一個主線和特色就是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富陽區以全區24個鄉鎮為主辦單位,舉辦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節,每年每個節氣都由一個鄉鎮主辦,每年每個節氣都有農事節氣活動。
在資金、标準和課程的“加持”下,目前富陽區已經建立洞橋·賢德基地、永昌·唐昌基地、匠藝空間基地、花鹿原基地等16個基地。此外,全區正在打造100個各具特色的“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精品村;培育1000個接待規範和教育有效的“新勞動教育”實踐體驗活動示範農戶。
“下一步,富陽區将根據中央相關文件精神,籌劃建立兩個500畝以上的能夠容納學生進行5天勞動周實踐的綜合實踐體。”方亮介紹,未來2至3年裡,富陽區将呈現大規模綜合基地、鄉村實踐基地、農戶體驗點三位一體的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新模式。
不經意間,勞動基地的建設也悄然推動了地方經濟、非遺傳承、鄉村振興——
傳統服裝企業愛麗芬集團董事長姚博明發現,面對外貿下行和企業轉型的雙重壓力,以勞動教育為特色的文創勞動體驗成了企業新的增長點,于是下大力氣成立文創公司、改造廠房,開發“小小服裝設計師”等特色課程和實踐體驗活動,廠區人氣旺了,工廠更美麗了;
漁山鄉婦聯主任王利芳發現,“芒種”節氣活動的舉辦,把鄉裡的農耕文化和非遺文化傳遞給了下一代,她對鄉土文化的發展更有信心了,心情也美了;
洞橋鎮賢德村“農戶教師”華金福發現,自己一輩子的農事經驗有了傳承,家裡也有了人氣,很多年輕人回村創業了,鄉村更美麗了。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08日第1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