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複合結構:左右欹側,顧盼生情;上下挪讓,通透簡潔
我們先看圖2-1中紅與黑的對比,在平面構成原理上,黑稱為正形,那麼紅就可以叫負形。書法在宣紙上,因為筆畫切割空間就可以有黑與白的空間對比,我們把字的留白(包括字内的留白和字外的留白)稱為負形。漢字的結構本來是一個渾然一體、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是中間紅色的手就像凸顯在黑色背景上面的一個非常顯眼的中心圖式——視覺中心。
圖2-1 作者福田繁雄(日本)
當我們來看一個左右的造型圖式時,受到這樣的啟發必然也會有正負形的存在。内白的凸顯會在此刻更加奪人眼球,構成圖式的背景和主角在作者營造的空間中優先展示作者的目的和意圖。邱振中先生講:“如果我們把注意力引向單字内部被線條所分割的空間,情況将有所不同。這些空間是構成書法作品的最小單元,書法作品的空間性質即由單元空間的性質及其組合所決定。人們在意識中可能從未進入這一層次——人們關心的隻是字的結構。”我們常常隻關注字的筆畫本身,而忽略線條分割的空間,這是上升到視覺藝術的層面,有着更多的美學意義。
圖2-2 懷素《草書千字文》字例
如圖2-2,“任”“巧”二字都是左右結構,作者在書寫時,有意将左右的距離拉開,凸顯了“負形”。中間的“負形”首先是一個完整的圖式,字外空間也有一個穩定的“負形”,它們内外呼應,共同營造出勻稱和諧的理性之美。具體分析,“亻”呈向外拓,以放為主,力量對外輻射,而右邊的“壬”部呈穩定的方塊形,以收為主,左右一動一靜,顧盼相生,而中間紅色虛線部分大量的留白,無過多牽絲,保證了留白的完整性,讓我們視覺重心更偏于集中到中間,而非線條。姜夔《續書譜》說:“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嘗苟且。其相連處,特是引帶。嘗考其字,是點畫處皆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雖複變化多端,而未嘗亂其法度。張癫、懷素規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這時線條便擔當着分割空間的任務,字形本體的角色在逐漸弱化,營造一種空靈、幹淨、通透之感。
圖2-3
相對而言,我們知道留白較為容易營造一種空靈、簡便之感,那麼相對于筆畫較多的結字,是否仍有着這樣一個美學呈現?如果有,又是怎樣的呈現手法、效果呢?我們知道不同幾何圖形表達着不同的視覺感受,而不同視覺感受營造着不同的美學蘊藉。如果是一堆雜亂無章的三角形、多邊形物體進入我們的眼簾,如圖2-3,盡管各自是簡單、明了和簡潔,但它堆放得不規則、無次序感,也會造成鋒芒畢露的感覺,讓我們無從下手,如碎一地的玻璃。因此,簡潔性的體現,不單是元素的本身簡潔就行,仍需要創造者通過自己的審美觀念和意識理念去營造、打造。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視知覺”中也強調,整體大于元素之和的概念。即單個元素的簡單相加之和,不是構成一個事物的整體,而是需要藝術家的改造。上面舉例分析了非映帶的字形,它首先具有非映帶的特性,簡潔性相對容易判斷,那我們更進一步選取有纏繞線條的映帶,如果它仍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那麼便能有力證明我們的觀點。
圖2-4 懷素《草書千字文》字例
我們随意選取《小草》左右結構中屬于“映帶”類的字形進行分析。如圖2-4,“想”字左邊呈一個長方形,右邊呈倒立三角形;“拱”左邊呈倒立三角形,右邊呈長方形;“執”左邊呈倒立三角,右邊呈正立三角形。這就是《小草》結體的巧妙之處。
圖2-5 并排的長方形體
圖2-6 并排的三角形體
試想,如果左右都是并列的,便如并列的兩個方塊(圖2-5)之間沒有留白、空間可言,更無呼應、顧盼。同理,如果是兩個三角形(圖2-6)并列,它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相互的擠壓和交叉,産生沖突,給人一種淩亂、呆闆感。在視覺上,就是兩個三角形的簡單排列,無任何美感可言。而《小草》中表現的簡潔效果,就豐富了。第一,任何一個結字中,它把主空間和次空間之間表達得很清晰,一收一放,營造成一種和諧的疏密對比關系。第二,左右形成的圖式或斜或正,欹側不一,各具姿态,但又維持一種穩定的圖式。第三,不同圖式在組合過程中因為自身的特性,不會完全吻合,正是這種不吻合恰恰留出了不同的空間布白。因此就産生了豐富的意趣,是非常值得玩味的構成圖式,這也就形成《小草》結字奇趣橫生、姿态各異的重要特點。
我們可以推而廣之,字與字之間的組合,我們進行橫向觀察。總體視覺感受行距略大于字距,整體章法屬于豎有列、橫無行的章法。但是由于整體封閉的單字圖式甚少,我們視覺上感知字内部的“負形”并不是十分強烈,反之,字外的“負形”基本上圖式趨于穩定。
圖2-7 懷素《苦筍帖》(局部)
圖2-8 懷素《自叙帖》(局部)
上面分析了左右結構的字形,是一個獨立的單體,隻在橫勢的左右對比上産生《小草》美的視覺效果。某種意義上講,草書是非常講究線條、字形之間營造氣韻的,而類似《苦筍帖》(圖2-7)、《自叙帖》(圖2-8)等,以線條的牽帶來營造一氣呵成、行雲流水的氣勢是容易的,而《小草》大多數是字字獨立,如何在這些看似散亂的單字上配合,完成整體章法的氣韻營造,這又是擺在懷素面前的學術難題。他又如何解決呢?為了方便展開研究,在此設定“上下”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内容:一種是單字的上下部分,一種是字組合中的上下部分。那麼作為草書,字與字之間的上下牽帶,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但是在《小草》中,連帶卻非常少,他又是怎樣處理,達到這種貫氣中帶着俊逸、疏野的氣韻呢?
(文/李林惠)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