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

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5:12

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9月10日是中秋節這個月圓之日被賦予團圓的含義,承載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悲歡離合,萬千思緒,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中秋源自新羅學者)1

中秋節起源于新羅嗎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9月10日是中秋節。這個月圓之日被賦予團圓的含義,承載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悲歡離合,萬千思緒。

也因此,8月時,一本書裡“中秋節是洋節,起源于韓國(新羅)”的言論一石激起千層浪,被指違背常識,引發諸多網友不滿。

那麼,中秋節究竟起源于何時,這個節日與韓國又有怎樣的關系?在中秋節到來之際,澎湃新聞專訪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兆元。

“新羅确實有過八月十五的傳統,但我們有更古老的傳統。這位通俗曆史作者把這個問題誇大強調,說中秋節是洋節,是不太符合現實的。”田兆元認為,隻要詳讀史料,就不會得出“中秋是洋節”的結論。新羅的八月十五節本質上是一個“戰争勝利紀念日”,隻是剛好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而中國的中秋節是月圓日,蘊含祭月、賞月、團圓等多重含義,且都與月亮緊密相關,這一傳統可以上溯至先秦兩漢的“祭月”習俗,不斷沿襲發展,最後成為今天的中秋節,其中悠長的曆史沿襲和豐富意涵都遠非新羅八月十五節可比。認為中秋節起源于韓國,并不符合現實。

“中秋節的核心,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田兆元說。

中秋佳節,廣甯橋龍華寺舉行點燈祭月活動。視覺中國 資料圖

新羅确有八月十五節

所謂“中秋是洋節”的言論,來自一本名為《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的書籍,作者@講曆史的王老師是一位短視頻大V。

在書中,他寫道:“中秋與春節、清明、端午同為當今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曆史上,中秋節形成的時間最晚,而且其形成過程還受到了外國非常大的影響。這個外國不是遠邦,而是近鄰韓國,那時候叫做新羅。從某種角度講,中秋節在最初誕生的時候,是不折不扣的‘洋節’。”

他進一步解釋:“唐朝境内有很多新羅留學生和僑民,他們在八月十五有節慶的傳統,以紀念曆史上這一天曾取得過對外戰争的勝利。唐王朝包容開放,唐朝人很愛過洋節,受到新羅人影響,就将賞月傳統和新羅節慶相結合,形成了八月十五過節的傳統。”

@講曆史的王老師在事件發酵後的緻歉聲明中提到,自己參考的材料,主要來自一篇2003年的學者論文《中秋節源自新羅考》。文中引用史料探讨了中秋節的起源。其中日本高僧圓仁撰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關于中秋的記載是@講曆史的王老師所述故事的主要來源。

圓仁随日本第18次“遣唐使”入唐,在中國求法巡禮,曆時9年零兩個月。他撰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特别注重對唐朝民風民俗的觀察、記錄,是研究唐朝與日本及新羅曆史的重要史料。在這本書中,圓仁記錄了在文登縣清甯鄉赤山村法花院見到寺中新羅僧人過八月十五節,遂在當天的行記中寫道:“斯節諸國未有,唯新羅國獨有此節。老僧等語雲:‘新羅國昔與渤海相戰之時,以是日得勝矣,仍作節樂而喜舞,永代相續不息。設百種飲食,歌舞管弦以晝續夜,三個日便休。”此外,新羅的八月十五節在中國一些史書如《舊唐書》《隋書》中亦有記載,可與圓仁的記錄相互印證。

論文作者還查找了南北朝梁人宗懔編寫的《荊楚歲時記》,這是一部詳細記載荊楚一帶時令節日的書籍,其中并無八月十五,清人王谟說這不是宗懔缺記,也不是荊楚一帶沒有此節,而是唐代以前就沒有這個節日。于是他得出結論,認為中國傳統的中秋節是唐朝士大夫的賞月活動與新羅僑民的節慶活動相互影響、融合而成。

祭月所祭的諸神與神物中,人們祭拜的便有玉兔。 視覺中國資料圖

中國祭月、賞月的傳統更古老

田兆元認為,《中秋節源自新羅考》探讨了中秋節的起源,從學術上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但在題目和結論上都過度強調中秋“源自新羅”,并不符合現實,這也造成了通俗曆史作者@講曆史的王老師引述片面錯誤,以至于如今網絡上的話題發酵起來。

“新羅确實有過八月十五的傳統,但我們有更古老的傳統。這位通俗曆史作者把這個問題誇大強調,說中秋節是洋節,是不太符合現實的。”田兆元說。

他首先提到《荊楚歲時記》,“這本書很早就散佚了,現存隻是幾千字的殘卷,是到隋唐重新整理的,都是從其他書籍中引用摘錄而來,是很不完整的,這本書沒記載八月十五,不代表我們唐朝以前就沒有中秋節。”

事實上,中國古代對月亮的崇拜由來已久。“有幾個是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中國的帝王有中秋祭月的傳統。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是先秦兩漢就有的古老傳統,秋分就在仲秋八月。現在民間也有拜月的傳統,在這一天大家會擺食物祭祀月亮。”

田兆元強調,這一點和新羅的八月十五節尤其不同,“他們是載歌載舞,在意的是取得勝利的這一天,而不是月亮本身,這和我們非常不一樣。”換言之,新羅的八月十五節是一個“戰争勝利紀念日”,和月圓毫無關系,與中國中秋節的意涵更是相去甚遠。

這一點,《中秋節源自新羅考》中也有提到,“中國的中秋節,民間亦謂之‘八月十五’,這一點與新羅相同。但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的核心内容是家人團聚賞月,新羅人的八月十五日之節沒有這項内容,他們的‘八月十五’是若幹人的歡慶活動。”

此外,在中國很早就發展出了文人賞月的傳統月圓之日,文人賞月、玩月,在詩中多有記載。南朝宋有謝莊的“隔千裡兮共明月”,唐朝有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宋朝有蘇轼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鮑照的“三五二八時,千裡與君同”。

“文人詩中以月喻團圓,這個意象很早以前就有了。”田兆元說,帝王祭月傳統與文人雅士賞月傳統交織,祭祀月亮光明之德,以月表達對人的懷念和團圓意象,這是中國古老曆史下一脈相承發展出來的傳統,所以中國的中秋節追求團圓祝福,“這是我們八月十五重要的意義。”

“新羅國非常小,位居朝鮮半島東南部,在大唐其實也是在中國文化圈内。”田兆元認為,東亞國家普遍有過八月十五的傳統。現在朝鮮半島還在過中秋節,叫“秋夕”,原來戰争紀念日的傳統已經淡化,吸收了中國中秋節的一些傳統,二者也發生了融合。“秋夕”如今可以視為東亞農曆節日崇拜月亮共同傳統中的一環。

“新羅的八月十五節可以視為中秋譜系文化多樣性的一種,但不能說中秋節源自新羅國。”田兆元說。

其實細讀《中秋節源自新羅考》,其中也詳細闡述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賞月傳統對中秋節日形成的影響,但其過于強調新羅八月十五節對中秋節的影響,甚至在題目中直接下結論“中秋節源于新羅”,而這一“獵奇”的結論被通俗曆史作者@講曆史的王老師捕捉,寫入書中,造成了大衆的誤解和情緒反彈。

@講曆史的王老師在後來的道歉中也承認,自己沒能全面介紹、辨析各種觀點,表述過于武斷片面,特别是“洋節”一詞,隻追求熱點詞彙,卻造成了歧義。

“講節日傳統為什麼會錯?還是因為學者講錯了,通俗著作作者自己做不到原創,大多數是借鑒,學者如果做不到精确表達,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田兆元認為,曆史學者寫論文,雖是做學術探讨,亦要斟酌表述,精确表達,才能不失本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