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落下山,秋蟲兒叫聲喧~”
這剛立秋,夜晚、清晨走過草地的邊緣,已經能聽到蛐蛐們的大合唱。百姓文化和蛐蛐有着不解之緣,活佛濟公,也曾搖身一變鬥了場公雞......
最強的蟋蟀在地球另一邊,納米布沙漠中生存着一種蟋蟀,裝甲叢林蟋蟀(Acanthoplus discoidalis),在它們所處的嚴酷栖息地裡,進化出了令人驚訝的防禦武器庫。
鐵甲将軍夜渡關
雖然像蟋蟀一樣,裝甲蟋蟀雄性會發出鳴叫(雌性沒有功能性的鳴叫機制),但它絕對不是一般的蟋蟀,躲在溫暖的城市草叢、鄉村樹林裡悠然地唱歌。
這種沙漠中的蟋蟀渾身披着帶刺的裝甲,上圖裡的這隻正在納米布沙漠中的一種多刺草本植物中笃定地行走。
事實上,盡管它的名字叫作裝甲叢林蟋蟀,但名稱具有典型的誤導性。該物種與真正的蟋蟀沒有密切關系,蟋蟀有自己的科;而裝甲叢林蟋蟀是種大蝈蝈——形似蟋蟀的大型深色無翅的螽斯科(tettigoniidae)家族的一員。
合格肉盾這種超凡脫俗的昆蟲很好地适應了世界上最惡劣的環境之一,它的外骨骼仿佛是鍍了一層金屬,布滿了可怕的刺。
對沙漠植物來說,長出尖刺有助于保持水分;裝甲蟋蟀藏身于此,再加上自己的刺,意味着對捕食者的吸引力降低。
在裝甲蟋蟀整個5厘米的身體上沒有一個讓捕食者覺得舒服的下嘴點,這正是進化的重點。
然後是裝甲蟋蟀有力的下巴。當用于防禦時,一口就能輕松咬破人的皮膚。滿足這張大嘴的食物清單上,包括所有能找到的谷物、草、腐肉甚至巢中的雛鳥。
網上有,且僅有一則學術文獻,記錄了裝甲蟋蟀對紅嘴雀雛鳥的攻擊,并暗示這些昆蟲可能能夠通過聽覺線索來探測鳥巢
當然,再彪悍的外表、大牙,它依然是蟲,在食物鍊的底部。
如果僅靠盔甲無法唬住潛在的捕食者,那麼這種不會飛的蟋蟀就會表現出更進一步的防禦能力:像一個360°度無死角的合格肉盾。
當它從頭頂受到攻擊時,身體會自動出血,或叫作“反射性出血”——從外骨骼的幾十個毛孔中擠壓腐爛的血淋巴(昆蟲血);當從側面受到攻擊時,蟋蟀會從隐藏在腿後的毛孔中噴出血液。
如果所有這些防禦都失敗了,裝甲蟋蟀還有最後一個選擇——反刍它們的胃内容物,甚至傾吐出部分的内髒,匆匆離去,留下困惑的捕食者,隻能選擇蟋蟀“鹵煮”了。
天敵,是同類大多數潛在的捕食者,如鳥、納米布岩蜥蜴(Agama planiceps)和條紋石龍子(Trachylepsis puncatissima),對裝甲蟋蟀的血淋巴感到厭惡,或者滿足于“鹵煮”小吃,基本都會放其一馬。
然而,有一個敵人是蟋蟀無法愚弄的:它自己物種中的同類。當缺乏蛋白質和鹽時,裝甲蟋蟀會毫不猶豫地以自己的同類為食。
當一隻搏鬥中輸掉地蟋蟀嘔吐後,反而會引來一場蜂擁而至地盛宴,親戚們在進食的狂潮中,每一隻都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那是一種盛宴與死亡的惡性循環,仿佛地獄一般的場景。設身處地地想一下,渾身冷顫。
轉念一想,要是能弄來一隻,如此血腥暴力的鐵甲将軍,鬥蛐蛐的時候就無敵了。
作者感謝你的關注(¬_¬)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