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已故知名導演鄭少峰在殡儀館舉行告别式,現場來了很多熟悉的面孔。
其中最惹人注目的當數“包青天”金超群。
金超群拄着拐杖步伐蹒跚,頭頂锃光瓦亮非常吸睛,已經69歲的他身體大不如前,不仔細看甚至認不出他就是當年的“包青天”。
說起包青天,年輕的觀衆會想到周傑版本的《少年包青天》或者是梁冠華主演的中年版包青天,但是最最經典的當屬金超群版本的了。
金超群版本的《包青天》拍攝于1993年,一拍就是236集,成為紅極一時的現象級電視劇,金超群也憑借該劇斬獲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獎。
在一些上了年紀的觀衆心中,金超群已經跟包青天的形象劃上等号,而包青天這個角色也影響了金超群整整一生。
金超群後來幾乎成為了包青天專業戶,他本人對包青天也到了狂熱的程度,甚至拿出了幾乎所有的積蓄在青島建造了“超群影視城”。
“超群影視城”有一個成文的規定:不出租,不迎客,隻拍“包公戲”。
這大概就是熱愛的最高境界了吧,金超群幾乎把包青天請進了自己的生命當中,
影響了一生。
金超群曾說,隻要還能演戲,他就要将包青天這個角色一直演下去,并且隻專心演這一個角色。
拍攝完《包青天》之後,金超群後來也受邀演過其他的正面的曆史人物,比如說鐘馗,金超群正面的影響深入人心,觀衆倒不覺得有什麼違和,可是金超群卻不适應了,越演越覺得是“食不知味”。
因為《包青天》的熱播受到觀衆的喜歡,金超群的經濟狀況也慢慢得到改善,有了自主選擇的能力,索性将包青天演到底的想法堅持了下來。
用現在的目光來看,金超群這種想法就是安于角色舒适區中,如今的年輕演員們生怕遭遇角色瓶頸,甚至将打破角色瓶頸當作事業目标。
金超群卻反其道而行之,不願打破角色瓶頸也不想要打破角色瓶頸。
其實當演員的,一輩子能有一個被記住的角色就算成功,能夠突破角色瓶頸的少之又少。
比如說六小齡童,孫悟空這個角色瓶頸他就始終沒有打破,觀衆除了孫悟空之外對他的其他形象印象都很淺。
其實他還演過《歡天喜地七仙女》中的太白金星,還演過《西遊記》中的原著作者吳承恩等等。
再比如說《活佛濟公》中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先生,終其一生讓人記住的角色也是濟公這個角色。
其實演員能夠踢到自己的天花闆是好事,這至少證明努力是有用的,沒有什麼比自己用心經營的角色“活起來”更有成就感。
金超群的包青天也好,六小齡童的孫悟空也好乃至遊本昌的濟公也好,他們所塑造出的角色已經成為時代的符号,承載着人們的記憶。
或許有些人是天生為角色而生的,演員的使命就是讓角色鮮活起來。
在以前那個年代,觀衆看劇看的是演員的演技,判斷一部好劇的标準是觀衆是否能入戲。
如今這個年代,好劇越來越少,翻拍越來越多,畫虎不成反類犬,苦了觀衆也糟蹋了經典。
好演員一定是要有底線和原則的,一個好角色能成就一個人,一個糟糕的劇本能讓職業生涯大打折扣。
就拿張一山來說,《家有兒女》和《餘罪》這兩部劇分别成就了張一山也讓他打破了角色瓶頸實現二次翻紅。
2020年11月份開播的新版《鹿鼎記》讓張一山的演員生涯遭遇滑鐵盧,觀衆罵聲不斷,對張一山的古裝扮相和誇張的表演風格嘲出天際。
張一山說自己的演技不是什麼時候都在線的,千萬不要認為他的演技很好,以此來為自己開脫。
這樣的說辭放到職場裡面,恐怕老闆已經讓人卷鋪蓋走人了,作為一個從業者,不要求演技百分百在線,至少不能太差是常識。
作為觀衆甯願看一百遍《家有兒女》和《餘罪》,也不願意看一遍《新鹿鼎記》。
金超群演了一輩子的包青天,當年拍攝《包青天》期間,為了尊重角色在拍攝期間禁欲,後來的日子裡更是以包青天的行為準則約束自己。
因為以上種種才成就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包青天,一個讓觀衆銘記了多年的包青天。
想忠告演員們一句話,角色瓶頸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沒有讓角色變成“瓶頸”的業務心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