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結婚風俗男方需準備什麼?婚姻嫁娶胡良偉,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古蔺結婚風俗男方需準備什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婚姻嫁娶
胡良偉
婚姻,是人生禮儀之大禮。它構成兩性共同生活的社會關系,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生活内容。婚姻禮儀作為一種世代相傳的文化現象,在演進過程中具有相當的傳承性。合情合理的婚姻禮儀,會受到人們廣泛的傳承而曆久不衰。
結婚程序比較複雜。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體上還是遵循着周代即已确立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币),請期,親迎” 這六種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儀式和禮節。随着社會的發展,“六禮”的程序不斷得到簡化。
過去的婚姻禮儀大緻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提親(包括提談-望人戶-取同意)——“走東西”——訂婚(戴花、開庚)——完婚——回門(回拜)。
提親
提親大緻可分幾個漸進的階段:
(1)提談。一般是由男方家長請媒人或托靠親友、鄰裡前往女方家中求婚撮合(相當于納采)。
(2)望人戶。即相親。一般是由媒人帶着女方去男方家看(考察)其門第、家境及品貌等。當事男女兩人面對而坐(也有的羞于面對面),互相窺視對方的形貌舉止。
(3)取同意。如果女方家長答允結親,就由媒人約定時間地點并引見男女雙方見面,男女當事人根據對方的門第、家境及品貌等條件當面決定同意婚事可以繼續(不滿意或不同意的一般不見面)。如果雙方同意,一般有媒人帶着男方正式去女方家“走東西”。
走東西
所謂“三回九轉”的“三回”即是“走東西”。 “走“三回”“東西”的時間由女方父母擇定(極少數的也将三回并作一回走)。每一回均由媒人帶着男方親自前往女方家。所“走”的“東西”,每次無非就是酒水、面條或其他糖果之類,數量也不多。如果女方家不同意婚事,則将“東西”如數退還男方家。
定婚(戴花、開庚)
經過“走東西”階段,男女兩家若對婚事均無意見,便可擇吉日正式定婚。男方往女方家中鄭重地送去聘禮,數量多少,一般因時因地、視家境貧富而定。這一程序相當于“六禮”中“納吉”的後一部分内容和“納征”,古蔺稱之為“戴花”或 “開庚”。定婚當日,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除各色衣料(一般相當于四套或八套衣料),還有糖食果酒之類。女方回贈男方的主要是由女方親自手工制作的鞋襪之類。女方還要請人寫“庚書”。庚書用紅紙書寫,寫有男女的生辰年、月、日、時、“八字”等(男方稱“乾命”,女方稱“坤命”)對折成封,一式兩份,男女雙方各自保存。
完婚
定婚以後,如果男女雙方都已到當時當地風俗認可的結婚年齡,男方家長就通過媒人與女方家長商量結婚事宜。擇取婚期,稱為“看期辰”。民間認為迎娶之期關系男女雙方的一生,非常慎重,雙方家長甚至當面磋商。婚期選定以後,男方要正式寫帖通知女方,稱為 “送期辰”(這一程序相當于“六禮”中的“請期”)。
(一)出嫁酒
過去,古蔺人結婚婉稱“過酒”;參加結婚典禮,稱為“吃酒”。女方婚嫁,分“相幫”、“正酒”“出嫁”和“回拜”四天(男方家少一天,女方出嫁之日為男方“正酒”之日)。“正酒”為出嫁的良辰吉日頭一天即出嫁前一天,親戚好友送來賀禮,送人親大多為錢、糧,也有給姑娘買被子、床單、鍋盆碗盞之類。最實在的親朋,還要歇宿一晚上。哭嫁 舊時女子在出嫁前,大多有“哭嫁”的習俗(今農村大多仍風俗尚存)。哭嫁不是樂極而悲。廣義的看,哭嫁亦屬喜事内容之一,往往有其真實的内涵。一般是感歎無憂無慮少女生活的結束,對女兒生活的留連依戀,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與近鄰的友好相處之情;也有對新婚生活的疑懼、憧憬,對為人妻、媳的人生轉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對婚事不太滿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機發揮,大哭而特哭一場表示對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控訴。哭嫁有如唱山歌一般,有的樸素、風趣,有的清麗、柔婉。歡樂處山花流水,亢奮處回腸蕩氣,悲戚處如怨如訴,洋溢着一種深厚濃郁的鄉土氣息。姑娘的哭嫁,是在“正酒”的頭一晚上就開始的。有的由母親先哭姑娘,有的也由姑娘自己先哭,後母女對哭,新娘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真真假假的陪哭。陪奁 陪奁(嫁裝)主要由女方準備,舊時一般有兩箱一櫃(多者三箱兩櫃)、連三抽(三個抽屜的桌子)、臉盆(早時用銅盆,後用搪瓷盆)、洗臉架、被褥(多為雙鋪雙蓋)、男女雙方的衣襪鞋帽(以新娘為主,男方是禮節性的),茶壺、毛巾、皂盒等,多為成雙成對,有的人家還陪嫁梳妝鏡。梳頭 絞臉 出嫁前一天,男方家要派人到女家為出嫁女子“梳頭”和“絞臉”(當然,這一過程大多流于一種形式)。“梳頭”,即改變頭發式樣,舊時有的要把辮子盤成發髻。“開臉”又叫“開面”,其實是為女方進行美容修面,以此表示少女時代的結束。一般是請一個兒女雙全的年長婦女,由她用細絲線絞去姑娘臉上的汗毛,并修細眉毛,剪齊鬓角。送陪奁 女方家要請人負責把陪奁(嫁妝)送往男家。舊時送嫁妝是與送親當日同時進行(現在多在出嫁前一天下午)。舊時嫁妝一般為桌凳箱櫃(大多染成紅色)、衣服被褥及梳妝用具,都要貼上大紅喜字或紮上紅布。送陪奁者路途大多飽受下力颠簸之苦,所以喜錢是不能不給的。送親 送親的隊伍須男女搭配(通常八男八女),但親眷當中,由其嬸娘中的年長者代表女方家伴行送親。 比新娘年齡小的親弟妹必須前往相送(以讨姐夫家的紅包——謂之“打發”),且不占送親隊伍人數比例。舊時花轎一般為一乘,新娘一人乘坐(如今迎送多用摩托車和轎車)。
(二)進門酒
接親 接親等于“六禮”中的“親迎”。通常是由新郎親自随同迎親隊伍到女家迎娶新娘;也有專人負責帶領迎親隊伍前往迎娶的,但媒人必在其中(男方家備有“媒腿”即豬腿一根以謝媒人),而新郎在家坐候(有時新郎也在接親之列)。接親的隊伍,也是男女搭配(男方家通常為八男八女;女方家的主要送親者也大體如此)。舊時講究敲鑼打鼓吹唢呐。接親的隊伍到女方家後,女方家設筵盛情款待,并打發接親隊伍每人一塊毛巾和糍粑。然後鑼鼓唢呐大作,接親隊伍再加上送親隊伍(接親在前,送親在後),以盛大的氣勢起程。正酒(婚禮) 迎娶隊伍到男家以後,鑼鼓大作,鞭炮齊鳴,男方親友、鄰裡一擁而出,迎接新娘。新娘索取“下轎錢”後,由一子女雙全的年長女子相攙進門(古蔺人稱為“牽新姑孃兒”)然後行周(拜)堂禮。周(拜)堂 新郎、新娘進門後,接着就要“周(拜)堂”。拜堂的地方設在堂屋,設一張供桌(大方桌子),上面供有天地君親師的牌位,供桌後方懸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後,由一位男賓唱道,行三跪九叩禮(現在多為鞠躬),參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後男左女右行夫妻對拜禮。進洞房 拜堂完畢後,新郎、新娘在衆人簇擁下進入洞房。舊時古蔺舊俗,夫妻入洞房時,要雙雙搶跑,舊俗認為入洞房時誰搶在先,誰在夫妻小家庭中就有說話權和主導權,但往往都是新郎搶先進入。以前新郎、新娘入洞房後,還要同行“合卺(jǐn)禮”。一般是新郎、新娘共喝一杯酒,也有的先各端酒杯稍飲一點,然後将兩杯酒攙兌,兩人換杯飲完。 鬧新房 古蔺自古有“鬧新房”的習俗,舊俗認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洞房之夜,熱鬧非凡。男女老幼都可以彙聚新房做各種惡作劇逗鬧新郎、新娘,增添新婚的喜慶氣氛,年長的大多說四言八句,祝福新人婚後吉祥興旺。
回門
“回門”,即新婚夫婦雙雙回女方家省親。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即随男方請的陪伴者回女方家行“回門禮”(路途遠的還要歇宿一夜)。新郎在女方家除拜見女方父母外,還要拜見女方親友。“回門”算是婚姻禮儀中的最後一項内容。然而,舊俗在婚後數日,娘家還要把女兒接回住上幾天然後送回婆家。至此,人生大禮才算落下了帷幕。拜新年 青年男女結婚後的第二年新春,無論是否生孩子,無論路途多遙遠,結婚夫婦要帶着禮物到男女雙方(主要是女方家)的近親親戚家一一拜年,謂之“拜新年”。拜新年不屬于一種禮尚往來,而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既定禮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