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熙朝開始,清朝皇室便有意改變皇位繼承制度,确立嫡長子繼承制,但一直到乾隆登基,這種制度的确立始終沒能成功。乾隆繼位後,更是堅決讓嫡子繼承皇位,但永琏、永琮兩位皇子的接連夭折,再次宣告嫡子繼承制度以失敗而告終,但是嫡長子永琏仍然是乾隆最疼愛的兒子。
1、皇瑪法親自取名
永琏是乾隆第二個兒子,生于雍正八年六月二十六日,母親是孝賢皇後富察氏。
永琏出生之時,他的父親還隻是一名皇子,也就是雍正第四子弘曆,此時的永琏,身份也隻是一名皇孫而已。但身為皇孫,永琏的身份卻極為特殊,因為雍正早在繼位之初,便将四阿哥弘曆秘立為皇儲,身為弘曆的嫡長子,永琏的尊貴出身不言而喻,他是出身最好的皇孫。
這一點從永琏的取名上,就能看出來,因為永琏這個名字是雍正親賜的。
“琏”指的是宗廟中盛黍稷的器皿,雍正賜皇孫為這個名字,很明顯暗含有讓永琏秉承宗器之意,這一點,身為皇儲身份的弘曆也是非常清楚的。
因此,乾隆繼位不久,便将永琏秘立為皇儲,将他的名字寫在立儲密旨上面,随即将密旨放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2、早逝的嫡長子
乾隆三年九月的一天,乾隆到北郊閱射,順便帶上了嫡長子永琏,讓他随觀,當然也是有意培養這位嫡長子,畢竟滿洲以騎射立本,乾隆也很希望自己精心選定的繼承人能夠從小掌握騎射的本領。
但是,在涉獵期間,這位嫡長子卻感染了風寒,其實也就是感冒了。按理來講,風寒這種疾病并不是什麼大病,但對于年僅九歲的永琏來說,卻成了一場劫難,最終這位嫡長子沒能扛過去,于十月十二日夭折。
從這可以看出,或許乾隆所選定的這位繼承人,從小就體質不太好,一場小小的感冒都沒能抗住,這或許就是他的命數啊。
永琏的去世,最傷心的莫過于乾隆本人與孝賢皇後了。
對于乾隆來說,永琏不僅是他的嫡長子,還是他選定的接班人,對于孝賢皇後來說,永琏是她唯一的兒子(注:當時永琮還未出生)。不過,從後來的劇情發展來看,即使永琏能夠平安活到成年,也不一定能夠繼承皇位,畢竟能夠活過乾隆的不多啊。
如果傳給其他庶子,乾隆一心向往的嫡子繼承制度還是失敗,如果直接傳給永琏的兒子,于大清江山也不利,畢竟明太祖朱元璋的例子擺在那裡。
3、乾隆的失誤
永琏夭折後,乾隆非常傷心,以緻于五天沒有上朝,并下了一道谕旨:
“永琏乃皇後所生,朕之嫡子,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禦極後,恪守成式,親書密旨,召諸大臣藏于乾清宮“正大光明”榜後,是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禮用皇太子儀注行。”
不得不說,乾隆下這道谕旨其實是一種失誤,為何呢?
因為它幾乎向人們宣示,乾隆就是要立嫡子為繼承人,這與康熙所确立的皇太子制度沒有本質區别,這種制度的弊端還是非常明顯的,除了皇帝與皇儲之間會出現矛盾之外,還會加重諸位皇子之間的争鬥,這就是康熙晚年出現衆子奪嫡的原因。
當時,除了永琏,乾隆還有大阿哥永璜、三阿哥永璋兩個兒子,看到這份谕旨,這兩位皇子會怎麼想?
所以說,乾隆的這次公開永琏的皇儲身份絕對是一種失誤,即便是後來七阿哥永琮(孝賢皇後所生)沒有感染天花而夭折,他的下場也不會好,因為乾隆其他兒子瞄準的對象就是永琮。
反之,如果乾隆不公開永琏的皇儲身份,其他皇子之間就不會産生巨大的矛盾,對于朝局的穩定決定是百利無害的。
為何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後喪禮上,皇長子永璜與皇三子永璋會不夠傷感?
其實就是乾隆自己的失誤造成的,但為了彌補這種失誤,乾隆卻一錯再錯,對兩位皇子大加斥責,并取消他們的繼位資格,最終造成永璜與永璋兩位阿哥的早逝。
4、風光的身後事
既然永琏的皇太子身份公開了,那麼,就要按照皇太子的禮儀為他舉行喪禮,經過反複挑選,乾隆最終将陵寝地址選定在了朱華山。
為此,乾隆特意拿出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白銀,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金葉子,為兒子永琏修建了豪華的端慧皇太子園寝,這是清朝唯一一座皇太子陵,除了永琏之外,這座陵寝還葬着乾隆七個早逝的兒女。
分别是七阿哥永琮、九阿哥(未命名)、十阿哥(未命名)、十三阿哥永璟、十四阿哥永璐、十六阿哥(未命名)與八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六十年九月,嘉親王永琰被冊立為皇太子,乾隆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命永琰向早逝的二哥永琏行叩拜之禮,并将其載入大清會典。
子辰說:
作為乾隆的嫡長子,永琏是乾隆早期所秘立的皇位繼承人,但這位皇子卻隻活了九歲便夭折了,再加上後來其弟永琮的早夭,最終使得乾隆立嫡的願望落空,不得不将庶出的永琰立為皇儲。
或許有些時候,命運就是如此,你越想做一件事,這件事便越不容易成功,如果能夠本着順其自然的态度,一切反而會順利許多。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皇室四譜》《陵寝易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