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含淚剪完饑荒發展史?世紀疫情、俄烏沖突、高溫幹旱……重重危機下米珠薪桂,全球糧食危機加速演進,“饑餓”恐慌蔓延,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史上最全含淚剪完饑荒發展史?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世紀疫情、俄烏沖突、高溫幹旱……重重危機下米珠薪桂,全球糧食危機加速演進,“饑餓”恐慌蔓延。
各國的糧食市場還安全嗎?全球“饑荒”真的會來嗎?為解開這一疑惑,《環球》雜志記者深入多國調研,描繪這場全球危機下的衆生态。
當俄烏的炮火砸中埃及“大餅”
自上世紀70年代成為糧食淨進口國起,埃及政府圍繞化解糧食危機做出的努力從未停止,然而糧食安全問題卻愈發嚴峻,已經成為21世紀以來該國政局動蕩的重要誘因。
目前,埃及是世界上小麥進口第一大國,玉米、葵花籽油、豆油等進口也均位列世界前十。其中,埃及約80%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輪俄烏沖突爆發後,全球糧價飙升、供應緊縮,埃及面臨的壓力陡增。
今年5月2日結束的齋月,可能是許多埃及百姓近些年度過的最為節省的一個齋月。“當前的危機比新冠病毒帶來的危機更嚴重。”齋月開始前,埃及總理馬德布利在電視新聞發布會上說。
埃及中央公共動員與統計局5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埃及4月份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至13.1%,為2019年6月以來最高水平。其中,食品和飲料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6%。
與高物價對應的是高貧困率。“沒有人購物,因為人們沒有錢”,62歲的埃及水果商販希沙姆·阿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他無法責怪顧客,但他現在每天收入不足6美元,作為一個水果商販,連自己的孩子們吃水果都已負擔不起。
就在本輪俄烏沖突爆發前,埃及正在進行一場聚焦大餅的食品補貼制度改革,總統塞西在多個公開場合喊話福利大餅漲價。
大餅是中東人民的重要主食,為維持社會穩定,許多中東國家有政府補貼基本食品的傳統。在埃及,一般市售大餅價格為1埃鎊(約合0.4元人民币),而經政府補貼的福利大餅僅售價0.05埃鎊。
經過數十年,食品補貼愈發龐大,也愈發難以撼動。1977年,當國家停止補貼基本食品時,埃及爆發“大餅暴動”,數十萬人遊行示威。類似原因導緻的社會抗議在2008年、2011年以及2017年多次爆發。
雖然改革補貼制度敏感又危險,但在減輕财政負擔、響應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改革要求等内外因素拉扯下,埃及政府的“大餅改革”仍勇敢前行:包括逐步縮小福利大餅尺寸即“大餅變小餅”、提高補貼門檻、降低采購和存儲環節浪費等。
而當前形勢使改革停滞甚至倒退。為穩定經濟、緩解社會壓力,埃及政府緊急出台一系列措施。同時,埃及正在尋求新的小麥供應商,與阿根廷、印度、法國和美國就未來小麥進口進行談判,與IMF就新的财政援助計劃展開談判。
為緩解埃及國内糧食危機,多個海灣石油鄰國紛紛伸出援手,承諾給埃及超過200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卡塔爾為50億美元,阿聯酋為30億美元,沙特為150億美元。
與其說“阿拉伯兄弟親如一家”,不如說事件反映出埃及當前的糧食危機已經危及地區整體利益。地區國家擔心埃及由于糧食短缺而發生暴動。來自海灣國家的援助也被廣泛解讀為試圖阻止埃及的經濟挑戰轉化為政治動蕩。
中東政策解放研究所政策研究員蒂莫西·卡爾達斯認為,埃及将不得不為海灣國家援助付出相當的代價。“這一次來自海灣地區的大部分資金都以投資的形式出現。這意味着埃及政府的海灣支持者正在用金錢來換取埃及的國有資産。他們不隻是像以前那樣發放現金援助和低息貸款。他們希望這次能從對埃及的援助中獲利。”更為關鍵的是,海灣多國的援助可能會換取埃及對海灣國家在地區政治議題上的更大支持。
當然,對埃及而言,當前形勢固然嚴峻,但還稱不上陷入絕境。埃及政府宣布,在2021~2022财年(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前半年,埃及經濟增長9%,預計整個财年增長率将超過6%。
可以确定的是,埃及政府未來将不得不花費更多财力和精力解決民生問題,擠壓其他領域發展空間。而政府債務水平也将持續上升。此外,對于鄰國和國際機構經濟上的依賴,也将持續影響其内外政策。
高溫、幹旱、沖突……蘇丹無解的糧食危機
有“世界火爐”之稱的蘇丹首都喀土穆,2022年的夏天來得格外早,5月初就早早進入了盛夏模式,白天的氣溫維持在44~45攝氏度,夜間的氣溫也很少低于35攝氏度。進入2022年以來,喀土穆周邊的産糧區一滴雨都沒有下過。嚴重的旱情加上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的俄烏沖突等,導緻蘇丹今年的糧食和食品短缺比往年更加嚴重。
蘇丹經濟學家阿蔔杜拉·哈利克·馬哈尤布在接受《環球》雜志記者采訪時指出,蘇丹90%以上的小麥進口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本輪俄烏沖突導緻蘇丹小麥的主要供應鍊斷裂,蘇丹難以找到物美價廉的供應替代,目前蘇丹農貿市場的小麥價格每噸高達600美元,比去年同期增漲180%。
蘇丹本國的糧食産量亦不樂觀。蘇丹2021/2022農業年度的谷物産量隻有510萬噸,僅能滿足65%的本國需要,相比上一個農業年度降幅超過37%。蘇丹政府曾承諾以每100公斤70美元的價格收購農民手裡的小麥,但由于财政危機未能兌現承諾,部分農民把小麥走私賣到國外,進一步加劇了糧食短缺。
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計,受俄烏沖突、本國經濟危機以及糧食産量下降等影響,在今年9月以前,蘇丹4500萬總人口中将有1800萬人面臨嚴重糧食短缺問題。
此外,蘇丹政局和社會動蕩顯然也成為該國糧食危機的助推器。2021年10月25日蘇丹軍人主導的、執政的主權委員會解散了文官政府并實行緊急狀态,導緻國家陷入曠日持久的危機。美國凍結了對蘇丹的7億美元援助,世界銀行凍結了對蘇丹的5億美元貸款,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凍結了蘇丹價值1.5億美元的特别提款權。
2022年對蘇丹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其中糧食短缺和食品安全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對于蘇丹當局來說,如何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維護糧食安全,暫時無解。
“自保”的印度,能讓人們免于挨餓嗎?
印度5月13日宣布對小麥出口實施臨時禁令。印度外貿總局表示,做出臨時禁止小麥出口的決定主要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是印度國内通脹高企,糧食價格上漲明顯;二是國際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已威脅到印度及周邊國家的糧食安全。
綜合因素表明,印度政府叫停小麥出口,與此前印度尼西亞叫停棕榈油出口原因相似,是世界糧食價格劇烈變動時的一種“自保”措施。
印度是世界小麥主要生産國之一,小麥産量已連續3年增長。印度政府此前預計,2022年小麥産量将達到創紀錄的1.11億噸。但由于今年3月的超常高溫,這一數字可能會下調至1.05億噸左右。
按照印度糧食部門的計劃,印政府今年将采購1850萬噸小麥,加上過去幾年采購累積的1900萬噸期初庫存,政府小麥的戰略儲備将達到3750萬噸。印政府原本計劃本财年的小麥出口量為1000萬噸。由于出口禁令的實施,這些原本用于出口的小麥将部分留在國内市場,印度國内小麥供應基本無虞。
除了小麥,印度還是大米的主要生産國和出口國。目前其庫存充足,出口強勁。
如果說印度面臨糧食危機的話,那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危機,不是表現為絕對的缺糧,而是表現為價格過高,居民無法充分消費。
世界銀行發布的2017年國際比較項目成果報告指出,72%的印度人口負擔不起健康飲食,43%的人口無法獲得營養充足的飲食。
通脹進一步加劇這一狀況。在印度國内市場,4月份面粉平均價格升至每公斤32.38盧比(約合2.78元人民币),為2010年以來的最高價格。而食用油價格的漲幅更是達20%~50%。
印度國家轉型發展委員會2020年願景報告中說,“雖然印度在應對由幹旱或洪水造成的短暫糧食不安全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卻未能在長期糧食不安全方面做出很大努力,這反映在低能量攝入和高營養不良發生率上。印度約一半的人口長期營養不良,特别是支出能力較弱的兒童、婦女和老年人等弱勢群體。”
德國:擔心“餓肚子”,更擔心“沒啤酒喝”
自2月下旬俄烏沖突以來,德國主要食品零售超市已宣布多輪漲價,尤其是食用油和面粉等銷售明顯增長,3月底起擺放兩種食品的貨架空空如也已成常态。4月,德國通脹率升至7.4%,連續第二個月創下1990年兩德統一後新高。其中,當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6%,高于當月整體通脹率。
德國聯邦統計局局長格奧爾格·蒂爾在一份聲明中指出,俄烏沖突導緻食品價格上漲給德國帶來的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德國零售協會主席約瑟夫·聖約翰澤爾說,在本輪俄烏沖突爆發之前,德國商品價格就已開始上漲,原因之一是能源成本增加。
同其他很多國家的情況類似,供應鍊不穩定加上一部分德國人出于擔憂大量囤貨,最終導緻各大超市嚴重缺貨。這種情況下,一些消費者隻能轉而從網上購買昂貴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商品。
與此同時,德國各大超市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來限制消費者的囤貨行為,食用油、面粉貨架紛紛标注限購标識。有德國網友反饋,位于石荷州南部小城諾德施泰的一家利德爾超市甚至規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食用油,原因是有人為規避限售規定并且盡可能多地購買,讓家庭成員中的未成年人拿着食用油單獨結賬。
但諸如此類的管控和限制措施并未改變食品價格強勁上漲的态勢。據慕尼黑知名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近日的調查,幾乎所有德國食品零售公司都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内提高售價。
伊弗經濟研究所專家蒂莫·沃爾默斯豪澤預測,德國的通貨膨脹率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保持在7%以上。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此前預計,2022年德國通脹率将顯著上升至6.1%,而如此高的通脹率隻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時期和兩德統一初期出現過,為40年來最高水平。
鑒于糧食價格不斷上漲,德國聯邦食品工業協會警告,德國可能出現糧食短缺危機,并呼籲聯邦食品和農業部長傑姆·厄茲代米爾采取行動。該協會負責人克裡斯蒂安·馮伯蒂歇爾表示,到時候不是食品原材料在國際市場上賣多少錢的問題,而是變成了還能不能買得到的問題。
馮伯蒂歇爾呼籲,厄茲代米爾應從僵化執行其綠黨的綱領轉變為主動危機管理。他表示,既然食品價格飛漲且全球有5000萬人挨餓,那德國就沒有理由繼續将20%的耕地用于有機耕種,甚至留出10%的耕地作為生态休耕地。
盡管整個食品行業的銷售價格上漲無法避免,但德國政府和一些行業機構強調德國食品基本供應充足,厄茲代米爾也呼籲人們不要進行不必要的囤積。他表示,德國可以确保基本物資供應。
據德國聯邦食品和農業部數據,德國用于面粉生産的軟質小麥自給率達到125%,這意味着德國國内生産可以滿足需求,因此小麥粉不存在供應風險;德國大麥供應也同樣充足,大麥是制造麥芽的基本原料,對釀造啤酒至關重要。
但顯然政府不會因此而高枕無憂。為減輕俄烏沖突對德國農業的影響,厄茲代米爾日前宣布啟動應對措施,措施包括釋放某些生态優先區域用于種植動物飼料作物,以促進飼料供應并減輕飼料價格上漲對農民的影響。
在應對糧食危機方面,科學家們呼籲改變農業政策,重新思考需求方面,尤其是減少動物産品和肉類的攝入。有媒體報道,未來德國聯邦政府可能将肉類、香腸、雞蛋、牛奶和奶酪的增值稅從目前的7%調整為19%,借此抑制人們對動物産品的消費需求。
此外,歐盟委員會已決定臨時允許農戶使用休耕地擴大耕種面積,以保障糧食安全。這一臨時特殊安排旨在增加歐盟農業生産,應對烏克蘭農作物減産對市場的沖擊。歐盟農戶将能在400萬公頃的休耕地上種植糧食或牧草。歐盟還将撥款5億歐元,幫助受到俄烏沖突影響的農業生産者。
當大西洋上沒了俄化肥運輸船隊的身影,巴西很慌!
随着最後一批運送俄羅斯化肥的船隻5月抵達巴西港口卸貨,在往後較長一段時間裡,大西洋上将難再見到來自俄羅斯的化肥運輸船隊的身影。世界第四大糧食生産國巴西面臨化肥短缺危機,導緻其糧食生産、供應和出口不确定性增強,相關風險可能傳導至世界農産品市場。
危局之下,巴西如何保障正常的農業生産、維持産量穩定,事關全球糧食安全。
據巴西農牧業研究所數據,2020年巴西已成為全球大豆的最大生産國和最大出口國、全球玉米的第三大生産國和第二大出口國。此外,巴西還是全球咖啡和糖的最大生産國。憑借強大的糧食生産能力,2021年巴西糧食出口成績斐然,出口價值高達1210億美元。
不過,巴西農業生産對進口化肥的依賴性極強。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進口國之一,約85%的化肥依賴進口,2021年巴西進口了總價約150億美元的4500萬噸化肥,其中從俄羅斯進口900萬噸,約占其化肥進口總量的20%,而來自白俄羅斯的供應則占巴西鉀肥進口總量的20%。
作為世界主要化肥生産國之一,俄羅斯的氮肥、磷肥、鉀肥出口量均居全球前列。俄烏沖突升級後,全球化肥供應緊張形勢加劇。白俄羅斯對巴西的化肥出口于3月初暫停,俄羅斯化肥也難以為繼。
财經咨詢機構StoneX Brasil指出,最後一批從俄羅斯駛向巴西的化肥運輸船隻載貨量約為55萬噸,其中一半是鉀肥;而最近運達巴西的俄羅斯化肥,多數是在本輪沖突爆發前就已裝船。該機構警告稱,巴西5月和6月的化肥進口量将下滑,下半年可能才是風險暴露期。
巴西農業部近期多次強調,現有化肥庫存可滿足今年10月開始播種的下一季農作物需求,但市場對後續進口受限普遍表示擔憂。巴西農業綜合企業協會主席卡瓦略指出,下半年巴西将面臨化肥短缺問題。
有巴西咨詢機構下調了新年度化肥使用量,稱這将影響新年度作物産量。有農業研究機構指出,巴西正緻力于2022/2023年度将當地化肥使用量削減20%。巴西阿爾費納斯聯邦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佛朗哥稱,化肥停供威脅到今年巴西的收成。停止氯化鉀供應還将導緻巴西大豆、玉米、甘蔗、咖啡和棉花等需要鉀肥的主要作物産量下降,最終将導緻短缺和價格上漲。
目前,供應短缺已導緻巴西化肥價格飙漲。有巴西農牧業專家指出,自本輪俄烏沖突爆發至4月中旬,巴西氮肥價格累計上漲70%,鉀肥和磷肥分别上漲了45%和55%。據巴西農業部數據,目前化肥占巴西農業種植生産成本的40%,化肥價格大幅上漲将嚴重影響農産品種植業者的種植意願,并直接推升農産品制造商成本,進而傳導至市場,這将繼續推高巴西本就十分嚴重的通貨膨脹。
據巴西國家地理統計局數據,巴西3月通脹率環比增長1.62%,是自1994年以來的單月最大漲幅;其中,食物和飲料類以2.42%的漲幅居第二,僅次于能源交通類。媒體咨詢機構Datafolha的一項調查顯示,24%的受訪巴西人表示,近幾個月來他們餐桌上的食物數量少于養活家人所需的量。
巴西農業綜合企業協會主席卡瓦略表示,俄烏沖突下農産品價格上漲,巴西農業企業3月出口額創曆史新高,但因生産成本大幅增加,所以利潤率未出現較大變化。
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不斷上漲,通脹率居高不下,又嚴重影響到市場信心。巴西央行官員此前曾表示5月的加息或将是今年最後一次,貨币緊縮周期将結束,但現在不少金融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可能不得不繼續采取貨币緊縮政策以遏制物價上揚。
面對嚴峻的形勢,巴西正想方設法突破化肥貿易受到的政治幹擾、物流困難、漲價困擾,以增加進口。
巴西總統博索納羅曾在本輪俄烏沖突爆發前夕訪問俄羅斯,其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商談化肥貿易。4月18日,在會見到訪的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時,博索納羅再次強調化肥供應對保障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巴西外長弗蘭薩也指出,巴方希望世貿組織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維護國際糧食生産供應鍊韌性發揮積極作用。
在3月份美歐提出對俄羅斯化肥進行制裁之際,巴西政府表示堅決反對。時任巴西農業部長克裡斯蒂娜表示,化肥應被排除在受制裁的商品清單之外,禁止俄化肥供應會加劇通脹并威脅糧食安全。克裡斯蒂娜的提議得到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等南美洲國家的支持。
5月5日,巴西農業部長蒙特斯率巴西農業代表團出訪約旦、埃及和摩洛哥,與這三個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商讨化肥供應事宜。本次出訪重點突出、目标明确,即尋求約旦的鉀肥、埃及的氮肥、摩洛哥的磷肥。
官方數據顯示,巴西4月份化肥進口額達13億美元,同比增長258%,而每噸價格從去年同期的280美元漲至634.5美元,漲幅逾120%。目前,巴西農業部每天監測采購量和到貨情況,密切關注化肥價格上漲情況。
在出訪前一天,蒙特斯參加了巴西農業部一個主題為“化肥生産及其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的工作會議,強調了在世界糧食生産中的巴西潛力,以及減少對進口化肥依賴的重要性。蒙特斯表示,俄烏沖突導緻的化肥危機是巴西減少對進口化肥依賴的機會。他解釋說,政府3月份推出的國家化肥計劃在這個問題上表現出清晰的願景,“我們在尋找替代方案,以使巴西不像今天那樣依賴他人”。
據一些巴西媒體報道,為減少對進口化肥的依賴,除啟動國家化肥計劃外,巴西政府還正在研究利用養分循環及再利用、綠肥、輪作和綜合生産系統等措施,以實現化肥替代。
在巴西農業部工作會議上,蒙特斯直言,“在世界範圍内将發生糧食危機”,而“巴西将承擔更大的責任”。作為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巴西的糧食生産和成本控制遭到化肥短缺危機幹擾,無疑将影響到全球農産品供應及其價格,而這一影響可能傳導至巴西糧食産品主要出口國。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董思韻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環球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