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珍珍的媽媽表情焦慮地走進診室,拿出頭天晚上在其它醫院化驗的血常規檢查結果問我:“珍珍發燒2天多了,雖然精神和食欲還可以,但是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2.5*10 9/L,是不是細菌感染啊?醫生給開了抗生素,我要給她吃嗎?”
白細胞高=細菌感染,這是很多人甚至部分醫生的認知誤區。
“你看,這裡白細胞高了,要吃消炎藥。”這是很多患者經常會聽到的話,看着檢查單上被圈出來的“白細胞計數”,心中一陣陣擔憂。久而久之,這個觀點被逐漸強化并傳播。所以,我常常聽到身邊很多朋友和家人,在給别人醫療建議時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
白細胞高是不是意味着細菌感染呢?我們來看看白細胞到底是什麼。
白細胞是血液裡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總稱,具有強大的免疫防禦功能,在機體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
當感染發生時,各類白細胞通過不同方式、不同機制參加機體的免疫反應。所以不同的感染,會有不同類别細胞的增加或減少,從而白細胞總數也會增加或減少。
所以,我們在解讀血常規的時候,不僅僅要看白細胞總數,更要看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各自的計數和比例。不能一看到白細胞總數高一點,就認為有細菌感染。
當看到血常規白細胞高的時候,要分析以下幾點:
第一,白細胞是不是真的高了?
不同年齡孩子的白細胞參考值不一樣:新生兒15~20*10 9/L,6個月-12歲11~12*10 9/L,成人4~10*10 9/L。有的醫院用的成人血常規參考值給兒童做參考,看着上面的各種箭頭,媽媽會非常擔心。
第二,白細胞高了,有哪些可能的原因?
引起白細胞高的可能性很多,除了較常見的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以外,升白細胞藥物、非感染性的炎症、腫瘤、進食、劇烈活動、劇烈疼痛甚至情緒激動,都能夠引起白細胞增高。
所以,當看到白細胞有升高時,要排除有沒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第三,白細胞升高,就是細菌感染嗎?
我們不僅要看白細胞總數,更要看不同類别的細胞數和比例。
總體來說,在細菌感染的時候,具有吞噬細菌和異物作用的中性粒細胞會增加,在病毒感染的時候,擔負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抗擊病毒方面有重要作用的淋巴細胞會增多。
大多數情況下,若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同時增高,則更可能是細菌感染。若白細胞計數不增高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和比例增高,則更可能為病毒感染。但有的時候,某些病毒感染(比如疱疹性咽峽炎等)也可能引起明顯的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
如果醫生已經清楚看到發熱的寶寶有明顯的咽喉部疱疹潰瘍時,肯定不能因為白細胞數高而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還有一點要注意:絕大多數細菌感染後白細胞為10~30*10 9/L,超過30*10 9/L提示深部感染或腹膜炎,超過50*10 9/L時提示嚴重感染。但是,大多數革蘭陰性杆菌和嚴重的革蘭陽性杆菌感染,尤其是發生膿毒血症時,反而可能出現白細胞數明顯減少。
所以,不管白細胞是升高或者降低,都存在細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分析血常規結果時,應該綜合分析各項指标,不能孤立地分析某一類白細胞的相對或絕對值變化。
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必須要結合寶寶的病史、臨床表現、體征、整體狀态和化驗結果綜合判斷,并盡量排除各種幹擾因素,盡可能做出更準确的判斷。
更不能一看到白細胞總數升高,就立即緊張地給孩子使用不必要的抗生素,會導緻抗生素濫用以及可能的抗生素耐藥。
參考文獻:
[1] 2019NICE指南:5歲以下兒童發熱的評估和初期管理
[2] 鞠秀麗.血常規在感染判定的價值,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20,27(3)
安醫生:全科副主任醫師,兒科碩士,新西蘭幼兒教育碩士,心理治療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